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湖南经典导游词:炎帝陵与舜帝陵的精彩旅程

湖南经典导游词:炎帝陵与舜帝陵的精彩旅程

【摘要】:六、长沙——炎帝陵——舜帝陵沿途导游词长沙—炎帝陵—舜帝陵这条线路拜访了两位中华始祖炎帝和舜帝,属于寻根祭祖游。今天我们从长沙向南出发,先走高速约40分钟抵达株洲市,过瓷城醴陵后,我们走106国道继续南行,经过攸县、茶陵县后即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炎陵县,在那里当然主要是为了祭拜中华始祖——炎帝,另外还可以游览酒埠江。

六、长沙——炎帝陵——舜帝陵沿途导游词

【讲解重点】

长沙—炎帝陵—舜帝陵这条线路拜访了两位中华始祖炎帝和舜帝,属于寻根祭祖游。路途经过株洲、瓷城醴陵、攸县、将军之乡茶陵到达炎陵县炎帝陵,然后经过蔡伦的故乡耒阳、世界铅都常宁、“产异蛇”的永州最后到达舜帝陵。沿途经过了很多县市,能感受到湖南是特产丰富、人杰地灵之地。

【经典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这次将要拜访两位中华始祖,一位是炎帝,一位是舜帝。今天我们从长沙向南出发,先走高速约40分钟抵达株洲市,过瓷城醴陵后,我们走106国道继续南行,经过攸县、茶陵县后即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炎陵县,在那里当然主要是为了祭拜中华始祖——炎帝,另外还可以游览酒埠江。第二天,我们继续上路西行,将途经耒阳市、常宁市,然后走衡枣高速到达永州市,最后走216省道约100公里就可以到达舜帝陵所在地宁远县了。大家可能感觉到了这条线路是需要长途跋涉,比较辛苦,但这正好验证我们祭拜始祖的一颗无比虔诚的心!

(株洲)长沙至株洲是很近的,只需40分钟车程。大家听说株洲多半是因为它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但凡南下的火车停靠站总有这么一站。旅途中的人似乎总不够关心沿途的风景,火车的停停靠靠也就不能引起多大的兴趣。但也许您的印象中就有这么一个站儿,停靠的时候总是比别的小站要久很多,或许是在袅袅晨烟中,或许是在炙热的阳光下,或许是在即逝的黄昏里,匆匆的旅人,忙碌的站台工作人员,还有铁轨上的扳道工,似乎总是多了很多,一来二往次数多了,你便记住了这个站儿——株洲。

位居湖南省东部的株洲,有联系华东、华南、西南的经济纽带城市之誉。她也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的一隅。株洲市由4区(天元区、芦淞区、石峰区、荷塘区)、4县(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1市(醴陵市)组成,总人口约260万,面积4173平方公里。

株洲不算很大,可历史悠久。株洲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3年在株洲县漂沙井磨山发现了6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压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遗址。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陂。在公元214年,三国的东吴在这里建立了建宁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了湘潭。古时,因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所以株洲又称槠洲。到了公元1190年(即南宋绍熙元年)正式定名为株洲。

株洲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代,孙中山先生领导同盟会发起萍(乡)浏(阳)醴(陵)起义,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都曾震撼中华大地。株洲还诞生了像李立三、左权、谭震林、耿飚、杨得志、宋时轮等近、现代的革命先驱和军事将领。现在大家来到株洲还可以看到秋瑾故居、工农义勇军指挥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指挥部旧址等纪念地。

(小游戏)“明七暗七”.所谓明七就是:7、17、27之类尾数带7的数字,暗七就是:7的倍数,这些都是不能说的数字,我们轮着从1开始数下去,遇到到了带7和7的倍数的数字就请拍一下手,弄错了可是要罚表演的哦。

(醴陵)前面我们就要到醴陵市了。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湘江支流渌水流域,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面积2157.2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人。因盛产陶瓷烟花鞭炮,而享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名。这里值得一看的名胜古迹有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纪念地先农坛、日本佛教的主要流派曹洞宗的发源地云岩寺以及醴泉映月、财源塔影等。这片英雄的土地,曾走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李立三、左权及耿飚、宋时轮、蔡升熙、程潜、陈明仁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将军和仁人志士。

瓷器)“天下名瓷出醴陵”,“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醴陵陶瓷闻名海内外,堪称醴陵一绝。据史料记载,早在1906年,醴陵就有了专为皇室和官府烧制瓷器的“官窑”。1909年和1915年,醴陵“官窑”烧制的“釉下五彩”瓷器先后获得意大利都朗博览会最优奖和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优质金牌,醴陵“官窑”由此写下了一段相当辉煌的历史。

但这段傲视瓷界群雄的历史并没有维持多久,因“委托非人,开支浮滥,工商倾轧”等原因,醴陵"官窑"很快难以为继,釉下五彩工艺也随之湮没无闻。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开始重新挖掘探求釉下彩瓷工艺技术。经过有关专家和当地制瓷工艺师傅刻苦攻关,釉下五彩瓷很快得以"复活"。权威部门的鉴定结论表明,“再造”的釉下五彩瓷器原料选材精细,胎体细腻坚硬,透光度好,釉质坚硬光润,胎釉密合极佳,釉色滋润悦目,造型端庄典雅,有“看得见,摸得着,永不褪色”之神秘感,真正达到了“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铁,声如罄”的最高境界,且不含任何铅、镉等有害物质。

1956年,经中共中央正式下文批准,国家财政拨款800万元人民币,在醴陵官立窑场原址上重新建成了全国唯一能烧制釉下五彩瓷器的专业瓷厂——群力瓷厂。从1958年开始,醴陵“官窑”便承担为国家领导人和中央机关烧制瓷器的任务。特别是1974年由醴陵群力窑专门为毛主席烧制,被誉为“20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的釉下双面五彩薄胎碗,一直是中外收藏家苦苦寻觅的珍品。

历经世纪沧桑,醴陵瓷器不仅走进了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而且飘洋过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近年来兴起的炻瓷,更是风靡全球,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一个拳头产品。全市现有陶瓷生产企业400余家,形成了以日用瓷、电瓷、艺术瓷、特种工业陶瓷为主的多元化产品体系,逐步发展成为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醴陵还是花炮祖师李畋的故乡,花炮生产,历史悠久,遍布城乡。花炮产值位居全国主要产区县(市)前茅,并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攸县)朋友们,沿106国道南行80公里,我们已经来到了攸县。攸县,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湘江上游,洣水之滨。境区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是株洲市佛教协会的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宝宁寺,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绵、钟声不绝。地处东部山区的酒埠江风景区,民俗纯朴、古风犹存。另外如诗如画般的酒仙湖、鬼斧神工的仙人桥、巧夺天工的溶洞、历经沧桑的参天巨树等更是吸引了无数世界各地的探险爱好者。

攸县物产丰富,这里产煤,是全国重点产煤县;这里产粮,素有“湘东粮仓”美称,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这里产蔬菜,是省市蔬菜生产基地,辣椒、生姜等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

攸县与海内外的贸易交流往来十分活跃,位列湘东市场之首的皇图岭农贸市场是“湖南五大市场”之一,吸引了大江南北的生意人,可谓是商贾云集、货畅其流。近年投资上亿元兴建的湘东大市场,更是一座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商城,成为湘东地区又一处火爆的商业中心。大家请看窗外,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攸县大地正向世人展示着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壮丽画卷!

(茶陵)离开攸县,我们继续南行,不到一小时,就可以到达茶陵了。茶陵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因地居“茶山之阴”,炎帝神农氏崩葬于境内而得名“茶陵”。茶陵人杰地灵,这里“农勤于耕,士勤于学”,唐宋以来,曾出过2名状元,123名进士,素有“进士之乡”的美誉。明代的翰林大学士刘三吾,吏部尚书、宰相、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清代的大学士彭维新、张治,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延闿,世界文化名人谭云山等生于斯,而长于斯。

“好山千迭翠,流水一江清”是形容这里的美景,但茶陵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茶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是湘赣苏区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府诞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有3万多优秀儿女为革命捐躯,占当时全县人口七分之一,其中有5206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55年至1964年,这里被中央军委授予将军军衔的有25名,将军人数之多在全国排名十二,在湖南省排第三位,故有“将军之乡”的美誉。在土地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主席曾先后三次来茶陵指导工作,他称赞在战斗中英勇杀敌的茶陵籍战士时说:“茶陵的同志很会打仗,茶陵牛嘛。”

茶陵的土地是红色的,它是用无数革命先烈和群众的鲜血染红的;茶陵的土地是神圣的,它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谭震林、毛泽覃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并培育了谭家述、刘道生、周仁杰、刘转连、刘培善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足以写下光辉的一笔。

(炎帝陵)经过了茶陵,南行约50公里,我们就终于到炎陵县了,炎陵县顾名思义当然是因炎帝陵而得名。炎帝陵是座落在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水江畔一个叫塘田乡鹿原坡的地方。(www.chuimin.cn)

鹿原坡又叫白鹿原,相传古时常有白鹿出没,故名。鹿原坡春季乔木葱郁,灌木丛生,野藤缠绕,苔藓低伏;秋季则枫叶如血,与苍松翠竹红绿相映,形成森林群落特有的风貌。这里是历代被人们视为的风水宝地。民间传说,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到南方巡视,为民治病,尝百草,后不幸误尝断肠草身亡。炎帝逝世后,人们决定将其安葬到此地以南100余里的河边(今资兴市资水河边温泉附近),因为那里是后羿射落下一个太阳的地方,地下冒出来的水都是烫的,而炎帝属火,应葬于此。于是人们便用木排载着炎帝的灵柩,由36个力士拉纤,逆江而上,不料木排到白鹿原时,突然山崩石裂,波浪滔天,木排倾覆,炎帝灵柩顿时沉入岸边裂开的石缝中,人们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便在此立碑代墓。关于对炎帝的奉祀活动,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唐代就开始了。宋代建陵庙以后,官民朝拜者,是络绎不绝。明清两代,每逢国家大事如即位、立储、灾荒、战争等,朝廷都要派遣特使前来炎帝陵祈福,举行大典。州府县官每年春秋也要举行祭祀,宰牲攀香,行礼如仪,十分隆重。平时逢年过节,前往谒拜进香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今天咱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可见大家的诚心了,看得出大家也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好的,那就请大家带着你虔诚的心随我一起参观炎帝陵和祭拜始祖炎帝吧!

[参观炎帝陵]

朋友们,迎着新一天的朝霞,祭拜完炎帝,我们再次上路了。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在位于我们湖南的最南端,路途遥远,一路的跋山涉水是肯定的,所以请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在炎陵县至衡阳的高速公路正在施工修建,预计08年能完工。希望下次,大家再次来祭拜两位始祖的时候,能有机会体验一下这条新高速的快意。我们今天则走302省道先前往耒阳市。

(小游戏)“击鼓传花”:下面我们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吧。我这里有一块手绢,我边唱歌,大家把手绢从前面开始往后传,当我的歌声一停,看哪个朋友拿到了手绢就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耒阳)说起耒阳,许多朋友可能觉得陌生,但提起一个人名,大家肯定听过——蔡伦,没错,耒阳就是中国古代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耒阳市,位于湖南南部,耒水中游,面积265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耒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秦设县,元建州,明清以来为县治,1986年撤县建市,隶属于衡阳市。

(蔡伦)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是东汉永平六年(公元63年)出生于桂阳郡(今湖南耒阳市)。永平末年(公元75年)入宫为宦官,后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书令,后封龙亭侯,拜长乐太仆。在他42岁的时候(公元105年)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21年受宫廷斗争牵连,“饮药而卒”。

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是一种怎样的发明?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983年3月10日版是这样认为的:中国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传到欧洲,令人震动,可和现在把人送上月球的探索相提并论。前苏联教授苏赫曼在所著的《造纸学》中这样评价:中国蔡伦在1800年前发明了纸,其他任何发明,对文化发展的促进,都不能和纸相提并论。在美国人麦克哈特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7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为什么这么推崇蔡伦?麦克哈特认为,正因为蔡伦造纸术的发明,汉代以后,中国的文明发展进程赶上并超过了西方,一直到13世纪,中国都比欧洲发达。但为什么中国最后落后于西方?因为欧洲人发明了批量印制图书的技术,而中国始终停留在雕版印刷技术上,造成其文化发展速度缓慢。有些言论可能是一家之言,但可以肯定的是,纸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人类文明的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蔡伦功不可没。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在蔡伦的故里,现有蔡侯祠、蔡伦墓、蔡子池、纸臼等供后人瞻仰,你也可以亲自动手了解蔡伦纸制作的全过程。

改革开放后的耒阳以“沿海的内地,内陆的前沿”而著称,是国务院批准的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也是湖南省实施“放开南北两口,建设五区一廊”战略的南大门,经济迅速发展,令人瞩目。

(常宁)沿320省道西行50公里,我们又来到了常宁市。翻开地图,如果您找到了“世界铅都”之称的水口山,那么您也就找到了孕育她的母亲常宁。

常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铅、锌储量居全国之首,锡矿储量居全国第二,黄金储量占湖南省的一半以上。另外硼矿石、煤炭储量居华南第一,高岭土的储量超过4亿吨。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常宁发展采矿、选矿、冶炼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常宁的油茶也是小有名气的,其总产量居全国县(市)第一。常宁塔山的山岚茶在宋代是被定为朝廷贡品的。

(小游戏)好,现在又到了我们的游戏时间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叫“心口不一”的游戏。规则就是分大西瓜和小西瓜,我们两两一组来决出胜负,当说大西瓜时手势要做成小西瓜,说小西瓜时则要做成大西瓜,速度会逐渐加快,所以大家反应要快哦,大家逐一PK,最后决出冠军,我这里是有奖品的哦。

(永州)我们走上衡枣高速,即将抵达永州了。永州,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疑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现辖九县两区。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人口566.5万人。

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赢得了古今文人墨客的咏叹。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谪居10年,寄情于永州山水,写出了名扬千古的《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等名篇;宋代文豪欧阳修的“画图曾训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和诗人陆游的“挥豪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等名句脍炙人口。还有唐代文学家元结、“草圣”怀素、书法家颜真卿,宋代诗人黄庭坚、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明代地貌学家徐霞客,清代大诗人、书法家何绍基,以及司马迁、李商隐、寇准、米芾等历代名人都曾与永州结缘,留下了大量的诗、铭、书画、崖刻,给永州增添了无穷神韵。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向传统的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说及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原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湖南省社科院炎帝、舜帝文化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制陶工业之源、中华道德文明之源、大舜文化之乡。

迈入新世纪,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战略构想。就是要把永州建设成为风景秀丽、生态优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市,真正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名副其实的“锦绣潇湘”。

(宁远)从永州出发,我们沿着216省道继续前行就可以到达舜帝陵所在地宁远县了。宁远历史文化悠久。自秦汉设郡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定名宁远,寓武定功成,远方安宁之意。《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夏朝时为纪念舜帝而建的舜帝陵,成为“中华第一古陵”,历代君王致祭不断,近年来修葺一新后更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祭祖朝拜的圣地。宁远仰九疑山水之灵气,承舜德文化之教化,自古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唐代湖广第一状元李郃和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另有84名进士,居湖广各县之首。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远文庙是全国第二大孔庙,2002年湖南省在此成功举办了首届祭孔大典。

宁远自然风光秀美。境内的九疑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六大风景名胜区和十大旅游区之一,秀丽的九疑山水和舜葬九疑,吸引了大批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登临九疑,寻宗访古,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徐霞客等历代文人骚客都曾亲临九疑,留下了大量歌咏九疑山和赞颂舜帝的瑰丽篇章。一代伟人毛泽东一曲脍炙人口的“九疑山上白云飞”,更使九疑山蜚声中外,催人神往。

(舜文化)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舜帝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尚书》开篇所记的核心人物,舜帝一生耕、陶、渔的生产活动和玉蟾岩出土文物的稻谷、陶片和鱼骨螺壳等堆积物相联系,可以肯定永州就是舜帝当年率领他的部族从事耕、陶、渔等生产活动的地方。舜帝文化是炎帝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在九嶷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许多文人骚客仰游九嶷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千百年来,舜文化孕育着永州这块秀美的山川,润泽着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九嶷山舜帝陵已成为跨越时空、凝聚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大纽带,成为华夏子孙心驰神往、谒陵祭祖的圣洁殿堂。

好,朋友们,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此行的最终目的地——舜帝陵了。那就让我们依然带着一份十分虔诚的心来祭拜这位中华始祖,感悟他的德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