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兽医病理学家朱宣人教授朱宣人男,原籍江苏省宜兴县。我国著名兽医病理学家、兽医教育家和兽医病理学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兽医病理学教席上的第一位教授。曾兼任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理事会主任委员等。朱宣人教授一生著述颇丰。......
2023-12-05
学高身正 风范永存
——记我国著名兽医病理学家、甘肃农业大学原校长朱宣人先生
胡云安 陈贵仁 赵西玲
2009年3月21日,一位学界泰斗走完了94年的漫漫人生之路,在海南省海口市谢世。他,就是我国兽医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兽医教育家、原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朱宣人。
宗师已去,风范长存。从英伦博士到病理学家,从大学校长到甘肃省副省长,在大西北这一方热土上,他为之整整奋斗了60年。他那爱国爱民的情怀,严谨敬业的精神,学术大家的风范,正直高尚的品格,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鼓舞农大人在科学发展的征途上谱写新的辉煌。
胸怀报国志 庚款一学子
位于太湖之滨的江苏宜兴,山水秀丽,风光宜人。这里不仅是著名的“紫砂陶之乡”,同时还有“教授之乡”的美名。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宜兴籍的正教授就有400多人,包括名牌学府在内的高校校长、副校长比比皆是,周培源、蒋南翔、徐悲鸿、唐敖庆等大家,显示了这里的群星璀璨、人才辈出。1916年6月,朱宣人就出生在宜兴的一个书香门第。通晓诗书的父亲借《诗经·周颂》中的“宣哲维人”之意,为他取名“宣人”,即宣通哲智之人。家庭的熏陶,使他在幼年即能铭读背诵大量诗文。在家乡上完小学和初中,又到省立苏州高中就读,为他奠定了良好的学业基础。1935年,朱宣人投考了南京中央大学,在“科技救国”信念的支持下,他选择了畜牧兽医专业学习。1939年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并留校担任罗清生教授的助教。
1944年,朱宣人考取中英庚款第八届留英公费生。第二年欧洲战争一结束,他即从渝取道印度前往英国。途经成都,他拜访了母校老师,罗清生教授建议他主修病理学,因为这门课当时人才奇缺,除陆军兽医学校有一名外籍教授,地方高等兽医教育都没有开设此课。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生院,在医学院和兽医学院两位病理学导师指导下,他先后学习动物和人体病理解剖学和组织学、兽医微生物学、内科学与诊断学。从此,终生与兽医病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争分夺秒地在莫邓兽医研究所和爱丁堡兽医诊断实验室学习实验技术,参加全英抗牛乳腺炎会战,进行多方面的病理研究,1947年以优异成绩获哲学博士学位。
学科树一帜 事业奠基人
1948年秋,朱宣人放弃了国外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研究条件,为了苦难贫穷的祖国,毅然如期返国。在国立兽医学院院长盛彤笙先生的诚挚邀请下,在西北畜牧兽医事业的召唤下,偕同当时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的夫人刘欣年,飞抵兰州,参加到创建国立兽医学院的行列中来。从此,与兽医学院以及以后的甘肃农业大学同兴衰、共命运,开始了他对兽医教育事业漫长而艰辛的追求和奉献,成为学校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盛彤笙极为重视朱宣人的到来,时年9月,他被聘任为病理学教授、病理科主任,并委以“两长”之一的教务长的重任,成为院长的得力助手。解放前夕,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地方势力干扰严重,但学校能稳定有序地运转,得益于教学这最重要的阵地上,有朱宣人细致、周密的安排,这也使院长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学校的建设,带领师生力克时艰。
学院草创,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朱宣人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工作。他在学院成立了病理教研室,充实了教学和科研队伍;与许绶泰教授一起,成立了解剖组织学、病理学、寄生虫学实验室,开设了内外科门诊。在讲授病理学之外,还承担了组织学、传染病学的教学工作。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朱宣人为西北兽医学院副院长,后任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他明确提出以培养新中国需要的兽医师为目标,在办学中把握教学、科研和生产的三结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吃苦精神好、动手能力强的畜牧兽医人才。
1957年,朱宣人被错划为右派,撤销了副院长、省民盟副主委等职务,仅保留省政协委员、教授,工资由教授二级降为四级,被发配到农场劳动。1960年底方才摘帽,重新走上讲台。他满怀喜悦地对朋友们说自己“又一身轻松地站到了终身热爱的教书育人的岗位上”。1963年被任命为甘肃农业大学教务长,使他备受鼓舞。他积极组织师生恢复教学和科研秩序,承担了研究生和进修生的培养工作,兽医学科成为我国最早的兽医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他还多次深入新疆、青海牧区,对牲畜疫病进行病理形态学和病理发生学调查,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将朱宣人再次抛入劫难的深渊,他被以种种罪名群管、审查,接受劳动改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再次走上讲台,并先后担任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校长。他依靠广大教师,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实习实验以及师资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恢复和调整工作,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981年以后,他离开学校领导岗位,担任甘肃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但仍一直主持兽医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他念念不忘为学校争取较好的办学条件和环境,多次向省上领导反映或在重要会议上呼吁,挽救省上这所唯一的高等农业院校。在他和学校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下,1981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学校回迁兰州,成为学校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兽医教育家 学术开拓者
朱宣人不但是学业精深的专门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兽医教育家。他从我国落后的兽医事业实际出发,始终认为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应当是合格的兽医师,兽医服务要立足于科学的畜群保健计划上。40多年来,他为这一目标不断奋斗。为了提高兽医专业的教学质量,早在建国初期,他就和南京大学著名兽医传染病学家罗清生教授合编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家畜传染病学》,再版了他们在抗战期间合译英国Cross.H.E的《骆驼及其疾病》,自编兽医病理学讲义和实习指导,创建了多个实验室。到50年代中期,按照兽医师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计划,包括所有课程的讲授、实习实验和生产实习已能全部开出,教学质量在他的指导和主讲教师的努力下都有新的提高。(www.chuimin.cn)
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朱宣人,深感兽医教学亟待提高水平。他利用在资料室编辑出版刊物和在图书馆能较早接触到最新资料、国际会议论文的机会,主动组织校内外中青年教师,先后出版参考书7本,文章60多万字。不仅输送了新的科技信息,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翻译能力。
朱宣人在组织教学中,非常重视兽医实践,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的牲畜疫病防治等实践活动,使师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他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备课非常认真,资料十分丰富,讲课条理分明,善于诱导,语言精炼,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因而他的课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作为我国著名兽医病理学家,朱宣人认为病理学在兽医科学中是一门承前启后的科学,一名病理学工作者,必须在病因和临床诊断诸学科方面都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早在40年代全英抗乳腺炎会战中,他所作的研究设计,就是乳牛乳腺炎的病因发病学,论文发表在英国著名的《比较病理学和治疗学》杂志上,为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世纪50年代末,他首次结合外检,对我国马属动物肿瘤进行了组织学分类,推动了各省对动物肿瘤的普查工作,并为以后的甘肃省动物肿瘤生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在他主持下的新疆疑似马脑炎的研究中,从组织学检查证明该病并不是前人所怀疑的肝脑病、肝炎或其他中毒性疾病,而是与苏联马传染病脑脊髓炎比较相似。1964年,他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对危害甘青两省的绵羊链球菌病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第一手病理资料。1981年,他组建并指导了河西地区的马气喘病研究课题,历时5年,在我国第一次证明该病主要是由普通嗜热放线菌、干草小多孢子菌和尘土中的硅酸盐共同引起的一种混合性尘肺,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进而发现河西地区绵羊、山羊、猪、鸡等动物都存在铝硅酸盐矽肺。这一成果提示,有必要改善环境卫生和动物饲养管理,以维护人和动物的健康。
朱宣人是我国兽医病理学教席上的第一位教授,半个多世纪来,在兽医学特别是兽医病理学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兽医病理学专业人才。他创建了中国兽医病理学研究会,并担任主任委员,成为我国兽医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于他的学术成就,1981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评议组成员,并担任甘肃省科协主席以及中国农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等多项学术职务。澹泊视荣辱 坦荡度人生
朱宣人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身处逆境的20年,作为一个学问大家,他失去了许多获取科学成果的机会和时间。但不管处境如何困难,他都以坦荡的胸襟面对眼前的一切,不消沉、不自弃,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他认为,正确的治学态度不仅有顺境时的努力,还应包括逆境中的坚持。
在“文革”6年的“牛棚”群管,不许他接触专业资料,他就学习英文版的毛选四卷,来巩固自己的外语水平。1972年解除了群管,但以“严重政治历史问题,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能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朱宣人便屡屡向学校提出,请求到图书馆资料室搞农业科技资料的编译。当要求得到允许后,他赶忙找上几个老教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为尽快吸收国际上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成果,夜以继日地工作,以缓解“文革”后期青年教师面临的“知识饥渴”。1973年,在他倡议并参与下,以学校名义创刊了《农业科技资料》,在农业院校交流,到1980年,共向全国农业院校与科研单位发行86期,其中由他执笔的兽医科技资料就达30多万字。他还为国内仅存的杂志《畜牧兽医文摘》双月刊提供综述、译文、文摘共5万多字。1977年11月农业部召开了“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畜牧兽医教育会议,他根据掌握的大量最新资料,应邀用一天时间在大会上介绍十多年来国外兽医教育、兽医研究的现状和展望,引起与会者的极大震动与反响。“文革”后,以他为主撰写的《国内外兽医教育对比及赶超设想建议》,引起了中央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兽医界的极大震动,对拨乱反正,加快我国兽医教育与国际接轨起到重要作用,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三等奖。他同时还翻译了大量最新科技资料和国际会议学术报告,广受欢迎和好评。1992年被中国科普学会评为“八十年代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和编辑家”。年近八旬之际,他还主编出版了全国统编教材《兽医病理解剖学》,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兽医卷的编写,他广收博览,几易其稿,精益求精的精神,受到出版单位的高度评价。
担任省上领导职务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后,朱宣人念念不忘的仍是教育和科技。他领衔提出了关于制定《教育法》、《农业科技推广法》、《兽医法》、《动物卫生法》等多项提案议案,其中关于制定《教育法》、《农业科技推广法》的建议被有关方面采纳,并已经立法颁布施行。
2005年,朱宣人90初度,夫人刘欣年欣然赋诗:
坦荡平生已白头,青春乐趣竟难收。偶吟李杜习诗律,屡练晨操令臂柔。喜看三农详策划,欣闻两会献筹谋。和风送暖前庭院,淡淡花香入画楼。
流畅的韵律、瑰丽的辞藻,让朱宣人晚年淡定多彩的生活跃然纸上,也从一个侧面对他正直坦荡的一生作了最好的注脚,更是他崇高精神与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
朱宣人先生去世后,为追念一代宗师,甘肃农业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胡云安特献联一首,以尽学子敬仰之情:
贤德朱公江南硕儒从教以严谨终生钟爱是学问心血滋润桃李红
维哲宣人英伦博士从政以廉清满腹经纶系民生功业尽圆强国梦
有关教师风采的文章
我国著名兽医病理学家朱宣人教授朱宣人男,原籍江苏省宜兴县。我国著名兽医病理学家、兽医教育家和兽医病理学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兽医病理学教席上的第一位教授。曾兼任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理事会主任委员等。朱宣人教授一生著述颇丰。......
2023-12-05
我国著名兽医解剖学家谢铮铭教授谢铮铭男,湖南新邵县人。1951年回国后,在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我国家畜解剖学的教学和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曾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会第一、二届名誉理事长。他是我国著名的家畜解剖学教育家,曾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家畜解剖学教学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
2023-12-05
以人才队伍、学科建设为主线,创新发展的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家勋访谈“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好这所大学”是“一心一意谋发展”的需要,因为,“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目前,甘肃农业大学的草业学科是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2023-12-05
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崔堉溪教授崔堉溪男,山东省日照县人。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动物生产学科奠基人之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40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回国后任西北农学院畜牧系副教授兼主任。曾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甘肃省分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委员兼西北片片长等职务。先后讲授《家畜饲养学》、《牧场经营管理学》、《养马学》等多门课程。......
2023-12-05
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张松荫教授张松荫男,浙江临安人。1949年9月回国,先后任北京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正兼畜牧系主任,西北行政院畜牧部技正,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松荫教授是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和农业教育家,对我国中卫羔皮山羊品种的发掘和“群选法”的运用,以及我国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地方良种选育和绵山羊行为学的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3-12-05
我国著名中兽医学家蒋次昇教授蒋次昇男,湖南湘乡市人。我国著名中兽医学家,教授。他主编、编写、编审中西兽医专著《中兽医论断学》、《中兽医治疗学》、《元亨疗马集选释》等17部,并获甘肃省科学大会奖、全国优秀图书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国家新闻出版署首届辞书奖等。1991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授予他名誉理事长和荣誉会员称号。......
2023-12-05
农民称他为“猪司令”,猪场老板待他为座上宾,各级领导视他为“财神爷”。他,就是我省著名农业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甘肃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孟洲研究员。近日,省政府作出决定,授予刘孟洲2003年度“甘肃省科技功臣”奖。1973年3月,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会议在兰州举行,刘孟洲的试验受到关注,育种工作被推上议事日程。在省畜牧厅的支持下,定名为“甘肃白猪”的育种项目正式立项,刘孟洲任组长的课题组随之成立。......
2023-12-05
我国著名动物营养学家彭大惠教授彭大惠,女,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营养学家、营养学教育家、国内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48年回国,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学系副研究员、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家畜饲养组主任。曾任中国动物营养学会荣誉理事、中国畜禽营养研究会理事、甘肃省畜禽营养饲养研究会常务理事。彭大惠教授为我国营养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