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湖南经典导游词:芙蓉国里尽朝晖

湖南经典导游词:芙蓉国里尽朝晖

【摘要】:“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当然毛泽东同志在《七律·答友人》中的那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更使得它名扬天下。湖南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11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3种。

一、芙蓉国里尽朝晖——湖南概况

【讲解重点】

湖南素有“芙蓉国”的美誉,它悠久的历史,个性鲜明的文化,杰出的三湘才俊,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富饶的风物特产赋予了这里丰富而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

【经典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湖南观光旅游!“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湖南是伟人毛泽东故乡。这里山水秀绝、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因地处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而历史上最早在行政划分上出现“湖南”之名是始于唐朝(在湖南设“湖南观察使”)即公元764年。湖南北临湖北,南连两广,东毗江西,西接渝、贵,在我国区位上有着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地位。全省总面积2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700多万,有土家、苗、侗、瑶、回等51个民族。共辖1个自治州,13个地级市。

湖南简称为湘,常用“三湘四水”来表示湖南全境,并有“芙蓉国”的美称。“湘”是因湖南的母亲河湘江而得名。“三湘四水”的“三湘”是说湘水在发源地与漓水合流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称“蒸湘”,总名“三湘”。“四水”是指贯通湖南全境的四大水系,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所以“三湘四水”即指湖南全境了。湖南有“芙蓉国”这一美称是因为三湘大地自古就有种植水芙蓉(莲花)和木芙蓉(木莲)的传统。唐朝诗人谭用之在《秋宿湘江遇雨》诗中曾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当然毛泽东同志在《七律·答友人》中的那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更使得它名扬天下。

湖南地形如朝北开口的马蹄形,东、西、南三面环山,唯有北面向洞庭湖敞开。这一地势特点,注定湖南的江河并非“大江东去”,而是“湘江北去”,注入了八百里洞庭湖。大家走进湖南,是很难看到一马平川的景象的,丘陵水洼、高山大湖形成了主体,犹如给湖南大地穿上了一件曲折起伏,俯仰有致的外衣。在这外衣之下又蕴藏着是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湖南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11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3种。其中在有色金属矿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钛占全国之冠,锰、钒居全国第二位。非金属矿中,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高岭土、钠长石等储量、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前列。湖南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是名副其实的。

湖南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摄氏度左右,春温多变,时有“梅子黄时雨”;夏热期长,素有“火炉”之称;秋虽多旱,却时秋高气爽;冬寒期短,偶降瑞雪兆丰年。

湖南历史悠久,湘楚文化博大精深。据考古发现在距今5万——10万年前,湖南境内已有原始人群繁衍生息。澧县城头山遗址发掘证明:早在9000年前,湖南原始人群就已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在上古时代蚩尤炎黄部落打仗,战败后逃亡到湖南,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叫“三苗”的部落集团。春秋战国之际,楚势力越过长江和洞庭湖南下,中原文化融合当地文化,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楚文化,这时的湖南,经济发展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铜器制造和使用更加广泛,并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秦汉期间的湖南经济文化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帛画、丝织品等文物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工艺和文化发展水平。至三国时,天下三足鼎立,湖南境内以湘江为界,分属蜀、吴势力范围。公元219年,孙吴夺取湖南全境,并统治达60年之久。到魏晋南北朝以后,湖南逐渐富庶起来,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开始成为全国大米的重要产地和供应地。两宋以后,洞庭湖区和四水流域水利事业日益加强,湖南成为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并逐渐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人从清末民初开始大显身手,以致有“中兴之将,十九湖湘”之说。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湖南是“最富有生气的一省”。辛亥革命爆发,湖南同盟会首先以实际行动响应和支援起义,使湖南走在了革命的前列。五四运动后,毛泽东从韶山冲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翻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红军长征第一仗就打在湘江,抗日战争中,湖南也是重要战场。从1939年到1942年,中国与日本军队在长沙进行了三次会战,尤其第三次会战,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的第一次大捷,给中国人争了口气。“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1945年8月21日,日军在湖南芷江向中国人民递交了降书,八年抗战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www.chuimin.cn)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翻开湖南历史,又有多少湖南才俊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曾“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呢?古代的湖南被称为“南蛮”的蛮荒之地,从战国起就成了罪将逐臣的流放之地。然而正是这些有罪之臣的到来给湖南带来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屈原被贬湖南沅澧流域多年,创“骚体”,有《离骚》、《九歌》、《天问》问世,开创文化史上之先河。宋玉放逐临澧四十年,将“辞”这一文学形式继承并发扬光大。西汉贾宜被贬长沙四年,撰《吊屈原赋》、《鵩鸟赋》,开汉赋之先河。唐代柳宗元刘禹锡被贬湖南,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的源泉,柳宗元有《封建论》、《天说》、《永州八记》问世;刘禹锡完成了著名政论文《天论》,并独创《竹枝词》,开一代诗歌新风。

唐宋时期,湖南诞生了第一个走向中国诗坛的大诗人李群玉,全国第一流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欧阳通和怀素,以及程朱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和集大成者王夫之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岳麓书院门首的对联是对近现代湖南人才辈出的最好总结。在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的湖湘文化的熏陶下,这里造就了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黄兴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三湘俊杰。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52名领导人中,湖南籍有18人,十大元帅中,湖南有3人,十大将中,湖南占6人,57员上将中湖南有19位,100名中将里湖南占45位。并先后有毛泽东、刘少奇、胡耀邦担任了国家主席,朱镕基担任了国家总理。另有一大批文化名人齐白石、杨树达、田汉、沈从文、丁玲、周谷城等亦蜚声中外。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日的湖南人秉承着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响应着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正迈开大步奔小康。

悠久的历史,个性鲜明的文化,人才辈出的三湘才俊,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赋予了湖南丰富而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这里有水天一色、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岳阳楼;有“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有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舜帝陵;有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桃花源;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张家界风景区;有当代革命领袖毛泽东、刘少奇以及世界文化名人屈原、蔡伦和齐白石的故居;有举世闻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和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澧县城头山古城址;还有走马楼东吴竹简、里耶战国古城和秦简考古发现;当然这里的土家哭嫁、苗族银饰江永女书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也同样会使您留恋忘返。

随着湖南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湖南省政府已将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和建设。目前湖南旅游已遍地开花,并重点推出了七条旅游线路,即长沙—花明楼—韶山(名城名人游),长沙—屈子祠—岳阳(湘楚文化游),长沙—张家界—王村—吉首—凤凰(山水风光、民族风情游),长沙—南岳—郴州(宗教文化、生态游),长沙—崀山(地质奇观游),长沙—炎帝陵—舜帝陵(寻根问祖游),长沙—桃江—桃花源(田园风光游)。同时也特别推出了一些极富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岳阳国际龙舟节、南岳庙会暨寿文化节、浏阳国际烟花节、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桃花源游园会、株洲炎帝陵公祭、怀化侗文化旅游节、郴州山水节等。

湖南物华天宝,风味特产也是丰富多彩。湖南著名工艺品有湘绣,醴陵釉下彩瓷器,浏阳菊花石,益阳桃花石雕,湘西土家织锦,土家粘贴画、苗族银饰等;著名特产有君山银针茶,古丈毛尖茶,湘莲,洞庭银鱼,浏阳豆鼓,芙蓉王烟,酒鬼酒,白沙极品烟等。

“辣妹子辣,辣妹子从小辣不怕……”听到宋祖英这首《辣妹子》,大家马上会想到红灿灿的辣椒。不错,我们湖南人是出了名的怕不辣,湘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已有3000多年历史了,经过长时期发展,现有菜肴4000多种,其中名菜300多种。来湖南旅游,自然是要品尝一下正宗的湘菜了。同时我们湖南人也一定会以火辣辣的的热情来接待天下宾客!

多情山水,悠悠湘情,三湘大地有您看不完的美景、赏不尽的风情,那就请您敞开心扉随我细细品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