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糖尿病发生与五脏之气的关系及调治方法

糖尿病发生与五脏之气的关系及调治方法

【摘要】:糖尿病的发生与五脏之气均有关,而五脏之中,以肝肾为本,以脾胃为中轴,以心肺为枢机;六腑之中以胆为枢机。气也称为精气,或称为精。气对脏腑也有影响,气虚使脏腑功能减弱,气盛使脏腑功能活动增强。这种气的偏盛偏衰,导致体内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发为糖尿病。

糖尿病只可涉及其中一种功能失常,也可在同一阶段或不同阶段表现若干病理生理变化。一个脏腑有多种生理功能,复杂多变的糖尿病,可涉及多个脏腑,则可能有更为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糖尿病的发生与五脏之气均有关,而五脏之中,以肝肾为本,以脾胃为中轴,以心肺为枢机;六腑之中以胆为枢机。胆所藏之精汁,由肝的疏泄作用而形成,正如《脉经》所说:“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生精。”“气”是人体来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管子·心下术》说:“气者身之充也。”气也称为精气,或称为精。如《管子·内业》篇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这是说精或精气是一种更精微的气。这种精气充满人体,人就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气由精血脏腑产生,反之,气对精血脏腑有极强的影响。如气在发挥其功能的过程中,要消耗一定的精血津液,如果消耗过多,叫作“气伤精”;精血亏损又可反过来削弱气,叫作“精食气”。气对脏腑也有影响,气虚使脏腑功能减弱,气盛使脏腑功能活动增强。这种气的偏盛偏衰,导致体内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发为糖尿病。然而会发生四种因素的内在联系。

(1)阴虚燥热:阴虚证见阴津亏损,阴不制阳则见咽干口燥,口渴喜饮,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劳热,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头晕耳鸣,心悸失眠,多梦,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燥热证见口干口苦,渴思冷饮,多食喜饥,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心烦恶热,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阴虚燥热的形成与先天禀赋不足、房事不节、过食膏腴、情志不舒及过用辛温香燥等有关。阴虚与燥热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耗损肺、胃、肾主脏之阴而为病。

(2)瘀血阻滞:瘀血的形成多由阴虚燥热气虚所致,阴虚则血少,燥热则耗伤津液,津血同源,津伤血凝,血流迟缓则停滞。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阳气失于温煦,阴寒内盛,寒主凝滞;再加上病久正气虚弱,无力鼓动血运,迟滞而凝,导致血瘀,瘀血阻滞气机,津液不布,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出现;如瘀血阻于心脉,则胸痹胸痛,阻于清窍经络,则中风,偏瘫;阻于目窍血络,则眼底出血;阻于肢体,则麻木疼痛;阻于足趾,则黑烂骨坏,乃至脱落。这与现代研究中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度普遍增高是吻合的。(www.chuimin.cn)

(3)脾气虚弱: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禀赋不足,形体虚弱;或年老体衰,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导致脾不健运,元气不足;津气来源于水谷精微,而水谷运化、吸收和精微输布皆赖于脾气健运,若脾气不足,失其健运,则水谷不化精微日少,导致多食多饮而消瘦,小便无节。张锡纯指出“膵为脾之副脏”。膵即指胰腺,说明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与脾有关;脾气健旺则胰腺分泌胰岛素正常,脾虚则胰腺分泌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升高。根据这一论点,医家在辨证施治的同时,适当应用山药、白术、鸡内金等药物,往往取得较好疗效。

(4)肝气郁滞:情志失调,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或灼阴津,则肝阴亏虚,阴亏阳亢,不仅上灼胃液,下耗肾阴,而且肝之疏泄太过,甚至闭藏失司,则火炎于上,则肺胃燥热,渴饮善饥;津液汇于下,则水谷精微直趋下焦则尿多为甘,三多之症随之而起,发为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