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冯国瑞先生带你走进麦积山

冯国瑞先生带你走进麦积山

【摘要】:冯国瑞先生对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发现、发掘、宣传、维修等工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关注。1941年农历四月初八,在家乡休假的冯国瑞先生和地方六位好友相约一起徒步考察麦积山,此时的麦积山石窟人迹罕至,一片荒凉。1961年3月,麦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冯国瑞先生对麦积山的贡献

清末以来,由于战乱和时局动荡,古秦州日益凋蔽,麦积山被再度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昔日香火缭绕、梵声阵阵仿佛成为过眼烟云,崖壁上那些历经千年的古佛静静地凝视着眼前衰败的古刹和飞禽走兽出没的荒山野地。当时间来到20世纪40年代初,一位中年学者和几位朋友来到这里,他以敏锐的眼光和渊博的学识意识到这座千年佛教艺术宝库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从此,他与麦积山石窟结下了毕生因缘,并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希望,终于使这座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再次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完成了这项历史功勋的就是清末天水著名学者冯国瑞先生。

冯国瑞(1901—1963),字仲翔,号牛翁,又号渔翁,别号麦积山樵。1901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县石莲谷,他七岁入私塾,十一岁考入天水私立亦渭小学,十五岁时师从前清进士任承允、翰林哈锐修习古文。1921年,冯国瑞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又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深造,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赵元任等国学大师门下,积淀了深厚的国学功底。求学期间,深受梁启超赏识,誉之为“美才”、“奇才”。1927年,冯国瑞从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时,梁启超便函荐于当时甘肃省长薛笃弼,信中写道:“此才在今日,求诸中原,亦不可多觏。百年以来,甘凉学者,武威张氏二酉堂(即张渤)之外,殆未或能先也。”后任甘肃省通志局分纂、青海省政府秘书长、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兰州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省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省政协委员等职务。(www.chuimin.cn)

冯国瑞先生对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发现、发掘、宣传、维修等工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关注。1941年农历四月初八,在家乡休假的冯国瑞先生和地方六位好友相约一起徒步考察麦积山,此时的麦积山石窟人迹罕至,一片荒凉。窟区栈道由于年久失修而残破不堪,行走在上面吱嘎作响,险象环生,但冯国瑞先后依然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感情,攀危崖、探幽洞、读题记、释碑文,从而获得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以专业眼光对麦积山石窟文物进行的科学考察,对麦积山今后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具有开拓性意义。正是考察中看到和接触到的这些价值非凡的佛教造像,使冯国瑞先生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憾。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使他耿耿难眠,先生仅用了不到60天时间,就编撰完成麦积山石窟研究史上第一部专著《麦积山石窟志》,从而让世人第一次认识到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价值。此后,冯国瑞又先后撰写了《麦积山石窟大事年表》、《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麦积山石窟的古代民族文化艺术》等论文和专著,继续为修复麦积山石窟栈道、加固窟龛塑像、成立麦积山石窟维修保护委员会等工作而奔走呼号。

1953年,冯国瑞先生又以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身份参加了由中央文化部组织的麦积山石窟勘察团,与吴作人、王朝闻、罗公柳等十多位专家学者一起风餐露宿,勤奋工作,历时32天,测量窟龛92个,为洞窟编号192个,完成摄影作品1000余幅,这也是麦积山石窟有史以来最系统、最科学、最详尽的一次勘察。1961年3月,麦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已身患重病的冯国瑞得此消息,欣喜不已。他说;“夙愿已偿,甘心瞑目!”先生弥留之际,还特意嘱咐家人将生前所藏文物数百件全部捐赠给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这些文物现已得到妥善保护,并精选了一部分,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辑成《瑞应遗珍》一书正式出版,也算是对先生在天之灵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