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从公仆到老板,人民的关系转变为老板与雇工

从公仆到老板,人民的关系转变为老板与雇工

【摘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公仆与主人变成老板与雇工的关系,好象渗透在各行各业之中。从公仆到老板,从人民的勤务员到人民的主人,演变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因为当时“老板”是贬义词,等于“资本家”差不多,在那“大批资本主义”的年代里,谁会想沾上“老板”、“资本家”的边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企业的老板,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雇某个工人,也可以想方设法地给某一位职员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职员的命运都掌握在资本家手里。

在理论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领导,都是人民的公仆和人民的勤务员,而领导人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公仆与主人变成老板与雇工的关系,好象渗透在各行各业之中。君不见,有的人从一般的职员升为“小官”或到“大官”时,随着地位的变化,不少人的公仆意识不是加强,而是在不断削弱。官职的大小和公仆意识的强弱似乎成反比例增长。

本来从一般的工作人员,即公仆逐渐升为某部门负责人或领导后,官越大,掌握的权力也增大,越要时刻想着人民的利益,越要想方设法为人民做好事,但是,有的人却反过来,随着官职的升迁,与人民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鱼肉人民,变得为人民所惧怕或不齿。这些“得道”之人,对人民群众、对下属不是满腔热情,而是颐指气使,横看不顺眼,竖瞧不顺心,摆出一派主人对奴婢的气势。这样的官员,与其说是人民公仆,还不如说是发了财的资本家老板、雇主。时下,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很多人都在背后或在非正式场合,都有意无意地称自己的上司为老板,而被称为老板的上司,也默认或感到当之无愧。

从公仆到老板,从人民的勤务员到人民的主人,演变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文革前,绝没有这种称呼,甚至听到这个称呼会反感或大发雷霆的。因为当时“老板”是贬义词,等于“资本家”差不多,在那“大批资本主义”的年代里,谁会想沾上“老板”、“资本家”的边呢?随着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称上司为老板,好象是见怪不怪甚至认为是正常的了。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心态。

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企业的老板,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雇某个工人,也可以想方设法地给某一位职员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职员的命运都掌握在资本家手里。职员为了饭碗,只有看资本家的眼色行事。

同样,一个单位领导,若稍不正,加上监督机制又不健全的话,也很容易决定下属职员的命运:升职或是降职。一句话,印象好坏似乎全凭领导的主观意识和个人爱好。所以当今社会有“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品质越坏,提得越快”之说。原湛江市书记陈同庆用人之道,就是身居高位的“人民公仆‘的一个坏典型。

最近报上登载不少跑官卖官的案例,令人读后触目惊心。难道我们的社会果真如此?难道忠心耿耿一心为工作,一心为人民的同志就不如吹吹拍拍、拉拉扯扯之徒?难道“干的人不如说的人、说的人又不如吹的人?”(www.chuimin.cn)

否!邪不压正,坏事做多了,迟早要露馅,邪恶的东西,只能得逞一时,不能永远得逞。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的例子,正好说明这点。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的加强,必然会使那些违法乱纪的“老板”无藏身之处。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过这样的名言:“你可以在一个时期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永久地欺骗某些人,但你不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这话的哲理是相当深的,耐人寻味。

某县政府机关有一个管电几十年的职员曾说过这么一番“笑话”:别看县长、县委书记等领导在台上那么神气,其实,他们都是“临时工”。他说他在会场上搞扩音器几十年,不知换了多少县太爷!他感慨地说:“我这里大会场上国歌一奏,不知又有多少人要换位了,到头来,我才是正式工。”这话有点灰谐,是笑话却似乎又是“大实话”!

但愿我们的各级领导能时刻注意加强公仆意识,在位一天,多为人民做一件好事,少一点老板、雇主的脾气!要明白自己确实是一位人民的勤务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名“临时工”,而决不是“老板”和“雇主”!我们所干的一切事业,都是属于祖国,属于人民,而不是家传的祖宗业。

原载:省府《跨越》杂志2001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