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盛彤笙:媒体教师的教育奇迹

盛彤笙:媒体教师的教育奇迹

【摘要】:媒体教师系任教。此时,盛彤笙已35岁,仍未成家。总体而言教育仍非常落后。盛彤笙一边主持修建工作,一边四处物色教师。抵达兰州后,杨诗兴提任畜牧系教授。甘肃农业大学的王锡祯教授说,国立兽医学院是全国的唯一一所兽医学院,亚洲学术水准最高的兽医学校。当时国内兽医学的权威专家均在国立兽医学院任过兼职专职教授。今年7月10日,记者采访了王锡祯教授,他是1948年考入国立兽医学院的。

媒体教师

系任教。解放后,兼任西北大区畜牧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副院长、生物学部委员。为我国兽医和高等农业做出卓越贡献。创办一所独立的兽医学院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

今年7月9日,小西湖兽医研究所院内的伏羲堂要拆除了,人们才发现它有许多令人难忘的东西:五十多年前,盛彤笙一手创办起了我国第一所兽医学院——国立兽医学院。这所囊括了国内兽医学权威专家的学校,不仅是当时亚洲一流学府,而且还是新中国兽医人才的摇篮。

人们常常把兰炼、兰化、玉门油田称作是共和国的“长子”。其实,国立兽医学院也可当之无愧的称之为“长子”。

震耳欲聋的铁锤撞击声中,满身灰尘的民工,将拆下来的门窗砖瓦,丢的到处都是。这座看上去毫不起眼的二层楼,在高楼林立兰州算不了什么。五十多年前,它是同中山堂、致公堂、三爱堂并称兰州四大堂。

多日的寻访为我们揭开国立兽医学院的面纱。打开尘封的历史,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扑面而来。

“办兽医学院,终身的追求”

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科学考察团来西北地区考察。1946年考察结束后,他们向南京国民政府提议应在西北创办一所畜牧兽医教学机构,以适应开发草原资源,发展畜牧业的需要。当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朱家骅委派盛彤笙筹办学校。鉴于兰州的地理位置,初步决定在兰州办学。

此时,盛彤笙已35岁,仍未成家。解放前的兰州,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虽然城内有兰州大学、南郊西果园一带有附设畜牧兽医专业的西北技艺专科学校、小西湖硷沟沿还有西北兽医防治处。总体而言教育仍非常落后。经过反复考察,盛彤笙选准了兰州西郊七里河硷沟沿地区,将此地作为国立兽医学院校址。

“我们刚来的时候,荒冢累累,满目苍凉,狼群不时在学校周围出没。”原国立兽医学院的一位学生回忆说。

盛先生和其他员工,经过初期的筹划和不断的努力,先后购置了200亩地,奠定了办校基础。后来陆续修建了教学大楼伏羲堂、家畜病院、图书楼、教授宿舍楼、学生员工宿舍、食堂、水塔、马厩、牛舍、牧草试验场,至此学院初成规模。

作为当时兰州市三大建筑的伏羲堂,是国立兽医学院的核心部分,不论在过去还在今天,它都有让人值得骄傲的地方。修建伏羲堂时,盛彤笙投入了全部的心血。

据一些老人说,伏羲堂的修建可谓费尽周折。由于是战争年代,经费短缺,交通闭塞,不仅钢筋水泥要从南方拉运,就连工地用水也是人挑车拉。一袋水泥的成本相当一袋面粉。到了后来由于经费问题不得不修改设计,将原来的钢筋水泥结构改为土坯灰条板内墙结构。

1947年冬天,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伏羲堂建成了,整个建筑东西长83米呈横写的“亚”字,门楼有四个直径一米的水刷石圆柱衬托,体态大方,气势雄伟。门楼上方的“伏羲堂”三个字,笔力遒劲,颇有气势。门厅还镶嵌了两块碑文。取名伏羲堂其含义是纪念我国传说中的畜牧兽医之祖伏羲氏。

楼前面柏树成荫,榆槐夹道,校园内丁香树至今犹存,春天满院芳香,沁人心脾。楼内地板嵌缝铺设,宽敞明亮,东西两侧是大教室、学术厅、会议厅,其余为办公备课的多功能套间,有侧门相通。木制楼梯,镶嵌着黄铜的踏步条,扶手木栏板雕刻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古香古色,十分协调。

建国后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变化,国立兽医学院也在逐步的演变,最后成甘肃农业大学的一部分。盛先生精心创办的兽医学院也烟消云散了,至今全国仍没有独立的兽医学院。

1987年盛先生临终前,还给时任甘农大校长的陈北亨写信,要他一定把兽医学院办起来。

“留洋博士汇聚一堂”

一流的事业一流的人才,国立兽医学院一起步,他就把目标定为世界最好。盛彤笙一边主持修建工作,一边四处物色教师。经过努力,他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请来十几位留洋博士,几乎囊括了当时国内兽医学界权威专家。

曾任过甘肃省副省长的朱宣人,在国立兽医学院担任教务长,他说这些人才有些是抗战时期迁居甘肃的,有些是盛彤笙从国外请来的,还有些是预定的。

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杨诗兴就是被盛彤笙从国外请回来的。在小西湖兽医研究所院内,我们拜访了年逾九旬的杨诗兴老人,尽管年纪有些大了,他精神依然矍铄,银发飘飘,时断时续的谈话透露着老人活跃的思维。

1948年毕业后,杨诗兴就一直在英国汉纳乳牛研究所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他们欣喜若狂,开始准备回国。恰好这时,盛彤笙给他来了封信,邀请他担任畜牧系主任。虽然英国政府给他们设置了种种障碍甚至禁止中国留学生到香港,但杨诗兴还是四处选购图书,制作幻灯片。1951年初,局势有所缓解。三四月间,杨诗兴偷偷去订了从伦敦到香港的船票。1951年7月,他带着自己精心收集的十麻袋图书资料和数千张幻灯片,乘上了回国的轮船。经过一个月的漫长旅行,终于抵达香港。

但如何通过罗湖桥进入内地又成了一个难题。当时中国政府虽然和英国有外交关系,但由于国际局势复杂,加之朝鲜战争正在进行,香港局势比较混乱。在大陆和香港之间的空白地带上,有不少的“黄牛党”出没,这些黑社会组织,不时抢劫过往行人,杨诗兴常常为他的图书资料担心,后来在别人的指点下,他把行李交给中国旅行社托运,才免去了遭遇抢劫的危险。8月的一天,他站在了中国土地上,面对久违的祖国,泪流满面。(www.chuimin.cn)

随即,他们乘坐火车从广州北上,于当年9月抵达西安,同盛彤笙派去接他们的人汇合了。抵达兰州后,杨诗兴提任畜牧系教授。

从1946年开始,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到国立兽医学院任教。病理学家朱宣人、营养学家杨诗兴、畜牧学家粟显倬、饲养学家卢德仁、中兽医学家蒋次昇、养羊学家张松荫、兽医微生物学家廖延雄、草原学家任继周……

再加上当时在西北兽医防治处的罗清生、邝荣禄、谢丕帕等一大批专家,国立兽医学院可谓是人才济济。

甘肃农业大学的王锡祯教授说,国立兽医学院是全国的唯一一所兽医学院,亚洲学术水准最高的兽医学校。当时国内兽医学的权威专家均在国立兽医学院任过兼职专职教授。

“全英文讲课,学生留洋”

1946年9月,国立兽医学院在全国范围内招了第一批学生。当时报名者500余人,最后只取了48人,可谓是竞争激烈。

今年7月10日,记者采访了王锡祯教授,他是1948年考入国立兽医学院的。“我们那时候,从课本到厕所的标志,全是英文。当时我们学校招生时说,毕业后全部出国留洋,报名的人特别多。”

按照盛先生的设想,国立兽医学院将建成世界最好的兽医学院,自然要将学生送出国门深造,学校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按理说,这样一个专家荟萃的学院该是学生众多了,但是恰恰相反,国立兽医学院的规模一直都不大,1946年第一期面向全国招人的时候,全院师生仅有80多人。

一方面是校舍不足,另一方面与盛先生从严治校的观念分不开的。“兵贵精而不贵多”,第一批招生,全国有500多人报名,仅仅录取了48名。学院施行两门课不及格自动淘汰,一门课不及格,给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及格者,淘汰。在这样的严格教学制度下,第一期学生到毕业时仅剩下8个人。当时人们都把他们称之为“八大金刚”。到1951年改为西北兽医学院时,共只有34人毕业。

留学德国的盛彤笙作风非常严谨,尤其是在细节上,更是容不得丝毫的马虎。陈北亨说:“盛校长要求非常严格,不仅实验室内东西不能随意放置,而且特别讲究整洁,如果谁穿着背心趿拉着鞋,出现在伏羲堂内被他看见非要挨骂不可。”

学术上他更是孜孜以求。1951年当时校内刊物上发表了一教授的学术论文,这位兽医内科学教授是湖南人,在文章中将动物耳朵耷拉下来,写成“垂起”,盛先生在文章上写到,“垂者下也,起者上也,请问垂起是什么意思?”

1948年8月,学院举行一次学术报告会。轮到一位助教给学生作学术报告时,盛先生也在下面听,听了一会儿,盛先生有些不高兴了,转身出去,回来时他抱着一摞书,然后丢在这位助教的面前,“您看看您在胡说些啥。”

福泽西北五省

194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设立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12月,国立兽医学院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盛彤笙调到西北军政委员会担任畜牧部副部长,虽然还在担任西北畜牧兽医学院院长,但已不再负责具体事务

经他一手创办的国立兽医学院却没有停步,汇集着兰州的大批知名兽医专家,使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的学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着国家建设高潮的来临,这些专家们面向西北五省办起了一班又一班的短训班,如新疆班、西藏班、青海班、甘肃班、宁夏班等等的短训班,培养出一大批少数民族兽医人才,抽调出一批人成立青海畜牧兽医学院。

从1951年开始,一些在国立兽医学院任职的留洋博士,被抽调到全国各地负责筹建当地的农学院

此时,国立兽医学院已经成为新中国兽医人才的摇篮。

12日,当采访完返回的时候,已经是暮色沉沉,小西湖立交桥建筑工地上,灯火通明,建筑工人正在乘着太阳落山的凉爽加紧施工,从这里到兽医研究所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多米。

五十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了。岁月沧桑,五十多年前小西湖,狼狐成群,荒草遍地;五十多年后小西湖则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作者王文元)

(原载《兰州晚报》2002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