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亲爱的》:感人故事的突破影片

《亲爱的》:感人故事的突破影片

【摘要】:看过新近拍摄的《亲爱的》却感到有点意外。《亲爱的》选材有突破。田文军与妻子鲁晓娟婚姻破裂,妻子另组家庭。影片的另外一个突破是对人物人性的挖掘。中国大陆的电影业要出优秀作品,缺的不仅仅是好的导演和演员,更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非强加于人的创作环境,需要鼓励艺术家大胆突破。在承担由万恶的人贩子引起的家庭悲剧和伦理困境同时,李红琴还意外怀孕,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是电影的说教。每部电影总想拼命去说点什么“正能量”的东西,例如“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人人都有爱心”、“生活总在变好、社会总在进步”等等,不这样恐怕难以通过审查。因为主题先行,先通过立意,再来命题作文,以做“工程”(中国设有艺术作品“五个一工程”奖)的方式制作电影,来塑造电影中的人物,当然人物毫不可信,耐看的电影作品也就很少。

看过新近拍摄的《亲爱的》却感到有点意外。相对当前中国电影界充斥的低俗的拜金主义、空洞无物的魔幻主义、严重脱离现实的伪古典主义作品,以描写社会现实题材、让人内心产生一定的震撼与共鸣的《亲爱的》便显得弥足珍贵。

《亲爱的》选材有突破。本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田文军与妻子鲁晓娟婚姻破裂,妻子另组家庭。但是田文军仍对儿子田鹏十分疼爱,可是在一次田鹏外出玩耍过程中,文军发现儿子一去不返。于是田文军与鲁晓娟参加了一个由富商韩德忠组织的寻亲互助团,这个团所有的成员都是失去孩子的家长。他俩历尽艰辛,终于在一个偏远山区寻回儿子,可是此时的儿子田鹏却成为一位农村妇人李红琴的儿子吉刚,警方同时查出了李红琴的丈夫涉嫌拐带儿童,被丈夫拐卖的不仅仅是田鹏,还有另一女童。他俩一起由李红琴在家抚养。影片再现了中国大陆的社会现实,没有刻意营造一个“好人多的社会”的痕迹,而是直接面对一个不可回避的严肃社会现实问题:拐卖孩子。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中国每年的失踪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有20万人,找回来的概率大概只占到0.1%,不足200人。庞大的失踪儿童数字背后,是数十万个家庭不能言说的悲剧。

影片将人贩之妻作为主角来描写,这与以前任何作品不同。影片的另外一个突破是对人物人性的挖掘。因为几十年来中国大陆的艺术作品总按照好人、坏人画线,艺术作品中人物阵线分明,好坏一目了然。好人没有半点坏的念头,坏人没有一点好的瞬间,塑造出的人物总是没有血肉。《亲爱的》描写人贩之妻有与生俱来的母性,除了她是一个人贩之妻,她也是一个爱子女如命的母亲,为了子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个蒙昧的女子身上存在着人间最纯粹的爱和最质朴的情感,这是人性、人之常情,是人类的共性,不以人贩之妻的身份为转移,与好人坏人没有关系。这也是影片不能不让人落泪之处。影片中一位小律师地位卑微、事业失败,在现实面前忍气吞声,在更弱者面前装腔作势,靠耍小聪明混日子,但是在势利冷漠的外表下,也有柔软和善良帮人的愿望。影片中恪守法律法规的警察法官、福利院院长均留下不近人情的印象,在人情与法律的冲突方面,让观众对他们产生一点反感,这是社会现实,也使得影片更加耐看。世界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偷盗行为,丝毫不影响他善良的人性和慷慨助人的博大情怀。而从不动用私人感情、执法雷厉风行、追捕罪犯时计谋百出、对当局尽职尽责的警官沙威,人们对他也有反感。人性是复杂的。在中国社会和纷繁复杂的人物面前,中国大陆的电影作品常常显得是那样单调、苍白。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物才是一个社会的真实写照。美国电影《教父》把黑手党的家庭故事写得生动,惊心动魄,里面人物性格丰富多彩。 《教父》这一部1972年的美国电影,问世以后竟然掀起了一股黑帮电影新潮流。 《教父》曾经荣获第45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改编剧本三大奖项,被视为是经典电影之一,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电影评选中,被影迷票选为第二名。美国政府没有因为影片反映的黑手党生活而加以禁止,看了这部片子的人也没有受影响去组织杀人越货,只是作为一段历史去认识了解。(www.chuimin.cn)

执导《亲爱的》影片的陈可辛是香港电影导演,他的作品包括有《金枝玉叶》、《甜蜜蜜》等。 《甜蜜蜜》得到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等九项大奖,陈可辛亦凭此片成为最佳导演。 2006年,他以《如果·爱》获得第4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2008年,陈可辛以《投名状》再次获得香港金像奖等多项奖项,也在金马奖获得最佳剧情片及最佳导演奖项。 2013年,陈可辛凭《中国合伙人》拿下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为香港导演第一人,也是第一个完成金马奖、金像奖以及金鸡奖的大满贯导演。导演陈可辛勇敢再现中国社会现实的创作立意是值得鼓励的 (借用影片中寻子团的口号:“鼓励!鼓励!鼓励鼓励鼓励!”对他给予鼓励)。中国大陆的电影业要出优秀作品,缺的不仅仅是好的导演和演员,更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非强加于人的创作环境,需要鼓励艺术家大胆突破。

赵薇扮演的李红琴在一个多小时以后才出场,在影片的结构上有些出人意料,但是她的亮相让整部影片从“打拐”进入另一层面——孩子在被解救以后所引发的亲情伦理冲击,这丝毫没有减弱影片的整体效果,赵薇的表演是非常出色的。影片的结尾在情节上也是一个突转,李红琴蹲在医院的过道上,镜头慢慢离她远去。她应该是永远无法兑现对于女儿吉芳的承诺——把女儿从福利院领回家。她为了取证竟不得不献身于一个农民工大哥。在承担由万恶的人贩子引起的家庭悲剧和伦理困境同时,李红琴还意外怀孕,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种略带黑色幽默和苦涩滋味的逆转给人们留下深思:这个女人无尽的苦难还在后面,我们不知道“这个社会好人在哪儿”、她的“生活是不是会变得更好”。

原载《世界周刊》2014年11月期2014年11月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