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船长吴德昌湄公河捞生活变追查金三角毒枭

船长吴德昌湄公河捞生活变追查金三角毒枭

【摘要】:于是吴德昌像父亲一样,在澜沧江上当上了一艘国营货船的水手,吴德昌见证了湄公河航运业的兴盛起伏过程。吴德昌等一大批原来属于国营航运公司的成熟船员被各种私营船厂挖墙角而去,成为湄公河上跑运输的主力军。

2.船长吴德昌湄公河里捞生活

吴德昌是湄公河水道里讨生活的诸多船员之一,2011年他38岁,长年的跑船生活使他流露出一种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风霜感。黝黑的皮肤,留着板寸,手指粗壮,给人的感觉像五六十岁的人。他很少笑,但也不凶巴巴,只是爱皱眉,烟不离手,讲话前会有短暂的思考,操着浓重昭通口音的普通话

吴德昌出生在云南昭通小镇,从小生长在金沙江畔。儿时的一场小儿麻痹让他的右腿留下了疾患,差点使得他不能亲近从小熟悉的金沙江。好在并未那么严重,没有影响到他在水中畅游。

1993年,吴德昌20岁时,曾来到昆明准备做手术治疗腿患。等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有轮到他,性子急躁的吴德昌等不了了,干脆背起行囊回了家。回到家,吴德昌不愿意继续求学,也不愿意留在家里务农,这时的他对水还是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于是他想到了子承父业。

吴德昌的父亲原是国营航运公司的资深船长,在金沙江上漂泊了大半辈子,退休后又转战澜沧江。于是吴德昌像父亲一样,在澜沧江上当上了一艘国营货船的水手,吴德昌见证了湄公河航运业的兴盛起伏过程。(www.chuimin.cn)

此时,距离1990年中缅两国政府组建联合考察组对澜沧江—湄公河试航已经三年有余,中国与老挝河道实现临时通航也有一年多时间了。当时,澜沧江上只有国营思茅航运公司、西双版纳轮船公司在运营,河道上总共只有十多条货船,大点儿的船能运150吨,其余的运量多半都不超过50吨,每年12月到来年5月是枯水季,船队停航,船员只有100多元的微薄工资。吴德昌跟所有人一样,都期盼着6月至11月水位高涨的汛期快点到来,到那时大家的工资能增加十倍,每月有1000多元到手。

船员的收入不高,但船上的生活却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枯燥乏味。两岸的老挝、缅甸、泰国村民与吴德昌等船员关系很好,船员经常受邀到他们村子里吃饭,有时花个百十元钱就能买到最新鲜的野味佐餐。像吴德昌这种在船上生活已久的船员,吃起东西来口味很重,有时候一小团米饭,就着盐巴味精一个囫囵就能吞下去。

1996年起,年吞吐量5万吨的中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区景洪关累港码头一期工程投入运行。第二年,一种能在浅水处航行的船开始推广,枯水季能行船,航运市场渐渐火起来,开始不断有私人买船开始在湄公河上跑运输,挑战垄断市场的国营航运公司。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老迈的国营航运公司反应迟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但却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水手、大副、船长,吴德昌就是其中一名。通常从水手、轮机手、水手长、三副、二副、大副到船长,一名稚嫩的水手成长为一位老道的船长,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但吴德昌凭借天时地利和天赋秉性,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吴德昌等一大批原来属于国营航运公司的成熟船员被各种私营船厂挖墙角而去,成为湄公河上跑运输的主力军。

1998年,吴德昌成为“大西南青年号”的船长,那是一艘宽8米、长50米的船,载重300多吨,这种吨位的船是湄公河上主要的船型。在正式掌舵船只前,船员们都会参加“船长证”考试,一般只有十分之一的船员能通过“船长证”考试,但在实际的航行中,能胜任的并不多。作为船长,最重要的是拥有一种“船体感”,在心中将这条航线形成一张立体地图,知道河道里的险滩礁石在哪些地方,会判断水流速度,能看懂大概的天文气象情况,遇事不慌,能够在各种突发情况下自如的处置货船,这一切都得靠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磨炼。在湄公河上,长年累月的跑船生活,吴德昌的生命已经与湄公河融为一体,他对湄公河里的每一处河道都非常清楚,加上自身丰富的跑船经验,他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一名获颁正式执照的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