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当代文学高度不及莫言,而美国则勇于自我唱衰

中国当代文学高度不及莫言,而美国则勇于自我唱衰

【摘要】:中国作家莫言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我们有理由感到高兴。中国当代文化的环境不健康说莫言获奖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这显然牵强。

中国作家莫言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我们有理由感到高兴。但有评论说:“这一奖项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同时获奖被认为是国际文坛对莫言本人和中国当代文学高度的认可。莫言的高度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我对此却不能认同。

莫言是文学麦田的守望者,文学逆境中的坚守者

莫言恰恰是中国当代文学处在低潮逆境之中的坚守者。大凡中国有成就的学者、作家的成功,往往需要付出他国学者作家几倍的努力。和很多中国作家一样,莫言成长在一个先天文化营养不足的环境。小时候他渴望读书,但是周围村里只有几十本书,他不惜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帮人家干活,帮人家推磨、割麦子,换来阅读人家藏书的权利。每天晚上在火苗像一粒黄豆一样大小的煤油灯下,读完几十本书。以后实在没有书读,就读背《新华字典》。“我小学五年级辍学回乡,当时非常痛苦,后来我成为作家,感觉到这也是一种幸运,无意中了解到丰富的民间语言,也跟乡亲们学会用民间的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之后他为了生活去参军。如果不是遇上伯乐徐怀中,险些未上成军艺。遭遇逆境,让他变得坚韧,致力于读社会这本书,形成自己独立观察思考的习惯。由于他的执着、由于他脱离浮华的社会、远离尘世躲进理想世界——“高密国”、回避敏感问题、直面现实、用心写作、依靠对文学的执着和酷爱坚守着,才能有今天。

中国当代文化的环境不健康

说莫言获奖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这显然牵强。文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莫言获奖与中国综合国力没有直接的联系。智利、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等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这些国家的综合国力都很弱。比起日本、比起欧美国家,中国缺乏的是一个产生文学家群落的社会环境氛围。但不否认缺乏培养健康学者、作家的环境,也能产生少数优秀学者、作家,就好像世界上属于三流的中国足球也能出现一些可以到欧美踢球的好球员一样,就好像绝非一个体育强国的中国,其奥运选手也能获得金牌一样。中国作家需要应对很多不得不应对的事情。首先要考虑如何应对审查。莫言在回答创作与审查的关系时说:“确实许多文学手法有政治包袱,现实生活可能有些尖锐或敏感的议题,不希望去碰的。在那种情况下,作家可以注入想象力,让它们脱离现实世界,或者也许他们可以把那种情况夸大处理,以确定可以凸显出来,而且很生动,并带有现实世界的特征。因此,我真的认为这些限制或审查非常有利于文学创作。”审查非常有利于文学创作?这实在是一种黑色幽默。实际上莫言也直言对现实的无奈:懦弱是非常可耻的事情,懦弱使我们不敢坚持真理,也不敢坚持自我,这实际上是非常可怕的。小说里之所以写了像《红高粱》里的奶奶,以及余占鳌这样敢作敢为的男子汉,可能就跟自己身上缺少这东西有关系,缺什么就写什么,缺什么就梦到什么。当感觉并认识到自己的懦弱是一个巨大的弱点时,于是在莫言的很多小说里出现了那种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敢于坚守自我的人物。

在创作之外,中国作家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查找在国外公共图书馆就能查找到的资料,需要应对太多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莫言获奖后的低调就可以看出,他是怕“人言可畏”的环境,对他今后的创作造成伤害。有些作家甚至需要自己寻找出版社,需要自己掏钱出版严肃的文学作品。同时,严肃的作家,也要有自觉抵御世俗的、市场经济物质利诱的能力,心静如水才能保持独立思考。中国作家更谈不上和世界自由交流、融入世界文学的主流。

中国作家面临全社会不读书、国民对当代中国文学不自信的大环境

中国的严肃文学受到网络和快节奏生活的冲击,在本土市场遭遇冷落;同时,盗版和大量急功近利的作品充斥于图书市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许多中国的年轻人,甚至一些年龄较大的人,渐渐习惯在网上阅读书籍。对于许多正为生活打拼的工薪族,抽出时间去静静品读文学作品似乎更是一种奢侈。

应试教育使中国学生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看书的种类多为以提高成绩等为目的的功利性书籍,读书仅仅被视为一种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这种青少年时期的阅读习惯将直接影响人的一生。应试教育也使中国学生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功利化思潮,过度关注物质财富,包括文学在内的精神财富则被挤到边缘地位,甚至被打入冷宫。原先的纯文学创作者或者转向通俗文学,或者干脆就“下海经商”,使得延续纯文学血脉的任务更加繁重艰辛。种种落魄,不禁让人回望20世纪80年代纯文学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文学青年还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儿,伤痕文学、朦胧诗、文学期刊生机勃勃,在经历了特殊年代的苦闷压抑之后,生机活力仿佛在一夜之间迸发了出来。那个时候,甚至男女相亲也拿着文学期刊作为接头暗号,谈话的内容离不开朦胧诗……(www.chuimin.cn)

作家价值观世界观混乱

中国社会有过“文革”这样的疯狂年代。我们的社会刻意回避自己历史中的黑暗和罪恶,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无法确认什么是我们民族的普世价值和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自信也是虚妄的。这对我们学者和作家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冲击。莫言说普世价值很简单,真善美就是普世价值。他在这个价值观混乱的环境中,用一支普普通通的笔艰难地探索着,还有多少人和他一样在混乱中探索着。

中国目前最缺乏健康的文艺批评

对一部作品,尤其是所谓的“大作”,是从来听不到正确的、客观的评论的。基本上都是一片叫好声,即便是一片叫好声,也拿不出好的理由,更没有一个通过批评帮助作品修改、磨砺、锻造成精品的艺术风气和氛围。这种状况,是难出好的作品的。而美国的一部作品在诞生后,总是诚恳地请专家批评,越专业、越苛刻越好,他们深深懂得:能够经受得住客观、专业、深刻的艺术批评的作品,才能产生久远的影响,而在不断的演出过程中修改,更是很平常的事情,百老汇很多音乐歌舞剧的诞生,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中国没有太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作品

社会对近30多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评价并不高。作家阿乙认为:“还没有一个让几代人的心里一起痛苦的作品,还没有一个属于全民族的作品。中国除了鲁迅杂文,很难有全民性的共识。”作家阎连科认为:“中国作家在全世界作家队伍中只能算配角。我经常去国外做学术交流,提起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外国作家根本没听过。我们很多传统作家的文学之路大都受到了19、20世纪西方文学的启发,但外国作家最多会说‘我的作品中有些地方受到了中国唐诗宋词的启发’,而不会说受到哪个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启发。我想,他们的话更多是一种戏谑,所以我们的作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曾介绍超过两百本外国文学著作进入中国的黄昱宁认为,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比较边缘化,缺乏历史厚重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度剖析的作品。阎连科表示:“现在缺少的正是无法改编成影视剧的小说。”很多作家都在为了迎合市场、为了能被改编成影视剧而创作,中国庞大的作家群体中甚至很多人转行做了编剧,因为可以挣得更多。如果不能远离一个人人浮躁的社会,屈服于一个金钱价值至上的社会环境,不但谈不上出艺术精品,而且只会曝出更多剽窃丑闻。阎连科表示,作家转行不容乐观。现在很多作家都在为了迎合市场、为了能被改编成影视剧而创作,甚至转行做了编剧,这种现象恰恰说明了中国庞大的作家群体中,尤其是传统作家的稿费收入并不乐观。很多作家转行做编剧,就是因为写剧本比写小说稿费高。而他做编剧,就是为了弥补写小说稿费不足的生活之缺。如果小说稿费可以满足他的生活所需,他就不会去做编剧。因为电视剧不需要文学,只需要娱乐,这也是他最讨厌的。同时,写电视剧时间长了,确实就有可能写不好小说,这是他必须警惕的。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电影动漫文化产业,造成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时的“先天性贫血”。加上文化差异和翻译困难等外部原因,中国文化作品一直难以步入世界级的殿堂。中国缺乏一个产生文学家的群落的环境氛围。 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国在学习外国文学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学的力度。

莫言的获奖因此被许多人视为“及时雨”,似乎象征着世界对中国文学迟来的认可。这一时刻也带来了另一方面的期许:鉴于目前中国人文学意识和阅读意识逐渐淡化,当下的“莫言热”能否重新唤醒中国对严肃文学的热情,从而助力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同时莫言获奖可以促进、加深世界其他国家读者对中国文学的了解,让更多人来关注中国文学。

2012年10月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