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张松荫教授的教师风采

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张松荫教授的教师风采

【摘要】: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张松荫教授张松荫男,浙江临安人。1949年9月回国,先后任北京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正兼畜牧系主任,西北行政院畜牧部技正,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松荫教授是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和农业教育家,对我国中卫羔皮山羊品种的发掘和“群选法”的运用,以及我国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地方良种选育和绵山羊行为学的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张松荫教授

张松荫(1900年至1992年)男,浙江临安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畜牧学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第五届委员,

1923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畜牧兽医系,其后分别任北京香山慈幼院教员、南京中央大学学院助教兼畜牧场场长。1935年赴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进修羊毛专业。回国后,历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兼畜牧系主任、西北农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大学、金陵大学教授。1946年应邀赴英国考察畜牧业,1947年留学美国怀俄明大学研究羊毛,获硕士学位。1949年9月回国,先后任北京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正兼畜牧系主任,西北行政院畜牧部技正,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松荫教授是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和农业教育家,对我国中卫羔皮山羊品种的发掘和“群选法”的运用,以及我国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地方良种选育和绵山羊行为学的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40年代初期,他在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西藏羊繁育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羊的外形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差异,提出把西藏羊分成两种类型,即牧区草地型和农区山谷型。这种分类方法,抓住了不同类型藏羊的主要特征,简单明了,便于运用,50多年来一直被我国养羊学术界所公认并仍在继续采用。(www.chuimin.cn)

1951年之后,开始对与著名的安哥拉山羊相媲美的中卫山羊的羊毛和羊绒、羔皮和二皮的性能、品质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发掘出宁夏“中卫山羊”品种。1978年以后,他集中精力对绵羊、山羊的行为和习性进行专题研究。在收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1985年撰写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有关绵羊和山羊行为的著作—《绵山羊的行为与习性》,并为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生产学硕士研究生开设了“绵山羊行为学”课程,填补了我国在绵羊、山羊行为学研究方面的空白,为我国家畜生态学和家畜行为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82年起,主持“应用群选法选育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品种质量的试验研究”,其“群选法”开创了选育方法的新途径,改进和提高了甘肃高山细毛羊的品质。1982年他所领导的养羊学教研室荣获国家科委、国家农委授予的“绵羊改良奖”。198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著有《绵羊与羊毛学》、《中国绵羊和山羊品种》、《新疆细毛羊育成及其性能》、《养羊业进展》、《绵山羊的行为与习性》,参编《养羊学》,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