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博士生导师吴建平教授:教育界风采

博士生导师吴建平教授:教育界风采

【摘要】:博士研究生导师吴建平教授吴建平,男,汉族,1960年11月生,甘肃临洮县人,中共党员。担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8名。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16名。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育种、家畜生产体系、动物产品及营养。

博士研究生导师吴建平教授

吴建平,男,汉族,1960年11月生,甘肃临洮县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1986年至1988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农学院留学、1998年至2000年在德国麻利森动物研究院留学、2000年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学位。

现任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西部扶贫项目高级专家,世界银行中国西部草地项目高级畜牧顾问,国际牦牛骆驼基金会董事,甘肃牛羊协会副理事长,甘肃省人才协会常务理事。

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动物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动物生产体系》、《国外畜牧业进展》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讲授《专业英语》、《群体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等课程。

担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8名。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16名。(www.chuimin.cn)

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育种、家畜生产体系、动物产品及营养。主要研究成果有:牦牛金属硫蛋白基因(MT-Ⅰ,MT-Ⅱ)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的表达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研究了绵羊杂种优势的经济学评估体系;建立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系列理论模型;研究并提出了精准畜牧业生产的技术体系和相关理论;研究了母体效应和断奶后犊牛增重的遗传相关,对认识不同管理条件和不同杂交组合母牛母体效应对犊牛断奶后日增重等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及肉牛生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研究和提出了反刍家畜产品与营养价值改良的养殖规程和控制机理。

主持和参与完成的“利用生态因素及饲养管理模式驱除羊肉膻味的技术研究”2002年10月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安哥拉改良羊皮肤及毛囊变化规律的研究”1996年10月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利用免疫电泳及荧光法进行性别控制”1995年12月通过鉴定;“甘肃高寒阴湿区八县十七乡科技扶贫农林牧整乡承包”1995年8月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奶牛血液遗传标记及其与经济性状相关性的研究”1995年7月获甘肃省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代养猪业配套选育‘合成系杂优猪’的研究”2002年10月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主持5个在研项目:“甘肃—新疆草地生态系统与环境研究” (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西部草地可持续发展项目”(ACAIR);“高效牛羊肥育研究示范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肉羊养殖良种繁育项目”(农牧厅世行贷款项目);“甘肃康乐县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及牛羊育肥项目”等。

主编《基因工程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参编《Chinese Yak》(Asia Livestock, FAO 1994) ;《中国羊百科全书》(中国农业出版社)遗传部分;副主编《动物遗传学》(中国教育出版社,2008) ;主编《Chinese mutton production and Its market development》(Australia Meat Association,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