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招生经纪人的时间差把戏-高考手记

招生经纪人的时间差把戏-高考手记

【摘要】:殊不知招生经纪人拿了家长血汗钱在外挥霍,利用的是录取名单出来后与录取通知书到达考生手上的“时间差”。学校收学生的录取活动费,也是利用“时间差”。最近在省录取场抓到的一名冒充某市招办主任的招生经纪人就是用“时间差”的手法行骗的。

——撩开高考招生的神秘面纱

每年高考招生期间,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自称神通广大,与省市或某大学的招生人员熟悉,可以帮助上线考生录取。在省录取场,这些人员虽然连门都进不去,却在录取场外到处转悠,打听消息,什么都不用干,钱却大大的有。我们不妨作个剖析。

考生读书考试,都希望能被学校录取。家长、考生盼大学录取的心理,被专吃招生饭的招生经纪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加上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推波助澜,使招生经纪人大有市场。不少家长、考生一点都不了解录取场上的运作情况,道听途说入了围也要花钱去活动,否则虽然入了围也录取不了。所谓“七月考学生,八月考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使家长不得不掏出自己的血汗钱,托人去走人情、拉关系,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和子女的理解。有些中学,每年在招生开始之前公开向学生收取录取活动费,说录取上了,不退钱;录不上,可以退钱,学校这种乱收费,还说是考生自愿,似乎“名正言顺”为了考生,呜呼!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高考招生的录取过程。高考录取场上,上了线的考生档案由各市招生办统一交到省招生办以后,所有考生档案都在省电脑室里记录在案。省招生办根据每批录取学校的招生人数,确定每一间学校的具体出档分数线。录取工作开始时,先由省电脑室打印出每间学校的出档名单给档案室的工作人员,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则按出档名单捡出考生档案,就如药房的捡药人员对着医生开的药方捡药一般。捡好的考生档案由档案收发员(都是部队院校的外省籍大学生)送交发档室,再由发档室分发给每一间录取学校。省招生办规定:如无身体条件的限制,录取学校一般不得退档,即一定要录取。

录取学校确定了录取考生名单以后,填写录取表,交省招生办审核组审核,再由省招生办领导审批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录取学校根据审批后的名单涂新生录取卡,省招生办电脑室电脑读入新生录取卡,整个录取新生工作方告结束。(www.chuimin.cn)

这一段的录取程序,监督机制是十分健全的,任何学校根本不可能越过这些程序招生,而招生经纪人何来“神通广大”呢?他们玩弄的把戏是“时间差”,即录取名单出来后,他们通过千方百计打听到录取情况,赶忙打电话给家长、考生,胡诌了一套什么是靠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打通了各个关节,才录取上了的鬼话骗人。远离录取场的考生、家长喜出望外,觉得钱没有白出。殊不知招生经纪人拿了家长血汗钱在外挥霍,利用的是录取名单出来后与录取通知书到达考生手上的“时间差”。学校收学生的录取活动费,也是利用“时间差”。其实,不向这些经纪人或学校交录取费、活动费,上线考生照样可以领到录取通知书的。最近在省录取场抓到的一名冒充某市招办主任的招生经纪人就是用“时间差”的手法行骗的。

如果稍微懂得录取场的操作,稍微懂得招生程序,家长、考生何须出那份冤枉钱呢?家长、考生何会白白出了钱还要去感谢那些行骗的人呢?因此,撩开高考招生的神秘面纱给广大考生、家长见识见识,是很有必要的。

高考招生并不神秘,随着现代化的管理程序日益健全,随着监督机制的完善和透明度的提高,招生工作将向社会更加开放。今年省招生办组织梅州、河源、韶关等山区市的考生、家长参观录取场的举措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原载:《梅州日报》1997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