首页 百科知识毕加索画展:黑白魅力展示

毕加索画展:黑白魅力展示

【摘要】:周末去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看了主题为“毕加索:黑与白”的展览,很是喜欢。古根海姆这次完全证实了毕加索的话,将颜色从毕加索的画作中抽离,那些画的艺术成就丝毫未受影响。这次展览还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解释:毕加索对黑白的运用与他的西班牙血统有关。

周末去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看了主题为“毕加索:黑与白”的展览,很是喜欢。

以前我们对毕加索的作品印象比较深的都是一些彩色作品,这次展览首次采用全单色视角回顾毕加索的艺术创作生涯,史上恐怕不多见。这次展出的118件展品中,有38件作品从未在美国展出过,其中包括《戴帽子的女人》在内的5幅画作,更是从未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公开展出过。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熨烫衣服的女人》,这是一幅毕加索早期古典主义的代表作。从这里开始,我们逐渐进入这位伟大艺术家形成独特风格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他的蓝色和粉红时期、立体主义的研究开拓时期、新古典主义的具象画和对超现实主义的探索时期,直到毕加索晚期登峰造极的那些作品——黑白的色调将它们从所谓的新古典主义与立体主义中完全剥离出来。古根海姆这次完全证实了毕加索的话,将颜色从毕加索的画作中抽离,那些画的艺术成就丝毫未受影响。

正如美国诗人格特鲁德·斯泰因所说:“在这些画作之中,灰色有着无限的变化,并被这些画作的活力赋予了新的色彩。”评论家大卫·西尔维斯特提出:毕加索经常在其相对纷繁复杂、更具野心的作品中使用黑白两色,“就像结构立体主义中的纯灰色画一样,颜色的减少消解了结构上的错综复杂”。

这次展览还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解释:毕加索对黑白的运用与他的西班牙血统有关。整个二战期间,毕加索在被占领的巴黎创作赤裸的人物和斜倚着的裸女,这表现了他对单色调的图形、形状和体积的浓厚兴趣。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停尸房》这幅记录战争破坏性的残忍、令人生畏的黑白油画。极低沉的色调、紧密的图形以及黑暗与光的鲜明的对比,是毕加索最重要作品的特点,传达出一种忧郁的情绪,是这位艺术家对人类遭受死亡和剥削这些苦难的普遍性的探索。在1954年,毕加索创作了一系列的主要为黑白色调,风格化的有关希薇特——一个象征着新的、复杂的女性特性的年轻女人——的作品。这种以极简的用色范围描绘出的人物更有生气并更易让人感受到女性的活力。(www.chuimin.cn)

毕加索不会刻意在一幅复杂的作品中,去安排鲜明的色彩对比,如《女帽作坊》(1926年)、《停尸房》(1944—1945)、《荣誉女仆》(1957)等传世之作,以及回归旧石器时代洞穴木炭和简单的天然矿物颜料绘画传统的1909年作品《裸女和吉他》、1905年作品《拿烟斗的男孩》。毕加索以黑色和灰色为主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同样是忠于西班牙长达几个世纪的传统。

漫步在“毕加索:黑与白”展览,回顾这位多产的西班牙艺术家整个创作生涯,不难看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随着色彩运用的不断减弱,更加能突出作品的结构形式和他一贯固有的艺术风格。毕加索以小画板、最简单的颜色、明快的线条以及普通素描,创造出一种复杂多样的语言。黑、白、灰的主题对他后期立体主义、新古典主义的具象绘画和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一直产生着影响。即使在他的晚年描绘战争暴行、诠释艺术史、静物写生画的作品中,他也在尽量减少色彩的种类。

毕加索的作品揭示了他毕生追求的一个独特的艺术创造过程。他创作的以黑色和白色为主调的作品在继续影响着当今艺术家。调查显示,1904年至1971年间包括绘画、雕塑、纸艺作品的艺术家,都刻意选择黑色、白色和灰色作为作品主调。没有几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这位20世纪最受肯定的艺术家那样对后世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2012年10月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