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海外学者关注麦积山石窟研究的现状

海外学者关注麦积山石窟研究的现状

【摘要】: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增多,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深,也开始有欧美学者关注麦积山石窟研究,研究群体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美国的一些大型博物馆,他们则主要从这些国家解放前收集的中国北朝佛教文物,如佛像、造像碑等着手,开展一些研究活动。2004年,还成功举办了一次麦积山石窟学术研讨会,并出版有《2004年佛学研究论文集——麦积山石窟艺术与人间佛教》。

4.海外研究概况

海外关于麦积山石窟的研究始于日本。1915年,日本学者大村西崖的《支那美术雕塑篇》中曾引庾信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1953年4月,新华社和《解放日报》关于麦积山石窟的报道,引起日本学者福山敏男的注意,他通过当时中国民间友好组织成员东山健吾等人获得了关于麦积山石窟的有关图版,随后在日本《美术史》杂志上发表了《麦积山石窟》一文,通过图片、文献资料、碑刻题记等重点介绍了麦积山石窟。同年,野间清六也在日本《博物馆》杂志以《甘肃省发现新石窟》为题介绍了麦积山。1956年11月,日本摄影家名取洋之助应邀来华参加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活动后,专程来到麦积山石窟,他几乎拍摄了当时所能拍到的洞窟雕塑作品,后来与日本美术史学家町田甲一合作著文,出版有《麦积山石窟》一书,这也是海外介绍麦积山最早的著作,町田甲一在书中发表的《论麦积山石窟的北魏佛》,以石窟开凿年代、造像风格等进行了论述。此后,麦积山石窟一直受到日本学者关注,在京都大学、成城大学和筑波大学等院校内有一批学者长期从事研究包括麦积山石窟在内的中国石窟艺术的学者,他们主要从图像学、考古学和文献学等方面做了许多探讨和分析,论著主要发表于日本的《佛教艺术》、《美术史》、《东洋学报》、《博物馆》、《日本工艺美术》、《艺术学研究报》等学术杂志和刊物上,其中代表性学者如东山健吾、町田甲一、村田靖子、八木春生、石松日奈子等。一直到今天,日本仍是关注麦积山石窟研究最多的国家,其研究范围也从传统的佛教艺术向环境监测文物保护、文物摄影等领域扩展。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增多,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深,也开始有欧美学者关注麦积山石窟研究,研究群体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美国的一些大型博物馆,他们则主要从这些国家解放前收集的中国北朝佛教文物,如佛像、造像碑等着手,开展一些研究活动。相比与日本学者,欧美学者更注重佛教艺术形式和内在源流的探讨,由于文化、语言、习俗、交流等方面原因,他们对麦积山石窟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要逊色于日本学者,其中研究水平和能力突出的仍是具有比较优势的美籍华人,代表性学者有米切尔·苏立文、索珀、蒋人和、宁强、王静芬等,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论文集。20世纪60年代末,加州大学还出版有一本专著《麦积山石窟寺》。(www.chuimin.cn)

中国台湾地区一直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显著增多,每年伏羲公祭大典时,都有许多台胞来天水寻根祭祖,参观麦积山石窟也成为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客观上促进了麦积山石窟研究。1984年,台湾出版了陈万鼐主编的《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麦积山石窟》,这也是海峡对岸首部关于麦积山的专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学者开始关注麦积山石窟研究。2004年,还成功举办了一次麦积山石窟学术研讨会,并出版有《2004年佛学研究论文集——麦积山石窟艺术与人间佛教》。台湾相关研究学者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和各种佛教组织机构,研究领域囊括历史文献、佛教考古、佛教思想、图像学等方面,代表性学者如赖鹏举、林保尧、陈清香、郭佑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