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称,从眉毛的形状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而眉毛的动作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情况。FBI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了现场,通过调查,他们发现格温是被人枪杀的,作案时间在1点左右。于是,FBI针对赫伯进行了进一步的审讯,最终让赫伯承认了罪行。总而言之,眉毛的变化丰富多彩,通过眉毛的变化可以深入地了解到一个人心情变化的全过程,因此眉毛也被誉为“心情变化的显示器”。......
2023-12-05
一般来说,对人的称呼总是以名字为主,但是在生活中,叫全名的情况却很少。对很多人来说,称呼并不仅仅是引起对方注意力的一个代号,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关系的体现。
FBI根据多年的调查经验总结出:从一个人对他人的称呼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比如已婚妇女在向别人提起自己的丈夫时,很少会直接称呼名字,大多数时候都会用“我们家那个”、“我先生”、“孩子他爸”等称呼,从这里的称呼就可以看出夫妻间的亲密程度。有人对上司会称为“某某先生”,虽然当面的时候会很正式地叫“先生”、“经理”、“主任”,但是在私底下,可能更多的是取个代号,比如“那个大猩猩啊”、“那只大熊猫”之类的,这样一来,从取的代号上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位上司在下属之间的口碑如何。
除了比较固定的称呼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亲密度之外,人与人初见时的称呼变化也会体现两个人关系的亲密度,甚至是两个人的心理变化。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一旦熟起来,说话和称呼都会越来越随意,如果称呼从“先生”变成了“小”,就代表着两个人的关系已经更进一步了。在许多商店里,店员称呼初见的顾客为“顾客先生”是一种尊称,而一旦熟悉之后,“顾客”二字就会变成对方的姓氏,甚至是慢慢演变成一种昵称,这种叫法在无形间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人都是喜欢自己所熟悉的东西的,因为能够更好地掌控事件的发生。而在称呼变化之后,谈话的内容也会从无关紧要的天气,渐变成彼此的近况,甚至他人的八卦,双方的亲近感油然而生。而一旦两个本已经很熟悉的人,已经亲密到用“小”字或者外号来称呼对方的情况下,突然连名带姓地喊另外一个人,就说明这个人在心里已经对另一个人有了想法,可能是误会,也可能是其他,但是不管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赶紧解开彼此间的疙瘩,那么两个人的关系很可能就会越走越远了。
一位FBI探员说,他在进行案件调查的时候,总是很注意对调查对象的称呼。
有一次他需要向一位教授取证,这位教授的为人很正直,但是也有一些固执,一旦自己认定的事情,很难让他改变想法。FBI向他取证的时候,这位教授一直死守着自己的观点,认为以“不知道”来回答是对这种调查的最佳回应。在第一次对话中,他一直称这位教授为先生,尽管说尽了利害,这位教授还是一口咬定不知道。在觉得取证无望的时候,恰好这位教授的一位学生来问问题,这位学生并没有叫教授先生,也没有称其为教授,而是直接叫这位教授的名字,这位教授也很认真地为这位学生解惑,而且在对话中不时以自己的名字来自称。于是探员顿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在这位学生走后就告辞了,然后没隔多久又去找了这位教授,这次他们对这位教授的称呼,就是上次那位学生对这位教授的称呼,教授听到这个称呼显然没有什么意见,而且对探员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再一律回以不知道。虽然有些问题教授并没有直面回答,但是探员通过旁敲侧击基本掌握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破案获得了重要的线索。
这位FBI探员后来分析说,这位教授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自我防卫的本能会让他拒绝回答过多的问题,而FBI对他用先生的称呼,正好等于提醒他彼此是陌生人,教授的拒绝也因此显得很强硬。后来FBI改变了称呼,对于教授来说,对方对自己的称呼明显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增添了熟悉感,而有了熟悉感之后,对对方的问题也不再过多回避,而是采取了委婉的拒绝态度,但是在婉转的话语中无意就透露了许多的信息,FBI正是抓住了这些信息,从而找到了破案的线索。
在对调查对象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之后,FBI总结了一些关于称呼和彼此间关系的例子:
——称呼对方“先生”、“女士”
这种情况多是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当上司和部下一起去喝酒时,上司对下属直呼名字或者直接叫“你”,这种时候大多数就表明两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还是很明显。而如果是同事或同等级职务的两人,也称呼彼此“先生”的话,只能说明他们之间处于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心理距离还相当远。
——称呼“小”或者直接叫外号(www.chuimin.cn)
这已经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叫法了,女性如果这样去称呼男性,就表明两者的关系已经非常地亲密了。但是如果是男性这样称呼女性的话,很有可能是男性单方面地在向女性示好,而且男性称呼别人为“小”的情况比较普遍。
——直呼其名
亲密关系的表现,但是也有一些人会用全名称呼自己的恋人,从心理上说,这也许是一种有意刻意疏远而故意表现的亲密,有一点欲盖弥彰的味道。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在称呼后面加上“先生”、“女士”等,后来慢慢地改为“小”,再慢慢地发展为全名,最后可能已经脱离名字而称呼其他,所以这种称呼全名的情况,如果不是关系特别恶劣,就是关系已经介于朋友之上,恋人之下了。
——“您”、“你”
这种称呼常出现于表示尊敬和拉开距离上。如果一个人以“您”尊称,就代表自己放低了姿态,在向他人示弱,而且这种称呼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说,都是一种不平等的意味。而称呼为“你”,则更多的是在拉开心理上的距离,与“您”相同的是,这两个称呼都有一种希望双方互不侵犯的意味,属于“你是你,我是我”的状态。
——“那个……”等指示代词称呼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很熟悉的人,比如在家里夫妻双方的称呼。这个时候,“那个”这样的指示代词就有着一种亲密的意味,已经没有了性别的界限,采用相同的称谓,是双方一种默契的表现。但是如果这种称呼出现在刚相识的陌生人中间,或者是双方关系不佳的人身上,则有一种轻视的意味:对方的名字都记不住,更不重视对方那个人。所以,如果不是非常亲近的人,这种称呼要慎用。
称呼并不是唯一的,很多时候,称呼的改变不仅有着客观关系上的改变,也有着主观性格上的原因。许多容易自来熟的人,在跟他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会突发奇想地给对方取外号,或者是跟随对方亲密朋友的叫法来拉近彼此的距离,这种情况跟自身的性格特征是分不开的。
有关FBI教你超级读心术的文章
FBI称,从眉毛的形状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而眉毛的动作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情况。FBI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了现场,通过调查,他们发现格温是被人枪杀的,作案时间在1点左右。于是,FBI针对赫伯进行了进一步的审讯,最终让赫伯承认了罪行。总而言之,眉毛的变化丰富多彩,通过眉毛的变化可以深入地了解到一个人心情变化的全过程,因此眉毛也被誉为“心情变化的显示器”。......
2023-12-05
在这些细节中,站姿是FBI尤为重视的。站姿是性格的一面镜子,通过站姿可以对一个人进行深度的剖析,并找出这个人内心隐藏的性格特点。人的站姿是千姿百态的,但有一些站姿极具代表性,而且反映出来的性格特征也很明显。一位美国海军少校经过了层层选拔之后收到了FBI的面试通知。FBI认为,众多站姿里面,有一种站姿很受欢迎,称为社会型站姿:双脚自然站立,左脚在前,左手习惯于放在裤兜里。......
2023-12-05
FBI在经过观察他们所调查的人之后,发现在被人误解时,最理智的方法是等待,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在FBI办案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的犯罪嫌疑人并没有过犯罪事实,只是由于时间、地点的巧合而被当做嫌疑人拘捕。在这种情况下,FBI认为,最理智的办法不单是不进行辩解和拒捕,并在FBI开始审讯的时候毫无保留地提供自己所知道的信息。终于,在多方的调查下,FBI掌握了许多证据,最终使得本以为自己能够逍遥法外的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023-12-05
不同的人习惯的坐姿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对FBI来说,即使是初次会面的人,只要通过仔细观察对方的坐姿,便可以对其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等作出大概的判断。FBI接到了一家珠宝店的报案,说店中丢了几件贵重的珠宝。FBI很快到达现场,却没有发现任何线索。FBI立刻判断出这对夫妻有问题,于是对他们采取了一定的侦讯手段,最终侦破了案件。对于坐姿这种细节的注意,使得FBI在侦查案件中获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2023-12-05
FBI针对环抱双臂这一动作进行了研究。在FBI侦查案件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遇到调查对象双臂抱于胸前的情况,FBI发现,不同的抱臂方式,也代表着人性格和心理的不同。对此,FBI断定,犯罪嫌疑人跟他哥哥被害案有直接的联系。FBI在经过对调查对象的多方观察之后,最终发现这种动作的真实含义,在调查对象出现这种动作的时候,会及时地采取措施缓解对方的不安和抵抗以方便自己对于案件的侦查。......
2023-12-05
FBI对色彩的研究由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上升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层面。色彩所带来的反应与变化都是极为复杂的,FBI对此总结道:“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中,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知觉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心理反应与行为。”FBI逐渐积累经验,研究出了色彩与性格心理的一系列关系。FBI分析说,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的时间感会被周围的颜色扰乱。......
2023-12-05
在FBI看来,人天生就会撒谎,而且有很多人撒谎的本领很强,几乎无破绽可寻,但事实上,嘴巴会说谎,眼睛却不会,FBI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睛,便可以洞察这个人的心理。FBI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他们的眼睛常常是左右转动,这充分说明了他们正生活在一种不安的状态中,而且这些人常常对于自己的言语以及行为缺乏信心,他们习惯于自欺欺人,严重者甚至有患妄想症的可能。......
2023-12-05
FBI发现,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的态度随着被采访者说话气势的不同而有着很大不同。对此,FBI总结说,一个人气势的大小跟这个人的性格和社会地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对于这种人,FBI认为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的气势压迫别人,却对自己的这种气势不自知从而使人心生反感。FBI认为,即使不是在与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交锋,声音的洪亮、语调的铿锵有力也是为自己赢得话语控制权的必要条件。......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