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名师名家:从中大到德国柏林大学,成就卓越

名师名家:从中大到德国柏林大学,成就卓越

【摘要】:名师名家1934年在中央大学毕业后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3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在德国汉诺威医学院获兽医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人畜共患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全国科联理事,第一届全国科普理事,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农业生物学科组成员等。

名师名家

1934年在中央大学毕业后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3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在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兽医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成为我国畜牧兽医学方面的第一位学部委员。盛彤笙先生曾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先后担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人畜共患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全国科联理事,第一届全国科普理事,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农业生物学科组成员等。

他1939年应聘于西北农学院教授并担任畜牧兽医系主任。1941年应聘于成都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授,并兼任齐鲁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教授。1946年秋在兰州创建国立兽医学院并担任院长、教授。1950年任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副部长及西北财

政委员会委员,并兼任西北兽医学院院长、教授。1952年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和西北畜牧局副局长,195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第二副主任,195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57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究员,1970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担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研究员。(www.chuimin.cn)

盛彤笙先生长期从事兽医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他先后开展了猪喘气病、乳牛布氏杆菌病、乳牛结核病、马鼻疽、羔羊痢疾等疾病的治疗研究,首次证实水牛脑脊髓炎是由病毒引起,并证实磺胺啥咤对马鼻疽杆菌有杀灭作用,为防治该传染病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重视畜牧、草原和兽医密切结合,倡导“划区轮牧、储草备冬、改良畜种、防治兽疫”的方针,探索把传统的中兽医学和现代的微生物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新途径,主张树立“大畜牧业”思想。

盛彤笙先生从教数十年,培养了一大批畜牧兽医高级人才。在创办国立兽医学院时期,学院汇集了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的教师,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在我国畜牧兽医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译著了在国内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克氏细菌学》、《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内科学》、《家畜传染病》等世界经典著作;曾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兽医部分和《畜牧兽医词典》;出版《兽医微生物实验指导》、《军马及家畜之防毒》等著作。发表了“水牛脑脊髓炎之研究”(1945)、“渝蓉牛传染性流产调查报告”、“碘胺类药物对马鼻疽杆菌之效力”(1944)、“树立大畜牧业思想”(1981)等论文。多次代表中国出席世界兽医学术会议,为我国乃至世界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