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王生荣教授:卓越博士导师

王生荣教授:卓越博士导师

【摘要】: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生荣教授王生荣,男,汉族,1957年8月生,甘肃榆中县人,中共党员。1998年和2002年赴德国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1997年担任植物病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担任草地生物多样性专业草地微生物多样性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2名。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有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和软科学项目各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其他3项。

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生荣教授

王生荣,男,汉族,1957年8月生,甘肃榆中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获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农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至1988年4月受国家教委派遣,赴联邦德国李比希大学学习。1998年和2002年赴德国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多次在德国Liebig 大学、Tubingen大学和Frankfurt大学学习、研究和考察。

现任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理事,甘肃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

1996年被农业部评为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同年被评选为省属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9年入选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为植物保护系本科生讲授《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真菌分类学》等课程,为农学专业本科生讲授《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讲授《菌物学概论》、《高级植物病理学》、《真菌分类学》、《菌物资源与利用》及《科技论文写作基础》等课程。

1997年担任植物病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担任草地生物多样性专业草地微生物多样性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2名。(www.chuimin.cn)

主要研究方向为:菌物多样性和真菌性病害的综合治理。通过协作开展调查研究,在《Mycological Progress》、《Mycotaxon》、《真菌学报》上报道了植物病原黑粉菌的4个新种和6个国内新记录种;对甘肃省植物病原白粉菌区系和黑粉菌区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发表一系列白粉菌和黑粉菌分类研究论文;对甘肃省小麦上的主要病害——根病进行了研究,为生产中的大面积防治提供了依据,初步查明了甘肃省小麦根病的主要和次要病原,筛选出了“敌力脱”等较为有效的杀菌剂,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主持和参加完成多个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完成的甘肃省重点攻关项目“保护地黄瓜霜霉病、菌核病和黑星病防治研究”1999年获甘肃省农业厅一等奖,同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肃省小麦根病病原研究”获省教委三等奖。参加完成的“甘肃省春小麦根病综合防治试验示范”获省农业厅二等奖、省科委三等奖,“兰州市小麦根病防治技术”获兰州市科委二等奖,“甘肃省植物病原霜霉菌及黑粉菌分类研究”获省农业厅三等奖。

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有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和软科学项目各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其他3项。

主编《草地与牧草病虫鼠防治技术》(2001)、《科技论文写作基础》(2006)等专著;副主编全国农业院校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1997,北方本)、面向21世纪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园林植物病理学》(2002);参加编写面向21世纪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等4本教材和专著。

先后在《Mycologocal Progress》、《Mycotaxon》、《真菌学报》、《植物保护》、《中国生态农业学报》、《草业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被国际检索机构Agris和CAB收录5篇。代表性论文有: ①Wang Sheng rong& Zeng Cuiyun. A new species and new record of smut, Mycotaxon,2006, 96:9-12(SCI); ②Wang Sheng rong &M. Pienpenbring. New species and new records smut fungi from China, Mycological Progress 2002,1(4):399-408. ③王生荣等.天祝高寒草地植物黑粉病调查研究.《草业学报》2008,17(1):48-5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