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邱慧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的教师风采

邱慧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的教师风采

【摘要】:博士研究生导师邱慧珍教授邱慧珍,女,汉族,1961年5月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现任甘肃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生态学专业恢复生态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植物营养学专业植物养分逆境生理研究和改性肥料的研制与应用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5名,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完成科研项目5项。

博士研究生导师邱慧珍教授

邱慧珍,女,汉族,1961年5月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6年结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化系“作物营养与施肥”助教进修班,修完该专业的全部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2003年获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农学博士学位。

现任甘肃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肥力与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壤学会有机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客座副研究员。

2007年获省科技厅优秀科技特派员,1998年获甘肃农业大学优秀教师,1997年获甘肃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为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等专业的本科生讲授《农业化学总论》、《保护地施肥与无土栽培》、《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植物营养与施肥》和《专业英语》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高级植物营养学》、《营养生态学》、《专业英语》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等课程。

担任生态学专业恢复生态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植物营养学专业植物养分逆境生理研究和改性肥料的研制与应用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5名,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www.chuimin.cn)

主要研究方向为:恢复生态学、营养生态学和植物养分逆境生理研究以及改性肥料的研制与应用。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完成科研项目5项。其中,参加完成的中国科学院项目“新型肥料——长效碳酸氢铵的研制与应用”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主持完成的“张掖高效农业区长效氮肥的研制与增产机理的研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的“春小麦‘测土—DRIS营养诊断’双向监测施肥技术的研究”获厅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无公害燕麦施肥推荐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高效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国际农发基金/全球环境基金(EFAD/GEF)项目“旱地生态保护与恢复(PDF-B阶段)”,庆阳市科技局项目“庆阳市优质烤烟测土配方施肥”等4个在研项目。

副主编出版《复混肥的生产与应用指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面向21世纪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新型肥料生产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近5年在《土壤学报》和《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不同磷效率小麦对缺铁胁迫的基因型差异》(《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2)、《长效氮肥一次基施对覆膜冬小麦的肥效研究》(《土壤学报》.2003,独作)、《氮素形态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小麦生长和氮素吸收及基因型差异的影响》(《土壤通报》.2003,1/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