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服务外包、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基于全球化的视角五百多年前,当哥伦布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后,他验证了“地球是圆的”的科学命题。服务外包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服务领域要素配置的方式,而且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跃迁以及国际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服务外包已成为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趋势。......
2023-12-05
第九章 以色列外包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为世界软件外包中心“3I” (以色列、爱尔兰、印度)之一,以色列在服务外包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承接软件外包的推动下,以色列成为世界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一些高技术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服务外包的发展在增加就业、带动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色列国内市场狭小的不足,促进以色列相关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高。以色列外包的成功既源于相关领域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以色列外包发展的经验对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以色列外包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以色列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以色列发展外包的基础根植于由国防部门和大学共同组建的大规模电脑技术中心,由于历史原因,以色列国防建设的需要使其在多年的备战过程中打下了深厚的科学技术基础。早在20世纪50~70年代,一些大跨国公司如IBM、英特尔、摩托罗拉就纷纷在以色列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当地的高技能人才和IT领域的研究成果。以色列软件产业发展的定位集中在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领域。本国软件公司主要负责为跨国公司提供电信、网络管理、数据安全和嵌入式软件等方面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及其他高科技产品研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以色列外包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根据以色列全国软件协会( IASH )公布的数据,2006年度,以色列软件产业出口达到36.5亿美元,同比增长9%,继续保持着其在国际软件外包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承接软件外包,以色列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出口额为20亿美元,而2007年则迅猛增长至180亿美元。过去的几十年里,得益于高科技产品出口,以色列的工业品出口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以色列工业制成品出口达340亿美元,同比增长10%。2007年,以色列高科技产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较1997年,提高5个百分点。[1]2003~2007年,在高科技产业出口的推动下,以色列经济增长强劲,年均GDP增幅始终维持在5%的高水平,高技术产业成为以色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地区分布来看,以色列服务外包主要集中在特拉维夫、海法、耶路撒冷等中部发达地区,这一地区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中心。在这些城市,已有包括英特尔和微软公司在内的数十家全球“财富500强”IT公司在以色列建立了研发机构。除了传统的信息服务外,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把以前不外包的新业务发包给以色列公司。同时,经过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国际化经营,以色列的外包公司开始步入全球扩张的轨道。目前,以色列已拥有100个NASDAQ上市公司,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主要的外包企业如Checkpoint、ECI、Teva制药等纷纷在北美设立办事处及研发中心,致力于培育全球服务模式,吸收更多的外资,承接规模更大的外包项目。
2.软件外包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国防安全软件、商业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
作为离岸外包的主要内容之一,软件外包仍是当前全球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凭借技术人才和研发能力的优势,以色列在软件产品外包方面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1990年以来,以色列软件产业发展迅速,软件部门吸引了本国1/3的FDI。软件出口额不断增加,1994~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10%。十几年来,以色列软件的出口值在软件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3以上,2006年度软件出口达到36.5亿美元(见图9-1 ),占当年技术出口额的比重超过1/4,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1/10。其中,北美、欧洲、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出口份额分别为38%、37%和20%。
图9-1 1994~2006年以色列软件部门的年出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IASH.
不同于印度主要承接IT服务业的外包,以色列主要承接软件产品外包,并且拥有一批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其软件产品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和IT技术领域,其中以国防安全软件、商业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品最有特色,也最具竞争力(见表9-1 )。
表9-1 以色列软件业具有优势的应用领域和IT技术
资料来源: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商务处。
“9 · 11”事件后,世界各国对安全问题日益重视,以色列安全及防护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正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凭借其安全独特的认知和无可比拟的技术专长,以色列安全及保安产品制造商在开发尖端安全产品方面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受到诸多欧美跨国公司的青睐。如以Checkpoint公司为代表的计算机安全软件公司、以Persay和Comifgate公司为代表的身份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形象识别等)公司和以StarCore公司为代表的数据信号处理和第三代无线通信( 3G )技术方面的公司等以色列IT企业,在“9 · 11”后的安保市场上表现突出,而拥有相应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核心技术是这些公司的共同特征。
银行、电信、航空以及石油开采等特定行业的专业性商业管理软件、网络支付软件也是以色列软件公司的主打产品。以色列最大的系统管理软件公司Amdocs,2006年销售额达24.8亿美元,拥有16000名员工,同比年增长率达18%。目前,越来越多的欧美各大公司委托以色列企业开发高质量的商业软件,这些软件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如德国大型跨国软件公司SAP于2001年10月斥资4亿美元现金收购以色列TopTier软件公司,重点开发商业智能软件,显示了以色列软件业在同类市场上所具备的明显竞争优势。
在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以色列软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始终占据总销售额1/3左右的比重,这要得益于其国内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嵌入式软件在泛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不仅推动了硬件的销量,而且也带动了软件的销量。同时,嵌入式软件在医疗设备的应用使以色列医疗电子产品销售额在电子、IT及通信产业总的销售额中始终维持在1/4左右的比重。再如以色列的奶牛养殖计算机管理系统闻名世界,其核心技术仍是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和养殖技术诀窍的嵌入式软件。正是看中了以色列在软件产品开发方面的优势,许多跨国电器公司如西门子、诺基亚等都委托以色列的软件公司进行适合其硬件体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
近年来,在承接软件产品外包的基础上,基于IT技术的服务业在以色列也发展很快,从而进一步拓宽了以色列IT外包的业务范围。目前,以色列全国有各种BPO呼叫中心约500多家,其中约200家具有中等以上规模,雇员总数达到11000人,这些雇员有75%是女性。以色列所有的呼叫中心都通过高质量的异步通信设备FIFO处理来电,主要业务集中在客户服务和咨询领域,能够提供不亚于发包国质量的服务。
3.生物医疗外包潜力巨大
生物医疗外包是以色列外包行业的另一重要领域。以色列生命科学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稳步成长,近年来更是发展迅速,不仅为以色列赢得了全球声誉,而且成为承接外包的新热点。以色列的人均生物技术专利量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日本、德国和英国,而人均医疗设备专利量则位居世界第一。凭借着在电子、通信、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光学领域的强大实力,以色列在数字成像、医用激光、电子医疗设备、电子医药、手术设备、诊断包和康复设备等医药设备和服务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2005年,生命科学产业的出口额达34亿美元,占以色列出口总额的13.2%,比2004年增长35%。其中,医疗设备的出口额为12亿美元,药品和生物技术的出口额则高达22亿美元。2006年上半年,药品出口达15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58%;医疗设备出口6.5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18%。以色列生命科学公司向全世界出口产品,其中美国和欧洲是其主要市场。一些本土公司还与欧美企业建立了集营销、配送、制造和服务于一体的战略合作。2005年,以色列生命科学产业出口市场份额的地区分布为:北美63%,欧洲27%,亚洲7%。
目前,以色列国内约有750多家生命科学公司,共有雇员2.6万人,其中约54%是医疗设备公司,生物技术则是这个产业的第二大门类。尽管一半的生命科学公司开业不足5年,但已有40%的公司开始盈利。此外,以色列生命科学业还拥有数家专攻未注册药品生产的大制药公司。如以色列Teva制药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制药和仿制药企业,致力于非专利药品、专利品牌药品和活性药物成分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推广,这家公司已经进入全球制药企业20强之中。2006年,该公司全球销售收入超过80亿美元,其中80%的销售额来自北美和欧洲。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制药业研发外包(CRO )市场规模将增至36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3%,具有雄厚科研实力的以色列有望在医疗外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2]
4.以色列承接外包主要来源于欧美,市场多元化程度逐步提高
从出口市场分布来看,文化的相似性使北美和欧洲市场成为以色列IT等高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外包目的地,这两个地区占以色列IT高新技术出口近70%的份额。近年来,以色列开始加大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亚洲占IT出口份额的比重日益增加,逐步与欧洲持平,成为以色列的又一重要市场(见图9-2 )。特别在电子产品领域,亚洲已超越欧美成为以色列第一大市场。同时,得益于良好的商业和政策环境及本地外包企业自身非凡的技术实力,除欧美公司外,来自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与以色列软件企业开展更加广泛的外包合作。
图9-2 2006年以色列高科技产品出口市场分布
资料来源:Israel Export &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stitute.
5.相对偏高的劳动力成本有所改善
尽管以色列IT产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比美国低50%,但与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依然偏高。造成高工资的主要原因在于每年IT专业毕业生的数量相对较少,仅为4900人左右。然而,近年来这一状况已有所好转。受益于最近几年大量国外移民的到来,以色列一些公司的劳动力成本已接近印度的水平。根据以色列移民局的统计,1989~2004年间,将近118万名具有本国语言技能的高素质移民移居以色列。其中,约81%来自前苏联地区,另有大量英、法、西等语种的移民(见表9-2 )。移民中工程师、医生、护士和教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效改善了以色列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另外,一些以色列公司也与约旦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以色列的技术人员和约旦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外包的竞争力。
表9-2 1989~2004年来以色列移民统计
资料来源:以色列移民局。
6.外部竞争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对以色列外包领域冲击较大
迄今,以色列仍是全球主要的外包承接国之一。除了众所周知强大的研发实力、充裕的高技能人力资源外,在软件外包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先发优势也是以色列承接外包的有利条件。以色列虽然在科研基础、商业环境、高质量的人力及技术资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发展外包的不利条件也很突出,相对偏高的劳动力成本仍是制约其外包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另外,相对狭小的国内市场需求、地缘政治局势的动荡等因素也增加了发包方的顾虑。而在国际外包市场上,印度、中国、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也凭借着各自独特的成本优势和区位条件,开始抢占外包市场份额,对以色列构成了直接的竞争压力,致使以色列对发包方的吸引力有所下降。Global Outsourcing Report ( 2005 )将以色列综合竞争指数仅列于第18位,并且预计2015年将降到第22位。[3]
今后,以色列外包发展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而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则对以色列外向型经济造成严重打击。进入2009年后,以色列经济八年来首次陷入衰退。自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末,以色列出口下降15%,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亿新谢克尔。从各行业在危机中的表现来看,作为先前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混合技术部门也是受金融危机打击最严重的部门。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以色列很难通过刺激国内市场的方式来摆脱经济衰退的困境,其外包领域的复苏只能寄望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
二、以色列发展外包的主要优势
以色列外包,尤其是软件业外包取得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外包发展既具有先天的有利条件,又有通过后天积累形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语言优势、文化融合性以及海外犹太人的资源
尽管官方语言是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但不少以色列人掌握英、法、德、西、俄等多种语言。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每年成千上万受过良好教育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移民为商业、文化等领域的跨国交流提供了便利。从欧美移民的大量犹太人使以色列文化与西方文化密切关联,形成了良好的文化融合性。因而,相对于其他接包国家,以色列企业不仅与欧美企业之间不存在很大的语言、文化、法律、政治体制差异,而且还可以为许多非英语国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沟通,开展广泛的商业合作。
海外的犹太人无疑是以色列重要的商业资源。通过基金援助以及投资合作项目等多种方式,欧美的犹太人对以色列给予很多帮助。不少犹太人是欧美风险投资公司的高管,他们对以色列新兴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一些欧美著名的犹太学者则帮助以色列与欧美的大学和研究结构开展学术和科技研发合作。另外,也有相当数量的高技术人才归国创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以色列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
2.优秀的人力资源及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
以色列凭借着其优秀的人力资源成为全球一流的软件之都。作为世界上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以色列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人口的比例排名世界第一,平均每1万人中有135人,而美国仅为78人,其高等教育入学率和人均学术论文发表的比率也均为全球最高。以色列公司不仅吸引了一大批本土的软件和电子工程师,而且还从来自俄罗斯、美国、阿根廷、法国、英国和许多非洲国家的移民中招募到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其中,电脑方面的专业人才多达3.5万人,其中有1.3万人在约400多家专门的软件公司就职。以色列全境每平方公里拥有的软件和电子工程师人数仅次于美国硅谷。以色列拥有一批具有很高世界知名度的学府,如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魏兹曼科学院等,这些大学在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有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作为一个全民服兵役的国家,为期2年以上的义务兵役使以色列的年轻人获得了接触并掌握高新技术的机会,特别是国防和安全领域的尖端技术。服役期间的经历成为软件从业者日后创业和发展的重要经验和资源。目前,以色列军方的需要覆盖了几乎所有计算机及通信技术领域,从光纤到加密技术,从微型天线到即时信息传输等,这使很多以色列人服完兵役后,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和创新能力。
以色列吸引外包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外国公司把业务转包给以色列企业可以节省成本。尽管以色列的人力成本与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相比并无优势,但其成本仍普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几乎在所有IT工作领域,以色列员工工资都仅相当于同样情况下美国员工的一半左右(见表9-3 )。另外,根据IT业界咨询公司neoIT预计,今后以色列各个部门平均每年工资增长率将仅为2.5% (除去通货膨胀率后仅为0.7% ),这意味着以色列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保持与欧美国家的相对的成本优势。同时,在一些特色领域,以色列软件企业能够提供一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产品,其质量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表9-3 2005年以色列与美国ITO、BPO领域的年平均工资比较
资料来源:www.neoIT.com.
3.雄厚的创新研发实力
以色列是国际公认的基础技术及应用研发方面最具创造力的国家之一。按平均数计算,以色列的高科技新兴公司是全世界最集中的,而按绝对数计算,其高科技公司数目则仅次于硅谷,排名世界第二。同时,以色列也是世界上研发投入占人均GDP比重最大的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大型的IT公司和计算机软件公司如英特尔、微软、IBM、甲骨文( Oracle )、ASP、SUN、惠普、摩托罗拉、朗讯科技、仙童半导体等几乎都在以色列建立了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当地的创新研发力量。这些国际著名IT公司的加盟是以色列软件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并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基础。如英特尔1984年在以色列的海法市建立了其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一个R&D中心,随后建立了英特尔资本公司来支持以色列国内新兴公司的发展。到2002年,英特尔在以色列的雇员达5000多人,其中R&D人员近2000人,主要从事有关计算机芯片设计及软件开发。英特尔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已经成功开发出了8088微处理器、奔腾MMX技术和迅驰( Centrino )处理器等英特尔的核心技术,成为英特尔在全球举足轻重的部门之一。另外,大学也是以色列重要的技术孵化器。许多以色列大学成立了技术转让公司,为校内师生员工开发的技术和发明申请专利或许可证,极大地促进了工业与学术界之间的合作。如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技术转让方面的创收位居世界第三。从大学到工业的知识转让效率以色列高居世界第五位(见图9-3 )。
图9-3 全球知识转让(大学—工业)的评价
资料来源:IMD世界竞争年鉴,2004。
正是基于雄厚的创新研发实力,以色列选择的外包发展路线不同于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强大的研发能力使以色列更加关注外包的增值率,承接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设计外包。以色列承接项目的技术含量普遍较高,主要集中在所在产业的前沿领域,而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本地化等外包则较少。高附加值的外包为以色列带来了相对较高的接包利润,其外包的人均产值也在接包国中处于领先地位。
4.活跃的风险投资群体
大量活跃的风险投资基金是以色列新兴公司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这些风险投资基金能够确保多数有价值的创意走向市场。以色列拥有七十多家本土风险投资基金,1992~2004年间,从海外投资者募集了九十多亿美元资金,其中最大的一家风险投资基金集资额达10亿美元。以色列风险投资公司的独到之处在于基金合伙人在创建和管理自己的公司(通常不止一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很多以色列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本身就是成功的新兴公司企业主,因此,他们带给所投资的新兴公司不仅有资金,而且还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丰富的实战经验使风险投资基金能够把握未来的市场需求和新兴技术的潜力,而庞大活跃的风险投资群体则为新兴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和道琼斯VentureOne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07年1~11月,以色列的创业企业共获得168项风险投资,合计金额达13亿美元,风险投资企业通过首次公开上市或出售所投资的以色列企业共收回资金35亿美元,较2006年的27亿美元增长了30%,较2005年的17亿美元增长了58%。以色列公司在上市筹资方面具有超前意识,2004年就有9家有风险投资的以色列公司在美国上市,募集资金金额达7.44亿美元。[4]另外,诺基亚、西门子和飞利浦公司等主要大跨国公司的投资部门,以及世界级大银行,如瑞士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高盛等不仅是以色列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而且也直接对有潜力的公司进行战略投资。
5.良好的商务氛围和完善的信息技术环境
以色列为保证商业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可靠的能源设施;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的交通系统;商标、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保护;高度发达和透明的财务系统及建立在普通法系和公司法基础上的司法体系等。
同时,以色列拥有高效完善的通信系统,全国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95%,移动电话为97%,高达5M的宽带普及率为65%。以色列电信业在全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由于集合了在半导体开发、硬件设计、软件、内容和系统集成等领域的一大批公司,以色列具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技术服务平台,能够成功地向跨国公司输出产品和服务。Gartner的调查评估认为在经商方面,以色列是一个比较安全合适的国家,其商务氛围超过了其他主要的离岸外包国如印度、中国和菲律宾等。[5]
6.优秀的企业家精神
犹太人特有的文化造就了以色列强烈的企业家精神。以色列的软件从业者以其敢于接受挑战、解决问题以及在较短时间内提出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举世闻名。良好的人文和商务环境使以色列的企业家们以勇于创业著称于世,新兴公司不断涌现,使得仅有六百多万人口的以色列竟拥有世界第二多的高技术新兴公司,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如Amdocs公司在电信企业的账务系统等领域一直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兼并了多家美国企业;Checkpoint公司多年来在世界防火墙互联网安全系统市场占据领先地位;Teva制药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通用咬伤制药企业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不仅使以色列成为跨国并购的热点区域,而且也给本地公司带来了显著的国际声誉,使其接包机会大大增加。近年来,跨国公司并购以色列中小公司的案例增多,这些并购案例中,跨国公司最看中的是以色列企业革新性的市场解决方案和产品成本。如1997年美国在线( AOL )以2.87亿美元买下首创网上寻呼服务软件(ICQ )的Mirabilis公司;2000年美国网络商务公司( VerticalNet )以4.7亿美元买下创建仅2年却成功开发出股票市场网络交易技术的Tradeun公司;惠普公司于2006年斥资40亿美元收购拥有世界领先的商用技术优化(BTO )产品的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等。这些跨国并购案例大大提高了以色列企业的知名度,为其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并进一步激发了以色列新兴公司创建的积极性。根据IMD世界竞争年鉴排名,以色列在企业家精神方面位居世界第三位(见图9-4 )。
图9-4 世界各国和地区企业家精神排名
资料来源:IMD世界竞争年鉴。
凭借着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在软件领域,以色列软件公司非常善于抓住国际市场需求,快速开发出各种新颖、实用合理和有创造性的软件产品。其中,以色列的中小型软件公司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掌控了一些专业领域的关键技术,软件产业拥有不少业界顶尖的公司。许多西方流行的软件技术如防火墙、语言邮件、VoIP通话、因特网即时通信、ICQ等均是由以色列公司发明,而且领先的软件包技术使其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如Checkpoint公司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Aladdin公司则是数字安全领域的全球性领先者,可提供软件数字权利管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高质量解决方案;Amdocs公司是居全球领先地位的账簿和客户关系管理( CRM )软件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等。
7.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同北美和欧盟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以色列对外开放的程度,而且也优化了以色列的贸易环境。目前,以色列企业与欧盟和北美企业间的贸易享有零关税的待遇,由此吸引了大批跨国企业。以色列还与美国共建双边合作基金,这一基金已被成功地用于以色列公司与欧盟和美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接包的机会。以色列还是欧盟研发框架计划的成员国之一,凭此不仅能获得资金支持,还可参与欧盟大型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为以色列公司获得欧盟的市场准入提供了便利。
以色列政府给予外包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在税收方面,2005年以色列的公司税税率为36%,与其他主要离岸外包国相近。政府计划四年内将公司税降至25%。政府还通过为建立制造设施注资和设立支持研发活动的基金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扶持创业型新兴公司和跨国公司开展创新。其中,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为工业研发投放了数以亿计的配对基金,以增加新兴公司的资金来源。在BPO领域,以色列政府为每个职工每月提供高达230美元的工资补贴,激励达到政府发展要求的企业。对于欧美企业最为关心的外包产品的知识产权问题,以色列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知识产权和数据保护法律系统,颁布了各种法令、条例,维护发包客户的知识产权。同时,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加强国外的外包方产品在以色列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吸引欧美企业的业务流程外包创造良好的政策软环境。特别是在软件产权保护上,根据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和IDC的研究报告,以色列被认为是全球软件保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远远超过印度、中国、捷克和南非等其他主要离岸外包国。
专栏9-1(www.chuimin.cn)
以色列IT产业的主要特点
以色列的IT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鲜明和独有的特色:
(1 )以色列的程序员具有超一流的技能,在全球居于前列;
(2 )与世界软件大国相比,以色列软件出口的总体规模并不算大;
(3 )以色列是软件专利的摇篮,每年带来大量的专利收入;
(4 )嵌入式软件是以色列软件行业的优势产品,而其客户服务则稍有逊色;
(5 )以色列与印度一样是全球大型IT服务商青睐的投资地,大跨国公司对以色列市场高度信赖;
(6 )尽管以色列拥有大量IT知识产权和优秀的人才,但以色列在构建大规模软件外包的架构方面仍无法与印度抗衡;
(7 )与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是以色列IT行业发展的致命伤,地区局势严重影响投资者对其政局稳定性的判断。
资料来源:根据http://offshoreitoutsourcing.com/Pages/Israel.asp网页的相关内容改写。
三、以色列政府促进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历届以色列政府均十分重视外包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外包快速成长。在全球外包发展格局中,以色列的人力资源以及研发实力决定了其努力的方向是要抢占高附加值的外包市场。因此,政府的多项外包促进措施都是围绕着如何吸引更多国外企业将其研发等高端业务转移到以色列展开的。总体来看,以色列政府促进外包发展的政策融合了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政策工具,其中,政府在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及服务领域外包的飞速成长过程中更是功不可没。
1.科技立国,打破电信垄断
自建国以来,以色列经济由依赖农业转变为立足于高科技。以色列历届政府一直将教育和高科技发展视为立国之本,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投入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其中一半来自政府的直接财政投资。以色列政府基于“科技立国”的战略,制定了多项法规政策以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早在1959年,以色列政府就颁布了《资本投资鼓励法》 ,采取赠款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以色列投资。1969年,以色列开始实施《工业(税收)鼓励法》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1984年,政府又出台了《工业研究与开发鼓励法》 ,为企业的工业研究与开发项目提供资助。
以色列的电信服务业曾长期处于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状态。1994年之前,以色列电信运营只有Bezeq Israel Telecom一家国有公司。为改善这一状况,政府开始放松电信运营商牌照审批,颁布法令开放通信市场,鼓励电信业竞争。到2000年,以色列有3家移动电话公司,但仍只有Bezeq经营固定电话业务。到2005年,已有4家移动运营商,同年国营电信运营商Bezeq也被私有化,以色列电信部只拥有5%的股份。目前,以色列国内有4家移动电话运营商,6家经营国际业务的固网运营商。受惠于近年来打破市场垄断,以色列消费者成为电信新技术的积极使用者,形成了充满潜力的国内市场。
在此基础上,以色列政府计划继续发展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混合技术经济,进一步增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以色列政府将提高加大私有化力度、推进产业自由化、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政策措施,提升本国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促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使其站在高科技创新的前沿,从而继续保持其全球重要科技中心之一的地位。
2.税收优惠
为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出口,以色列政府对出口企业实施进口原材料关税与购置税返还政策,规定将高技术产品和专利等出售给在国内的外国居民、为外国居民提供服务等大多数出口行为属于零增值税交易,并对免税贸易区和自由港内提供咨询等服务的企业免收增值税和财产税。同时,根据1959年的《资本投资鼓励法》 ,以色列设立“核准企业”资格审批制度,工贸部投资中心对一些国内附加值高、企业具备营销能力、运用了现代高科技、具备出口潜力、有能力赢得国内外市场以及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项目,颁发“核准企业”证书。被核准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所得税税率,并在一定情况下给予对分配的股息进行税率减让及加速折旧等优惠。通常情况下,以色列的公司税税率为36%,核准企业公司的税率则根据外资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不同在10%~25%浮动。其所得税减让期一般为7年,自产生计税收入年度开始计算,但不超过“核准企业”资格被批准之日起14年,或企业开始运营起12年(视何者在先而定)。当外资比例超过25%时,减税期可延长至10年。普通公司股息税为25%,而被核准企业为15%。在公司税减让期结束后,股息税减让还可以对以色列居民持续12年,但如果外资比例超过25%,则不设期限。
3.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针对高技术研发项目普遍存在启动资金不足的困难,以色列政府提供一定比例的政府资金投入。如果项目开发成功并取得销售收入,项目公司需支付使用费。如果项目失败,则由政府承担费用。这项措施采取项目成功后支付使用费的方式,从而促进了政府扶持资金的滚动积累,加强了政府的持续资助能力。同时,以色列政府还推出了“磁铁” ( Magnet )计划,该计划支持的研发项目主要开发具有潜在竞争力的通用技术,包括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各种通用技术、元件、材料、产品设计以及制造方面的方法、工艺、标准、规则等。为激励创业,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设立了“技术孵化器” (Technological Incubator ),目的在于帮助有创新构思但缺乏创业经验的技术人员开发具有出口潜力的新产品,并建立相应的生产企业。目前,该项目在全国各地拥有24个孵化器,运行着二百多个项目,每年总投入3500万美元。其中,每个项目85%的预算资金由政府提供,其余资金与资源则来源于个人捐赠以及院校、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家的支持。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以色列具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充分保障了发包方的合法权益。自1948年建国以来,在继承和沿用英国托管时期实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的基础上,以色列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制定了能够体现本国特色的法规体系。1967年,政府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专利法》 ,并于1995年8月对该法进行了修订;1972年开始实施《商标条例》 ,并在1990年制定了商标标准;1973年制定了《植物和动物种权法》 。而关于版权和工业设计方面的立法,则可以追溯到以色列建国之前英国托管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实施的《帝国版权法》和《版权法》( 1911年),以及《专利和设计条例》( 1924年)。其中, 《版权法》一直沿用至今。司法部下属的“专利、设计和商标办公室”对知识产权行使保护与审批管理职责。该办公室知识产权申请程序十分严格,保障已有专利不被侵权。同时,以色列知识产权保护期较长,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的保护期限为20年,包括药品和医疗设备在内的专利都可以申请延长保护期限。另外,以色列一直都比较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相继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专利合作条约” ( 1970年)、 “国际专利分类斯德拉斯堡协议” ( 1971年)等专业国际组织。
5.与欧洲、北美和亚洲国家和地区签订贸易协议并积极开展合作
以色列与许多国家和国际机构之间签有涉及广泛贸易互惠的协议和安排,确保本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公平竞争,免遭歧视。早在1975年,以色列就与欧共体(现称欧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以色列还与土耳其及东欧七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1992年,以色列与7个欧洲自由贸易联合会( EFTA )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993年1月正式生效。以色列与欧盟整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对该协议进行了补充。在过去30年里,欧盟已成为以色列最大的贸易伙伴。到2000年7月,以色列同所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成员国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以色列还与日本签署了“一般特惠制” ( GSP )协定,即以色列许多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将会享受减税待遇。以色列与中国和印度也签有贸易协定,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中国和印度成为以色列未来主要的目标市场。
在产业和研发领域的国际合作方面,1977年,以色列与美国设立了双边工业研发基金,支持双边工业发展交流,为项目提供50%的费用支持。1994年, “以美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1995年11月,以色列与欧盟签订了包括原产地规则重新认定以及以色列在欧盟科研框架计划成员地位等内容的联合协议,并参加了欧盟旨在推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第5个框架计划。同时,以色列还是欧盟“尤里卡”计划的联系成员。广泛的国际合作拓展了以色列软件的市场,丰富了其人才和创新资源的来源。
四、以色列外包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一)“3I”国家发展外包的经验比较:以色列的特色与优势
作为世界软件外包中心“3I”之一,以色列与印度、爱尔兰一样,其IT服务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持着很高的增长速度。这些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均实行出口导向战略,软件出口额占据了以色列总软件销售额的73%,而印度与爱尔兰这一比重也分别达到了75%和84%。[6]这三个国家发展外包还有一个共同的有利条件,即都从与美国或英国之间的历史关系中获益,也都有很多移居国外的本国人在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制造企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或是国际投资基金公司的重要员工,而这些人才对母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与欧美高技术领域的密切关系推动了这三个国家的资本流动、观念演进、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进步。另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3I”国家政府对服务外包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大,通过各种的优惠政策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投资,并借助于其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溢出效应促进了本国产业的升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本地企业则依托跨国公司,打进国际软件市场,承接了大量的外包项目。
尽管与印度、爱尔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以色列外包所走的却是不一样的发展路径。早在外国资本大量进入之前,以色列军方就与当地大学联合组建了大规模的电脑硬件部门,为IT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计算技术基础。相比之下,印度和爱尔兰的软件产业则是伴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而逐步发展起来,受全球化的影响更为明显。依托自主技术的雄厚研发实力决定了以色列走的是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外包的路线,这与印度和爱尔兰在行业发展初始阶段偏重于承接低附加值服务的外包发展模式有较大的差别。另外,以色列国内软件产业的创新氛围和新兴公司的研发实力也非印度和爱尔兰公司可比。从三国本土公司和跨国公司子公司拥有的专利数据可以看出,以色列大幅领先于印度和爱尔兰,大约是印度和爱尔兰两国总和的4倍,而在ICT和软件领域,以色列拥有的专利数占3国总数的比重高达93%,印度和爱尔兰的这一比值则分别仅为2%和5% (见表9-4 )。
不仅在专利总量上领先,在平均每个公司拥有的ICT专利数方面,以色列在三国中也居首位(见表9-5 )。
表9-4 “3I”国家本土公司及跨国公司子公司拥有的专利数比较:1976~2002年
资料来源:USPTO data.
表9-5 “3I”国家公司平均拥有的ICT专利数比较:1976~2002年
资料来源:USPTO data.
由此可见,以色列IT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要领先于印度和爱尔兰企业,表明以色列很大程度上凭借其在高科技市场上的专业化优势,而非像印度和爱尔兰主要依靠大量英语技术劳动力和区位优势吸引发包方。根据“3I”国家科技基础结构的不同水平,跨国公司在当地采取的发包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如跨国公司在以色列建立R&D中心,主要开展外包数字成像、芯片设计、复杂软件开发等外包高端业务;在印度的外包则侧重于客户支持服务、低端软件开发和BPO等领域,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进行一些R&D业务;而在爱尔兰,跨国公司也曾外包一些中低端业务如软件产品打包、本地化、市场支持、客户销售等,并逐步向外包技术水平更高的财政和电信方面的应用型软件开发。
以色列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关联也有别于印度和爱尔兰。得益于跨国公司在以色列进行的大规模R&D活动,许多原跨国公司的工程师跳槽到本土公司或独自创办新企业,推动以色列的IT产业形成了类似“硅谷”模式的商业氛围,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创新型公司层出不穷。反过来,当地新兴公司的强大研发实力又进一步促使跨国公司与本土公司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这种合作关系主要是通过并购来实现。被国际IT巨头收购的以色列公司提升了国际知名度,进而承接更多的国际外包项目。这种模式是印度和爱尔兰所不具有的。如思科在印度会联合国内大公司Infosys等建立联合R&D中心,而在以色列则只投资或收购新兴公司。
总体而言,本地研发水平决定了外包的发展模式。凭借根植于国防需要的IT技术和产业结构、与美国“硅谷”类似的商业模式以及充足的高级技术人才,以色列主要承接高附加值外包,发展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混合技术经济,依靠创新技术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以色列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对一些基础产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推进了产业间的互动。如以色列全球领先的以滴灌及育种为代表的电脑监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运用使农业产值效率不断提高。这种产业融合的升级效果给以色列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传统产业的增长速度,并带动了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进而吸引庞大的外需来弥补本国市场狭小的不足,促进本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对我国的启示
以色列的经验表明,本地研发水平决定了服务外包的发展模式。以色列立足本国优势,开展高附加值外包。同时,以色列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推进了产业间的互动。这种产业融合的升级方式赋予了传统产业新的活力,带动了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从全球服务外包的技术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服务外包不仅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展国际市场,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发挥现有优势,并使本国企业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机构组织优化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政治环境稳定,制造业实力增强,拥有丰富的高质量、低成本人力资源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这些都是吸引跨国公司发包的重要因素。然而,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承接外包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项目和低水平的服务业务。从以色列的发展经验来看,加大本国自主研发投入,对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这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很有启发。在现阶段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通过加大自主研发,积极承接高附加值外包项目,加强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优化出口结构,而且还可以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为此,我们应抓住全球服务外包新一轮调整的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展壮大外包产业。
在政府层面,应加强外包政策协调,统筹规划布局;借鉴印度、以色列外包行业协会( NASSOM和IASH )的模式,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促进信息交流,提高商业谈判效率和服务外包行业的整体形象;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改善商业环境,进一步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服务外包企业的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推进创新研发,积极培育自主研发氛围,鼓励大学、研究所等成立技术转让公司,简化在校师生技术和发明专利及许可证的申请审批程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构建推动服务外包发展的金融环境,促进高科技新兴公司的成长;加快人才培养,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改善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的供给与储备;积极与欧美等发包国开展研发交流和国际合作,为服务外包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企业层面,无论是在创新能力、国际化程度还是竞争力水平等方面,我国外包企业与以色列同类企业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外包企业应借鉴以色列企业的成长模式和国际化运作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研发实力,提高创新意识与竞争能力:①明确定位,拓宽市场。在稳固日韩市场基础上,瞄准信息技术发展最快、软件需求最大的美国和欧洲市场,大力开拓欧美外包市场。②加强自主创新,培养企业家精神,提高外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③开发嵌入式软件,通过软硬件结合,壮大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嵌入式软件是以色列软件业的鲜明特点,嵌入式软件既提高了其硬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有效保护了其软件产品的知识产权。我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制造大国的地位,开发一些包含独特管理和技术诀窍的嵌入式软件。通过软硬件结合,以硬件出口带动软件产品输出,并以此作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突破口。④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与以色列内需狭小、主要依靠出口相比,我国的优势在于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以色列企业在当前金融危机中的艰难处境表明,在承接国际外包业务的同时,也要重视国内市场,紧跟本国用户所需,研发适合本国用户的产品。这不仅可以降低国外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提高市场多元化的程度,还能提高企业收入,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简·林德: 《转型外包》 ,华夏出版社,2006年。
[2][美]琳达·多明圭兹: 《企业外包实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3]商务部研究院: 《以色列服务外包业发展情况》 ,2006年第10期。
[4]以色列驻华使馆商务处:http://www.israeltrade.org.cn/zhongwen/2006/07/16/10.10.29/,商务部,2006年。
[5]以色列驻华使馆商务处:http://www.israeltrade.org.cn/zhongwen/2006/07/16/10.10.44/,商务部,2006年。
[6]以色列驻华使馆商务处:http://www.israeltrade.org.cn/zhongwen/2006/07/16/10.10.47/,商务部,2006年。
[7]以色列驻华使馆商务处:http://www.israeltrade.org.cn/zhongwen/2006/07/16/10.10.57/,商务部,2006年。
[8]以色列驻华使馆商务处:http://www.israeltrade.org.cn/zhongwen/2006/07/16/10.10.59/,商务部,2006年。
[9]以色列驻华使馆商务处:http://www.israeltrade.org.cn/zhongwen/2006/07/14/12.08.42/,商务部,2006年。
[10] Marco Giarratana, Alessandro Pagano, Salvatore Torrisi (2003 ): “The Role of Multinational Firm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in India,Ireland and Israel” , 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the SIEPI Workshop, “Empirical Studies on Innovation in Europe” ,December 1-2.
[11] Giarratana,M.,Alessandro Pagano and Salvatore Torrisi ( 2004 ): “Are multinational firms a source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for domestic firms?Evidence from the software industry in India,Ireland and Israel” ,International Workshop“Public Research Institutions,International Business,and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Catch Up in Developing Regions” ,19-20 March.
[12] Golovaty, Joseph (2004 ): “Identifying Complementary Measures to Ensure the Maximum Realisation of Benefits from the Liberalisation of Environmental Goods and Services Case Study:Israel” ,OECD Trade and Environment Working Paper,No.2004-06.
[13] Ishenko,O. ( 2005 ): “Outsourcing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Humbold University.
[14] Sherman,G.and Jafar Sabbah (2005 ): “Jerusalem,Israel:A World Class Location For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and Contact Centers” ,Catalyst IT Partners Ltd,June.
【注释】
[1]数据来源于商务部网站。
[2]数据来源于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商务处。
[3]Mark Minevich and Frank-Jürgen Richter:Global Outsourcing Report 2005,Going Global Ventures Inc.,New York & Horasis,Geneva,March 2005.
[4]数据来源于商务部网站。
[5]Gartner ( 2004 ): “The Good and Bad of Outsourcing Customer Service” ,Alexa Bona-Gartner analyst,Gartner 15thAnnual Conference,16-17 Nov.,David Intercontinental,Tel Aviv,Israel.
[6]数据分别来源于IASH,2004;NASSOM,2004;NSD,2004。
有关全球化:服务外包与中国的政策选择的文章
第六章服务外包、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基于全球化的视角五百多年前,当哥伦布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后,他验证了“地球是圆的”的科学命题。服务外包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服务领域要素配置的方式,而且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跃迁以及国际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服务外包已成为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趋势。......
2023-12-05
第三章外包的条件与决策模型随着全球外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业务分解,并将非核心业务转包给专业公司,以降低运营成本,集中培育核心能力。这些风险既有可能存在于企业内部,如外包过程中企业自身管理与创新能力弱化、组织整合失控、决策失误、产品价值链断裂等;也有来自外部的风险,包括接包方的技术模仿与超越、外包项目管理成本、信息隐藏、道德风险等。......
2023-12-05
第十六章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本书前面章节的研究表明,服务外包是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后起国家参与服务领域国际分工、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
2023-12-05
第十五章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竞争力与发展条件分析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近47亿美元。目前,国内服务外包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新药开发已成为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又一亮点。表15-12009年度中国十大服务外包领军企业注:排名按首字拼音顺序。......
2023-12-05
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无形的,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直接服务输出与输入的交易活动。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国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内完成的交易称“在岸服务外包”,境外完成交易称“离岸服务外包”。累计服务外包企业2.1万家,其中境内外上市的服务外包企业有近50家,超过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有4家。......
2023-11-30
近日,商务部也公布了2011年服务外包发展的一些情况,尤其是一些服务外包的发展数据以及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印度官方语言是英语,通晓外包技术、国际市场、商业规范、客户需求的工程师人数是中国的9倍。印度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非法进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干扰服务、复制软件等违法行为规定了具体惩治条款,已经得到国外企业的认可。......
2023-11-30
但总体而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尚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大部分示范城市企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缺乏城市品牌,缺少规模企业、有影响力的龙头领军企业。(二)服务外包统计工作有待完善在调研中示范城市反映,各地上报给商务部的服务外包统计数据,需要有一个规范的统计标准和严格的审核机制。......
2023-11-30
第十章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是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符合我国产业升级的要求。作为服务外包的核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较充分地体现了服务外包人力资本市场合约与劳务市场合约统一的特点。表10-1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分类资料来源:作者整理。2.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模式(1 )整体项目外包。......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