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女儿南半球留学,新生活开始

女儿南半球留学,新生活开始

【摘要】:半年时间,似乎太短了,眨眼功夫,女儿得到南半球去留学了。她准备带上亲人们良好的祝愿到南半球开始新的生活。经过十多个钟头的飞行,女儿终于从南半球打来电话,说已在就读的大学安顿下来了,我们的心里才像落下了一块大石头。女儿到南半球三个月以后,开始利用节假日到餐馆打工,餐馆的老板是香港人,对懂得英语和粤语的女儿分外青睐。

女儿在广州读大一时,决定去考托福,准备出国留学。她说干就干,利用星期六、日的休息时间,自个儿跑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报了托福考试的名,接着就埋头准备考试。说实在的,我心里压根儿没有底,托福考试她能否过关呢?让她试试吧,谁知考试成绩出来后,她顺利地过了关,接下来就是选择学校的事了。

去加拿大?去美国?去澳洲?去新西兰?她到留学中心后,被眼花缭乱的留学资料搞得晕头转向。她只好求助于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她详细介绍了各地的情况后,建议她选加拿大或新西兰。女儿从留学中心出来,就打长途电话问我,究竟选哪里好?我虽然是搞了一辈子教育行政工作,但对留学知识,却仍近乎“文盲”的水平。就“果断”地告诉她,路是自己走的,你认为哪里合适,就选择哪里,不必考虑大人的意见。其实,女儿询问父母,也有点是流于形式的,她说她已拿定了主意,选加拿大,因为她的一位同班同学也选加拿大。于是,她从留学中心拿了很多加拿大的大学资料在学校里翻阅。与此同时,留学中心的服务小姐,还向她推介了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几天之后,女儿又打来长途电话,说决定选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且专业也已确定。留学中心的服务小姐说她们还很少办新西兰的留学事宜,让她去开拓一下。好家伙,这不成了试验了吗?我们做家长的感到十分担心,然而女儿却信心十足。她自个儿领了表去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办护照,当奥克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拿到时,她又东奔西走,办齐了所有的证件,交留学中心,接着是等新西兰大使馆的签证。

在等签证的日子里,刚好是女儿读完大二放暑假。她回到家,遵照留学中心的嘱咐,成天在家等着,随时准备大使馆的人打电话来联系。等签证的日子使全家人得到了暂时的团聚,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签证一直没有下来,我们都担心若签证批不下来,则会错过奥克兰大学的开学时间。等签证实际上才不过十来天,然而,却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一天,新西兰驻北京大使馆打长途电话到我家,全部讲英文,刚好我接电话,我赶紧叫女儿过来听。过了几分钟,那边就说“OK”,签证就算办妥了。真是来得太突然、太快了。然而,签证护照真的到了女儿手上时,那边的开学时间已超过了一星期,只好等下期开学再去。

女儿得以在家乡短暂的工作实践,这也是女儿从初中毕业离家到广州读书以后在家住的最长时间。半年时间,似乎太短了,眨眼功夫,女儿得到南半球去留学了。

随着出国的日子的临近,全家人的心都是七上八下,矛盾得很。南半球,那边人生地疏,离家又那么遥远,一个弱小的女孩子,到那边受得了吗?吃、住、学习能习惯吗?我们支持女儿出国留学的决策是否错误呢?矛盾的心使我们感到有点舍不得女儿远走了。妻更是彻夜难眠,干脆和女儿睡一张床。女儿却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地买好一些生活必需品,同时,还和亲人、同学、朋友一一话别。她准备带上亲人们良好的祝愿到南半球开始新的生活。

随着女儿出发日期的迫近,我们依依不舍的心情与日俱增,我们越发怀疑让女儿出国留学的决定是否正确,女儿也看出了大人的心思,她坦然地说:“你们不是十多岁时就上山下乡插队去了吗?你们就当女儿到南半球插队去了!”说得如此轻松,好象上山下乡插队是一种享受呢?“插队的日子好受吗?!”单纯的女儿根本不知道。

临出发的前一天,我们全家到了父母的坟前,默默地向父母禀告孙女的远行,“家祭毋忘告乃翁”啊!我们祈求父母在天之灵保佑孙女。我想,倘若父母仍在人世间,知道孙女去出国留学,该会有多高兴哪!一忽儿,我又仿佛感到了父母在天之灵的责怪:“怎么让小孩去那么远呢?你们舍得,我们不舍得呢!”我又仿佛看到了白发苍苍的父母在抹眼泪……

女儿从梅县机场出发时,她的很多同学都专程到机场送行,其中一位很要好的同学早就在机场等候,她一见女儿出现在机场时,就不顾一切地跑过来,拥抱在一起,两个人都没有做声,两眼都是湿润润的,通红通红。妻也禁不住流下了热泪,我赶忙侧过脸去,尽量不让泪水流下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哪!当女儿登上飞机起飞时,我望着飞机飞向蓝天,几乎忘记了回去。我的心也像起飞了似的,感到六神无主。

经过十多个钟头的飞行,女儿终于从南半球打来电话,说已在就读的大学安顿下来了,我们的心里才像落下了一块大石头。然而,前面路如何走呢,我们感到比自己当年上山下乡时更不知所措,更加渺茫。

南半球与我们这边季节相反,这边冬季,那边就是暑假,当女儿说“好热啊”时,我们恨不得给她送上一台风扇或是一部空调。然而,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女儿告诉我们,那边根本不用空调,四季如春,最热的时候比这边凉爽很多,最冷的季节,也则只是摄氏5度。

初到奥克兰,女儿为了应付功课,饭餐都是在大学或在街边吃,习惯了以后,自己开灶了,就如我们上山下乡插队的那般,一个人吃饱,全家不挨饿。(www.chuimin.cn)

女儿在南半球过留学生活的第一年里,搬了五次家,每搬一次家,做母亲的就提心吊胆一次:“怎么又搬了?是不是不习惯?房东是什么人,不知待她如何?喜欢在家睡懒觉的她,应付得了紧张的学习吗?那边全是讲英文,小女儿吃不吃得消?”我对妻说,女儿老是搬家,证明她对学校、宿舍的环境越来越熟悉,说明她已逐渐成熟,适应那边的环境了。妻半信半疑,其实我也没底,只是自作聪明安慰妻罢了。女儿似乎猜透了我们的心,她告诉我们:“搬一次宿舍,就长了不少知识,我住过的房东有新西兰的达官显贵,也有中国的移民,还有是早已在那边生根了的外国人。”女儿认识社会,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大概就是从搬家开始的,她往经济、实惠又方便读书方面去考虑住处。每次和女儿通电话,妻都是泪流满脸,是喜是忧,还是喜忧参半呢,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每看到此时此景,我只有侧目相妻子,搞不好,我的眼泪也会不听使唤的。

女儿到南半球三个月以后,开始利用节假日到餐馆打工,餐馆的老板是香港人,对懂得英语和粤语的女儿分外青睐。女儿来电话说,她开始挣钱交房租、水电了,不久,还靠打工挣的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妻听完流着眼泪自言自语:“要打工又要学习,不会太累吗?”

母亲节的时候,女儿用电子邮件发来了对母亲的良好祝愿,同时付上了一张动画的节日贺卡。卡上先是一个摇篮,一个小女孩在摇篮中荡漾着。接着,从摇篮中飞起了一个美丽的花蝴蝶,远远地飞向蔚蓝的天空,不一会儿,小蝴蝶叼着一封精美的母亲节快乐的贺卡,放到摇篮边,接着又飞走了……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

女儿长大了,她飞向了南半球那边……

2001年的大年三十,收到了女儿算好了日期从南半球寄来的信,全家高兴极了,她在信中写道:

爸爸、妈妈、哥哥:

今年的春节少了最调皮且不听话的我,假期应谈会“轻松”一点吧!

第一次不在家过年,才发现我已经长大了。古诗有去:“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我不在您们身边,就望多多保重了。我只身在外,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我在这里很好,勿念。

最后女儿遥祝我们身体安康、笑口常开。但是,我看看妻,她读完信后,已是泪流满面了,我赶忙给她递过纸巾,可是我也不禁老泪纵横啦。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啊!但愿女儿在南半球“插队”偷快!

原载:《梅州日报》2001年2月19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