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新中国成立前的保护措施

新中国成立前的保护措施

【摘要】:民国政府的护林布告麦积山石窟现代意义上的保护则始于冯国瑞先生。1941年,他将自己麦积山石窟考察的资料公布,并向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和省政府陈述了相关保护和管理意见,遂引起国内各界注意。1944年,冯国瑞和刘文炳共同绘制了窟区编号图,并撰写《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方案。

1.新中国成立前的保护

麦积山较大规模的修缮工程有两次,一次是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对东、西崖摩崖大佛、窟龛中残损的北魏塑像和遭兵火损毁的栈道都进行了重塑和补塑,许多窟龛中都能见到这种痕迹,如90窟内的主尊造像,127窟左、右壁龛内的主尊造像,4号窟前廊左、右侧的力士像等,最明确的记载是沙门慧珍和太原人王秀等共同主持妆修了东西崖塑像300余身。另一次是明清之际,主要由瑞应寺僧侣和当地及周边州县的善男信女出钱、出力对麦积山石窟造像进行妆彩和重塑,根据现存榜书题记看,主要集中在东崖散花楼,如明天启年间,瑞应寺比丘慧莲全家及当地会首、佛教信徒等一百多人共同出资妆彩了散花楼1号龛的佛和菩萨像。从明末至清初,瑞应寺僧侣、当地及周边的清水、陇县等地信众陆续出资妆彩、贴绘了散花楼2号-7号龛内的造像和壁画,这一过程中可能也对经常使用的栈道进行过加固和维修。古人的重修窟龛之举虽然今天人们可以释读为破坏和覆盖了部分早期造像和窟龛的历史信息。但客观地讲,这种做法在当时很正常,因为在他们看来,对已经残损的窟龛、塑像等进行重修和补塑,也是在行善、祈福和积功德。

民国政府的护林布告(www.chuimin.cn)

麦积山石窟现代意义上的保护则始于冯国瑞先生。1941年,他将自己麦积山石窟考察的资料公布,并向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和省政府陈述了相关保护和管理意见,遂引起国内各界注意。天水地方人士更是积极支持麦积山石窟的修缮工作,1943年,受甘肃省政府指令,由天水中学具体负责麦积山窟区勘察测绘图的绘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办法。1944年,冯国瑞和刘文炳共同绘制了窟区编号图,并撰写《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方案。1945年,在邓宝珊将军支持下,冯国瑞等人组织当地木工,在瑞应寺僧人本善协助下,将整个窟区沿崖边围起木栅栏,更换了部分腐朽的栈道板,东崖入口也加装了门和铁锁,杜绝了游人随意出入窟区,并修缮了瑞应寺的十间房子。1946年,冯国瑞在天水专员胡受谦支持下,组织修复了东崖卧佛洞(1号窟)至牛儿堂(5号窟)的栈道。还将瑞应寺东侧五间精舍全部重修,起名“麦积山馆”,以供游客下榻。1947年2月,冯国瑞邀请有关地方人士发起成立了“天水麦积山石窟建修保管委员会”,并拟订出对麦积山东、西崖,瑞应寺及附近的豆积山寺、罗汉崖,秦文公墓等文物古迹的修补计划,后则因时局变化等原因未能实施。

麦积山石窟所处的林区是其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明代以前,麦积山方圆十公里内还是丛林茂密,动植物种类丰富。清代以后,由于人口数量激增,生产活动加剧,麦积山周边的植被不断遭到破坏,特别是永川河沿线的林带大量被砍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此,1948年,中华民国政府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将军特以政府令形式发布通告,严禁在小陇山林区砍伐树木,以保持水土。虽未得到严格执行,但对于保护包括麦积山景区在内的林木确有积极和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