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人承保的风险应当有可能导致重大的或比较大的损失。当小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Bought By Many公司会充当经纪人的角色,代表这个群体和保险公司谈判。Bought By Many公司将群体的保险需求告诉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会根据公司内部的精算定价,或者出台相应的新保险产品,或者提供比个体投保更低廉的保费。当然,尽管技术变革不断促使新的风险成为可保风险,但是必须肯定的是,“可保风险”始终是保险业确定经营范围的重要约束条件。......
2023-08-11
每次我在享受美国富豪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之时,都会从心底发出以上呼吁。
劳工节长周末全家去了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杜邦花园(Longwood Gardens)。徜徉在这著名的世界园艺名胜之地,感叹的不仅仅是里面美景还有美国富人对人类文化艺术的奉献精神。
杜邦家族有喜爱园艺的传统。最早这片土地树木茂盛,湖泊纵横,是印第安人生活栖息之地,印第安人世代在这里打鱼伐木为生。经过很多年后,这里逐渐被改造成为一片园林。1906年,时年36岁的杜邦财团的第三代掌门兼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皮埃尔·杜邦(Pierre Du Pont),为了保存这片园林中的一些珍贵树木不致遭受砍伐,而毅然买下了整个园林,从此长木花园便又称杜邦花园。以后他开始亲手设计开发这座私家园林。皮埃尔·杜邦年轻时酷爱旅游,且对树木、花卉和喷泉情有独钟。杜邦夫妇在考察过欧洲和世界的很多著名皇家林苑花圃后,拟将旅途中所看到的世界著名园林的特色融入他们的花园中。回到家后,杜邦在自行设计、投入巨资大兴土木扩建花园的同时,开始搜罗珍奇异物放入园中。他用了30年的工夫,终于把杜邦花园建成一个世界级的博物园。
杜邦花园占地一千多英亩(约4平方千米),有20多个室外花园,20多个温室花圃,种植各类花木一万多种,几乎占了地球上所有植物种类的五分之一。其中有茂密的森林、开阔的草地、宁静的湖泊、清澈的池塘、假山瀑布、古堡幽径。
置身森林小路中,可以仰望巨木高入云端。茂密的树林间建有两座树屋,那是给孩子们的礼物。孩子们可以在树屋中和鸟对话,与风声共鸣。花园里有露天剧场、音乐厅、舞厅、风琴房、美术馆、展览馆、儿童乐园等。园中重要景点有30多处,最吸引人的当数东端的意大利喷泉花园和大型室内植物园前的中央喷泉花园。当数以百计的水管组成的喷泉群喷射水柱到空中时,你可以看到空中多条白绸奔腾的场景。入夜后,这里又会是五彩灯光照耀,如同梦幻仙境。这两处喷泉花园是杜邦十年心血的结晶。
中央喷泉南面是玫瑰园、牡丹园、月季园、丁香园、紫藤园,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相邻的树雕园里,园丁们把松柏、冬青等树木修剪成圆锥和鸟兽动物等各种形状,令人称绝。再往南是一个高50英尺(约15米)的人工瀑布和一座古堡式的钟楼,里面60口巨大的铜钟每半小时就会发出悦耳的轰鸣。
占地四英亩(约1.6公顷)、由20多间温室组成的大型室内植物园,是杜邦花了10年时间建成的。这里常年生长着热带、亚热带、地中海、沙漠等各种生态环境下的植物。翠绿的香蕉、棕色的椰子、高雅的水莲、粗犷的仙人掌,来自五大洲的异域花草林林总总。仅中国的兰花就有数十种之多,还有很多精致玲珑的苏州盆景,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杜邦花园将自然和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了这座园林中。
从1909年起,杜邦就经常在花园举办盛大宴会。当年这里社会名流云集,美酒花木、歌剧喷泉,成为美国上流社交圈一大胜景。杜邦热爱花草,也爱戏剧音乐,在剧院里,每年都安排数百场演出,园内喷泉剧场可容纳观众5000多人。每年圣诞期间音乐悠扬,50万盏彩灯闪烁,焰火喷泉交相辉映,蔚为壮观。杜邦和夫人也常住在园中的别墅里。杜邦别墅的两层楼房,也只是在两座很老的农场房子基础上改建的,外面墙壁上爬满了青藤,里面摆设简朴,看去远远不及中国富翁住宅的奢华。
杜邦一生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他与妻子感情至深,遗憾的是妻子不育。妻子早他10年去世,此后杜邦从未再娶。1954年,杜邦去世。由于没有后代继承这笔遗产,花园被捐赠给杜邦基金会,成为非营利私人机构,对外开放供人们观赏,不需政府分文资助。
杜邦花园之所以为美国人喜爱,并不仅仅是它的园林历史,还在于其对园林艺术不断的追求,还有它无私奉献给美国民众的精神。今天的杜邦花园,正按照杜邦先生的意愿,常年对公众开放,每年吸引近百万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为自然爱好者和园林设计者提供了休憩和学习研究的场所。杜邦花园也成为美国园艺教育的最佳场所。现今,杜邦花园有员工数百人,其中有60多人是专职园艺师,志愿者更多。每年除了来实习的大学生,还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国的访问学者数千人来这里进修园艺和园林管理,并把这里的园艺技术带到了世界各地。
我经常去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摩根图书馆,看到里面珍贵的收藏物时,也总是不胜感慨。
在喧闹的麦迪逊大道上,摩根图书馆静静地坐落在街边。这里两座保存完好的19世纪建筑,被一个刚刚完成不久的现代化玻璃庭院连接起来。虽然从内部已经无法看清它当年的全貌,但在摩根图书馆建设者和修复者的名单上,人们可以赫然看见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和摩根士丹利的名字。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1837年4月17日出生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的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他是银行家,亦作为一位艺术收藏家为美国人所熟悉。
摩根图书馆以丰富的素描藏品著称。它所收藏的创作草稿、速写及完整的素描作品接近一万件,范围涵盖了从14世纪至20世纪的包括素描和版画在内的大量原作,其中不乏大师或名家之作。最著名且引以为傲的一批藏品,就是伦勃朗(Rembrandt)的素描和铜版画了。摩根所藏的伦勃朗铜版画,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是全美首屈一指的。 2012年曾经在这里举办的伦勃朗作品展轰动一时。
摩根收藏的史上名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历史家和政治家的书信、草稿和日记,在美国除了国会图书馆之外,几乎无人与之匹敌。仅在图书馆二楼摆放着的音乐家原稿莫扎特的两封早期的幸存信件,就十分珍贵。还有巴赫、勃拉姆斯、莫扎特、舒伯特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世界著名音乐家手稿,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在二楼另一侧收藏的斯威夫特、爱伦·坡、海明威等作家的手稿或信笺,也十分难得。
阳光穿过中庭的玻璃屋顶,照射在崭新的木地板上。在图书馆东侧的两个房间里,陈列着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圆筒形封印,其中最古老的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摩根收藏了横跨10个世纪的1300件包括中世纪的手稿。而在数量上号称美洲之冠的最为夺目的就数9世纪的《圣经》手抄本了。这里还有雕版印刷的宗教读物,装饰着华丽的金银和宝石的手绘彩图,以及活字印刷发明之后的欧洲大陆的善本名著。在所有收藏品的中央是一本又一本精细雕刻的福音书封面,在那个时代,它们就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总和。
早在100年前,《纽约时报》的记者就撰文感叹:摩根图书馆“是整个美国最豪华的地方”。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不过,这种豪华并不体现在奢侈上──除了厚厚的红地毯和天鹅绒墙围,这里并没有任何纯粹的奢侈品。一切都是艺术品:从英国运来的17世纪的木雕天花板;从西班牙的教堂运来的彩绘玻璃;从法国、意大利和荷兰购买的价值连城的宗教绘画或肖像画;有数百年历史的大理石天使烛台;当然还有摩根的一切收藏品中的最珍贵者──古腾堡先生第一次印刷的活字圣经,这是现在仅存的四本中的一本。图书馆内堆积到第三层的各种文本的印刷图书中,既有狄更斯或康德这样的近代作者的著述,也有16世纪出版的宗教书籍和贵族传记。这还仅仅是摩根生前的丰富收藏的一小部分。
在世界著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可以看到以J.P.摩根的名字命名的陈列大厅,几乎在大都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发现J.P.摩根的影子。只有在摩根图书馆亲眼看见他生前热爱的艺术品的时候,人们才能真正了解J.P.摩根曾经是个极其普通的凡人,是一个怀有深深信念和价值观的人,是一个热爱自己的事业也热爱艺术的人。在他看来,金融事业不过是一项工作、一种行业,成就是暂时的,唯有艺术是永恒的,千年前的优美绘画和雕塑,将一直默默接受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的欣赏,直到永远。(www.chuimin.cn)
在离开摩根的书房之前,人们会驻足观看壁炉上方悬挂着的一幅巨幅油画,那是J.P.摩根60岁时候的肖像。在相邻的墙上,悬挂着他的儿子小J.P.摩根的肖像,也是60岁左右的年龄,虽然装束不同,却同样是目光炯炯、刚毅坚定。这两幅肖像画本身就是优秀的艺术品,摩根父子好像就活在画框之内,永不厌倦地品味着自己生前积攒下的伟大艺术陈列。如果没有这个图书馆,他们将不会生活在任何人的记忆中,最后他们自己也很容易被人遗忘。今天,他们生活在全世界一切艺术爱好者的记忆中,生活在一切热爱油画、雕塑、手稿、抄本和印刷图书的参观者的记忆中,只要这些艺术形式在人类文化中存在,摩根就永远不会死亡。
洛克菲勒家族与现代艺术博物馆
洛克菲勒家族六代人收藏了全世界十几万件艺术品,建立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之一——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让后人尽情享受着巨大的精神财富。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城中,位于曼哈顿第53街(在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美术博物馆之一,与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等齐名。博物馆最初以展示绘画作品为主,后来展品范围渐渐扩大,包括雕塑、版画、素描、插图书籍、摄影、印刷品、商业设计、影视、建筑设计、家具及装置艺术等项目。其艺术品数量已达15万件之多,主要为19世纪末至今的艺术作品。
建立之初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在曼哈顿中城第五大道一栋商业建筑中租用400多平方米的地方,6间小展室,几名工作人员。初始规模不大但是吸引了不少观众。3年后,搬到西53街一栋5层小楼,房主是小洛克菲勒,博物馆或者说是他的夫人牵头向他租赁。1936年,博物馆从小洛克菲勒手中买下小楼的产权,又购置了小楼旁边的3块基地,委托古德温和斯东设计全新的馆舍,并在1939年5月向公众开放。这是现代艺术博物馆第一代建筑,至今它还在扮演正立面的主角,首层是入口大厅。白色大理石和金属玻璃构成的立面,看不出楼层划分,而是像城市中的普通商店一样从便道上推门就进去。很像中国的一家超市。远不能与那些著名的像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比,后者具有宫殿建筑的派头,让人敬而远之。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
凡·高: 《星月夜》
毕加索: 《亚威农的少女》、《镜子中的女人》、《妓女》
达利: 《记忆的永恒》
莫奈: 《睡莲》
马蒂斯: 《舞蹈》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
卡萝: 《断发的自画像》
在这里展出的还有世界最昂贵的画、已故挪威著名画家蒙克(Edvard Munch)的经典作品《呼喊》(The Scream)——其唯一一幅由私人珍藏的版本,在纽约以1.2亿美元成交,成为公开拍卖的最昂贵艺术品。
该馆亦有不少美国现代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如杰克逊·波洛克、乔琪亚·欧姬芙、辛蒂·雪曼、爱德华·霍普、安迪·沃霍尔、尚·米榭·巴斯奇亚、岑克·克罗斯、雷夫·巴格许与贾斯培·琼斯。现代艺术博物馆同时也是将摄影艺术纳入馆藏的重要机构,在第一任摄影部主任爱德华·史泰钦的主持下,收入了不少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杰作,并由约翰·札考斯基扩大规模,将电影、电影剧照等也纳入收藏,使得此馆成为美国电影与影片收藏的重镇。该馆也针对设计作品开始典藏,包括有野口勇的设计产品、乔治·纳尔逊、保罗·拉兹罗、埃姆斯夫妇等设计的椅子、灯具。收藏品范围相当广,小从第一个能自动调整角度的滚珠轴承,大至一台贝尔47D1型的直升机。
2000年1月又建立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这是美国最大的当代艺术机构之一。2004年11月20日,由日本建筑师谷口吉生设计的位于曼哈顿中城五大道的新馆开幕,它成为纽约市中最昂贵的博物馆之一。经企业赞助后,这座现当代艺术馆每周五下午4点后,免费开放参观——这是纽约的传统,很多博物馆每周有一个时段专门为普通市民免费开放,以体现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目前该馆一年的访客数约为250万人次。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是美国早期大慈善家卡内基的名言。他们知道财富的获得除了源自他们的智慧外,也源自社会的劳动,因此应该无条件回馈社会。美国的亿万富翁们都经历了上半生聚财、下半生散财的人生阶段。正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包括外来移民的我们,也能够尽情享受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的富人中不乏乐善好施者,但整体还处在满足个人消费的阶段,还远没有做到整体回归社会、为人类留下精神财富。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位山西的10亿富翁最大的爱好就是买车,他目前已经拥有世界上的各种好车108辆。对比之下,我只能说:中国富豪们,人生苦短,财富易失。如不能像美国富豪那样抓紧为人类留下点精神财富,只是满足个人消费,那么无论多富都很快会被后人忘掉,没有例外。
2009年9月于纽约
有关美国,一个敢于自我唱衰的国家的文章
保险人承保的风险应当有可能导致重大的或比较大的损失。当小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Bought By Many公司会充当经纪人的角色,代表这个群体和保险公司谈判。Bought By Many公司将群体的保险需求告诉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会根据公司内部的精算定价,或者出台相应的新保险产品,或者提供比个体投保更低廉的保费。当然,尽管技术变革不断促使新的风险成为可保风险,但是必须肯定的是,“可保风险”始终是保险业确定经营范围的重要约束条件。......
2023-08-11
觉得考核歌手的那些文化小题在余秋雨那里总是能放射出一种令人玩味无穷的味道。有天晚上,余秋雨讲到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时候,说他去过丹麦,去过安徒生的故乡。余秋雨讲到了丹麦,讲到了安徒生故乡的故事,我觉得他是留下了潜台词,留下了让中国值得思考的话题。当然了,余秋雨也有悲哀,因为他想用一种《文化苦旅》的精神来拯救点什么,看来多少也是徒劳的。......
2024-01-25
人们将那段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概括为以精诚团结、艰苦朴素、雷厉风行为主要内涵的“北山精神”,在以后的许多年中,激励、鼓舞着学校的一批又一批师生。学校也一直把宣讲“北山精神”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组织新生和新入校的教工到北山参观旧校址,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创业历程、学习老教工和学长们的创业精神。......
2023-10-26
清朝帝王、后妃等人死后,往往都留下大批遗物,如冠、服、器物等,这些皇帝、后妃使用过的物品,有的随大丧仪焚化,有的赠与活着的后妃、大臣、太监、妈妈(乳母)等人,也有的存入宫中,留作纪念。再者,根据这些也可以推断,康熙帝死后带入地下供其享受的物品数量也不会少。然而,其地宫中丰厚的墓葬和价值连城的珍宝,带给康熙帝的将不再是宁静长眠,而是毁棺抛尸,遗骨长年浸泡泥浆的悲惨结局。......
2023-11-02
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是人对自身认知能力的一次反思。在科学认识中,作为认识对象的感性世界和感性对象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人们感知、认识到这个感性世界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人们所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的知识就是对客观世界和客观对象本身的知识。因此,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科学家毫不怀疑认识的可能性。人们的认识能否切中这些客观存在?......
2023-11-20
话上留一线,以后好见面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家公司的一位男士新婚不久,身体就开始发胖。还有一种最伤人的语言,那就是“得理不饶人”。在谈判桌上、在辩论会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是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亏就亏在“得理不饶人”上。于是双方都准备动武,好在被周围的人劝开了。但现实中的一些人往往就是这样,得理不饶人。......
2023-12-01
没有假日和周末,也没有白天和夜晚,累了就在垫子上睡一觉,醒来接着干,这就是华为“垫子文化”的起源。虽然今天垫子已只是用来午休,但创业初期形成的“垫子文化”记载的老一代华为人的奋斗和拼搏,是需要我们传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3-12-05
有教养的人对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都恰到好处,也能够为融洽的人际关系做出积极的推动作用,会在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在教养方面,言行举止得体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之外,保持正确的姿态对于孩子而言至关重要。首先,女孩要保持端正的坐姿、站姿。......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