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黄金旅游区彭德怀故居,世界上打败美军元帅

黄金旅游区彭德怀故居,世界上打败美军元帅

【摘要】:彭德怀故里彭德怀同志故里是“伟人故里金三角”黄金旅游区的“一角”。这些评价,既是代表党和政府对彭德怀思想情操的高度褒奖,也说出了亿万人民的心里话。可以说彭德怀元帅是世界上打败美国军队的第一人。彭德怀百年华诞之际,故居全面维修、复原,并按彭德怀1961年回乡时原貌陈列。堂屋门楣上,嵌着由邓小平题写的“彭德怀故居”的横额门匾。彭德怀一家是革命的一家。

彭德怀故里

【讲解重点】

彭德怀同志故里是“伟人故里金三角”黄金旅游区的“一角”。了解彭德怀,缅怀彭德怀是许多游客来瞻仰的目的,彭德怀同志故居、铜像、纪念馆是必看之地,同时其成长历程、生平事迹及性格形成可作重点分析。

【经典导游词】

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彭德怀同志故里参观游览,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彭德怀同志故里位于湘潭县西南的乌石寨,距湘潭市约40公里,离省会长沙约100公里,处于全国知名的“伟人故里金三角”黄金旅游区,是湘中伟人故里游黄金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地”之一,也是我国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基地。

邓小平说:“彭德怀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江泽民说:“彭德怀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对人民对祖国赤胆忠心,坚贞不渝,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无私无畏,艰苦卓绝,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这些评价,既是代表党和政府对彭德怀思想情操的高度褒奖,也说出了亿万人民的心里话。彭德怀的伟大人格力量和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至今还激动着人心,鼓舞着人心,温暖着人心。

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彭德怀同志都担任我军的高级领导职务,是毛泽东朱德同志指挥全军的得力助手。他具有非凡胆略和精湛指挥艺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他是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在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作战中,他指挥部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和胜仗。抗日战争时期,他协助朱德同志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华北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西北野战军英勇奋战,粉碎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重兵进攻,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直至最后以风卷残云之势解放了西北全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慷慨赴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履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义务,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当“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上将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后曾不无伤感地说:“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可以说彭德怀元帅是世界上打败美国军队的第一人。彭德怀同志为党和人民立下的赫赫战功,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荣史册。毛泽东曾赋诗赞许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故居)彭德怀故居坐落在风景峻秀的乌石峰下,为砖石结构、粉墙青瓦,周围竹木葱郁,是一栋具有江南特色的普通农舍。故居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原址是三间茅屋。1925年,彭总任湘军团长后,部下和亲友瞒着他,用他的薪水翻建了此屋。故居一直由其胞弟金华、荣华居住,故名“三华堂”( 彭德怀原名彭德华,因其三兄弟名含“华”字而得名)。彭德怀百年华诞之际,故居全面维修、复原,并按彭德怀1961年回乡时原貌陈列。2001年6月25日,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堂屋门楣上,嵌着由邓小平题写的“彭德怀故居”的横额门匾。大家请看堂屋正中是一座高约2.5米的汉白玉元帅半身像,是华侨陈成福捐制。两边墙上陈列了彭德怀同志的生平主要活动年表。解放后,彭总曾在1958年和1961年两次回乡,深入调查当时农村生产和人民生活状况,在这间堂屋中接见过2000多个来访的群众和干部,写出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农村调查报告。

东正房是彭总两次回故乡时居住的卧室,他先后在这里住过40几天。东横堂屋的墙壁上,悬挂着他弟弟彭金华、彭荣华和弟媳周叔身、龙国英的遗照和简介。彭德怀一家是革命的一家。彭金华(1900—1940年)和二弟彭荣华(1903—1940年)都于1940年10月先后牺牲,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两位烈士的遗体合葬在屋后面的山丘上,王震同志为二位烈士题写了墓碑。故居西头的三间横屋是辅助陈列室,陈列着60多张图片、照片和50多件文物,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内外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彭德怀光辉壮烈的一生。在陈列室的东墙上有一幅龙飞凤舞的毛泽东手迹:“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彭德怀大破敌骑,威震群凶。捷报传来,毛泽东兴奋不已,书赠彭总此诗。彭德怀将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后,送还了毛主席。在陈列室西侧,存放着他1959年在庐山会议时写给毛主席的“万言书”影印件以及1958年、1961年两次回乡写的农村调查报告。忠言铮骨,跃然纸上。实际上,在庐山会议前一年,彭总就对大跃进中出现的沽名钓誉之风深恶痛绝。他在回乡时谆谆告诫家乡的干部,不准搞瞎指挥,不准搞浮夸,不准说假话,不准搞强迫命令。他大声疾呼:“不能用政治挂帅来代替或否定经济规律。”时至今日,这些话仍然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真理之光。

彭德怀是苦水里泡大的伢子,从小要过饭,放过牛,当过小煤窑的工人,这些逆境磨砺了他的性格,使他从小便嫉恶如仇,而且孜孜地求索真理。他在湘军第二师当兵时,暗中与志同道合的士兵组织救贫会,“以救国救民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不扰民。”他帮助苦大仇深的农民姜子清秘密地处决了恶霸地主欧盛钦。这一行动,就是他嫉恶如仇、求索真理的自然发展和延伸。如果说他的这种性格在此时体现了最初的民主革命思想,那么,随着在白色恐怖包围下的平江起义,随着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随着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金戈铁马、血火硝烟又进一步磨练了他的性格,使得他能断然斩杀替蒋介石充当说客的黄公略的兄弟,与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唱反调,自觉地抵制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他的性格因子中已经融入了无产阶级的坚强党性,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政治头脑的红军领导人了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理,尽管身处逆境,但他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但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贞气节。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不惜失去名誉、地位,乃至宝贵的生命,但终生不悔,这是何等伟大无私的人格。(www.chuimin.cn)

在故居西墙外有一棵柑子树,是他第二次回乡时种下的。1962年开始枯干,1976年枯死。但在彭德怀追悼大会召开后的第二年春天,这棵树竟然奇迹般地抽出了新条。如今枝叶繁茂,欣欣向荣。彭总家乡的人们说,树枯是彭总冤气所致,树荣是中央为他平反所致。其实彭总早就把名利置之度外,可谓是宠辱皆忘,怎会计较个人恩怨呢?或许树荣树枯表达了彭总在冥冥之中仍在关心人民江山兴衰的喜忧之情吧。

(彭德怀铜像)彭德怀铜像广场坐落在故居对面的卧虎山上,面积为2500平方米,视野开阔,气势雄伟。铜像为身着元帅服的彭德怀全身立像,花岗岩巨石造型,高5.1米,基座高3米,总高8.1米。您看彭总双手背后,昂首挺胸、威武凛然,生动展现了他坚毅、刚直不阿的人格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姿,再现了他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无畏的一代伟人形象。“彭德怀同志”五个大字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的。

(彭德怀纪念馆)大家请看,与铜像遥相呼应的彭德怀纪念馆建成于1998年10月,是为纪念彭德怀诞辰百周年而建,总面积3100平方米,为庭院式平房建筑,富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马头墙门廊和青灰瓦屋顶以及灰白墙镶着的仿宋窗棂,既有古老的楚湘神韵,又有较强的时代感。

纪念馆设立4个大展厅共8个大展室。序厅为一个宽敞的八角形,正墙由三组红色高大浮雕组成,分别表现的是:血战罗霄,百团大战,抗美援朝。正中一座半身圆雕,塑造了解放战争中的彭德怀。后面是两幅壁画,主题为“致力于军队建设”、“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纪念馆陈列分4个部分,用了400多张照片,300多件文物和一大批珍贵艺术展品,采用了声、光、电等多种表现手段,生动、艺术地再现了彭德怀伟大、光辉、战斗的一生。1999年4月20日彭德怀纪念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2001年6月12月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11月2日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3A级旅游景区(点)。

(彭德怀墓)彭德怀的骨灰于1999年12月18日从北京迁回乌石故乡,安葬在乌石峰麓。乌石峰海拔377.5米,峰顶建有乌石庙,是纪念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将领易华而建的。易华劫富济贫、疏财仗义的故事对少年彭德怀产生过深刻影响,加之湘潭乡土文化中沉积的尚武之风的熏陶,培植了彭德怀刚正不阿、忠肝义胆的高贵品质。而今叶落归根,彭总终于回到了他所深爱的故乡,入土为安了。墓地占地400平方米,墓体高5米,宽7.4米,呈棱形墓体与墓基成76度的夹角(意寓彭德怀1898—1974年享年76岁),墓体与墓基相交底边长1.898米。墓碑为黑色花岗岩棱形造型,是彭德怀人格与精神的体现。

彭德怀同志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缅怀的。

【趣味小轶事】

毛泽东的第一次婚姻

毛泽东一生共有四次婚姻,但毛泽东不承认这里所说的第一次。

1940年成书的韶山毛氏四修族谱是这样记载毛泽东的婚姻状况的:“元配罗氏,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九月二十六日丑时生,宣统二年庚戌正月初三寅时没。”,“继配杨氏”,“继娶贺氏”。罗氏, 即韶山杨林炉门前农民罗合楼的长女。光绪十五年为1889年,宣统二年为1910年。因此罗氏比毛泽东大4岁,大约是1907年嫁到毛家来的,死时21岁。

毛泽东1936年跟斯诺是这样谈到这段婚姻的:时局是如此危急,求知的需要是如此迫切,没有时间去谈论女人或私人问题。我对女人不感兴趣。我十四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而且后来也一直没有。我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当时也几乎没有想到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