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改革已经试行十余年,且行且新、渐成共识,充分说明这是“大一统”高考中一项行得通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自主招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试点高校选拔优秀生源,而且在于对高考多元化与多样化改革探索的有力推进、在于对素质教育及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有效践行。目前,自主招生改革涉及的范围与数量还非常狭窄和有限,但其弘扬的理念与产生的影响积极而深远。下一步的自主招生改革应加大步伐、大胆尝试。......
2023-11-26
今年我省将在去年“3+x”高考科目改革试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推进此项改革。省招生办对今年的高考招生有新规定。
一、2000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安排有变。为保证考生志愿填报和高校生源分布较为合理,使生源更易于调剂,确保完成各高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的安排,今年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时间安排在高考前的6月份。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既要从个人各科实际水平出发,又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选报志愿只有从高到低形成合理的梯度,才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录取机会。
二、扩展“X”的外延,增设综合能力考试。2000年语文、数学、英语3门仍然是必考科目,选考科目“X”增加综合能力考试,并将音乐、美术、体育、外语复试等术科也列为“X”选考科目,规定本科专业的选考科目必须有综合能力考试(美术、音乐专业除外),并再另选1门。专科层次选考科目可以只考1门。综合能力考试是建立在中学所学的各学科的基础上,其目的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的范围只限于高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必修课中的基础知识内容,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能力培养,克服偏科现象。反对中学开设所谓综合课程进行应试教学。要通过试验,努力使综合能力考试做到学生只要打好了各科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准备就可以通过综合能力考试。参加综合能力考试,能够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文化基础、个性特长和综合运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改革将会对中学的素质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2000年“3+X”方案录取分数线的确定。2000年“3+X”高考录取分数线按以下方式确定: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合成总分(标准分),根据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和考生的考试成绩确定各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分别对本科和专科层次规定综合能力考试和其他X科目的资格分的最低线。“X”中的综合能力考试的资格分和其他科目考试的资格分数线相同。资格分的最低分数线确定后,具体录取分数线上具体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www.chuimin.cn)
四、2000年第一批录取院校开始试行放权。录取时,在省招生办公室按规定的比例投档给高校之后,高校自主确定考生的录取与退档,并在必要时负责向社会和考生解释,省招生办公室不再审核高校退档考生名单。第二批录取院校以及后续批次的院校,由省规定高分保护线,并负责审核高分考生退档名单和录取新生名册,其他按规定投档的考生的录取与否由高校负责。
原载:《梅州日报》2000年2月16日第二版
有关高考手记的文章
自主招生改革已经试行十余年,且行且新、渐成共识,充分说明这是“大一统”高考中一项行得通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自主招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试点高校选拔优秀生源,而且在于对高考多元化与多样化改革探索的有力推进、在于对素质教育及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有效践行。目前,自主招生改革涉及的范围与数量还非常狭窄和有限,但其弘扬的理念与产生的影响积极而深远。下一步的自主招生改革应加大步伐、大胆尝试。......
2023-11-26
今年广东“3+X”高考改革,考分出来后才填报志愿,且规定每批二条入围控制线,因此,对每一个考生来说,综合分、资格分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省招生办提出,对双线都达700分以上的考生,录取时作必要的保护;而对双线分加起来平均达700分的,也作特殊照顾,这是“3+X”改革带出来的录取新措施。......
2023-12-05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环境的宽松,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刺激了国民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由此产生的旅游行为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改变。政府针对国民的旅游行为调整休假制度。以下表格和数据反映了旅游行为对社会结构的改变。数据表明我国国民收入逐年上升和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的态势。......
2023-12-05
中国地质大学招13人、中国石油大学在广东招14人,北京体育大学今年在广东招4人,均无1人上线。报国内名牌大学的考生也比以往增加不少。我省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报考上线的人数也远远超过了计划数,成为考生的报考热点。这里,有这些学校招生专业、人数比较多的原因,也有广东考生大都不想离开家乡、出远门的思想。......
2023-12-05
作为竞争的起点,报考资格直接决定着取士范围的大小与考生数量的多寡,制约着取士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考试制度公平与否的首要环节。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对报考资格的限制越来越少,竞争机会也越来越公平,与科举之前各种选士制度报考资格的封闭性形成鲜明对照。自由报考意味着报考资格从封闭走向开放,使选拔对象的范围从少数人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被纳入其轨道,选拔出真才的概率自然比封闭的体制要高得多。......
2023-11-26
1952年创建的高考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教育制度之一。50余年的历史说明,高考是一项人们择善而从、倍加珍惜的公平选才制度。考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尽管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选贤任能,但由于缺乏考量人才的客观依据,致使选拔人才的公平性受损。其改革过程中凸显的公平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参考。大陆高考制度的改革发展,更彰显了公平因素的重要性。......
2023-11-26
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的发展历程中,考试制度改革占据大半席位,招生改革则沦为附庸,随着考试改革的推进而进行适应性调整。不难发现,招生改革长期湮没于考试制度改革中,呈现出被动适应的特点。在考试制度改革与招生改革之间,导致前者成为后者的推力、后者沦为前者的附庸,还有如下原因。考试改革成为招生改革的推动力,使招生既无法发挥本身应有的效能,也无法在改革中体现自身的意志。......
2023-11-26
接受访谈的家长均表示,家长的学历和其他条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对上海的贡献,但绝不是唯一标准,单纯以家长的教育背景来衡量孩子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孩子能否在上海继续接受高中教育并且在上海参加高考,完全应该看孩子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
2023-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