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自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的教师风采

自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的教师风采

【摘要】:博士研究生导师成自勇教授成自勇,男,汉族,1956年2月生,甘肃秦安县人,中共党员。担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培养方向为生态灌溉与灌区荒漠化防治,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担任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方向为生态水利与灌溉,指导硕士研究生15人、在职教师申请硕士学位2人、农业推广硕士2人,8人已获硕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导师成自勇教授

成自勇,男,汉族,1956年2月生,甘肃秦安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5年12月获甘肃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

现任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理事、高教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第八届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高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职高专水利水电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甘肃省工程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

曾获第五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甘肃农业大学优秀教师、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

为本科生讲授《水工钢结构》、《水利工程测量》、《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基础课及公共选修课《水工程与生态环境》、《农村水利与新农村建设》等;为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农业水土工程专论》、《水工程与生态环境》、《生态水利学研究进展》等课程;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博士研究生讲授《水土保持学》等课程。主持完成世行贷款国家级教改研究项目“水利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www.chuimin.cn)

担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培养方向为生态灌溉与灌区荒漠化防治,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担任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方向为生态水利与灌溉,指导硕士研究生15人、在职教师申请硕士学位2人、农业推广硕士2人,8人已获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水利、生态灌溉与灌区荒漠化防治。先后主持完成“甘肃中部黄土台塬灌区滑坡地面塌陷成因及综合治理研究”,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子课题“地面灌溉技术的改进与示范”、“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和对策研究”、“灌区水资源管理决策数学模型研究”以及“甘肃秦王川灌区苜蓿土壤水盐动态及其生态灌溉调控模式研究”等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多模式田间闸管自动控制灌溉方法及其装置”和“便携式田间量水控制装置”先后获得发明专利受理和实用新型专利。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科研项目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在对甘肃中部黄土灌区地面塌陷成因及生态环境影响、北方内陆灌区地面灌溉技术的改进和灌区苜蓿草地土壤水盐动态及其生态灌溉调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生态灌溉”新概念。对石羊河流域生态水利调控体系的构建、北方内陆区生态灌区建设特定内涵与实践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取得了具有干旱半干旱区域特色的生态水利及生态灌溉理论与技术创新。目前主持省教育厅项目“生态型雨水集蓄利用模式研究”,省科技支撑计划“秦王川灌区生态灌溉模式研究”等项目。

主编高等学校精品规划教材《土力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参编出版专著《沿黄灌区农业综合开发研究》。先后在《中国沙漠》、《水土保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草地学报》、《灌溉排水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灌溉对甘肃中部黄土台塬区地面塌陷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甘肃水土流失灾害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调亏对膜上灌春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效应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