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窟龛根据史书记载,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但目前究竟那些窟龛是后秦开凿,学术界还有很大争议。由于北魏建国于公元386年,本文权且将其归入北魏早期窟龛。北魏早期窟龛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一是利用天然崖面洞穴,略加以修饰,如位于中区西下部的57窟。这两种窟龛样式均来自洛阳地区,与龙门石窟北魏晚期的窟龛形制基本相同,也反映出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影响。......
2023-12-05
7.诗圣杜甫的《山寺》
唐代麦积山石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个是隋末唐初,另一个是唐末的恢复。在前一个时期内,由于麦积山在开元二十二年(734)大地震中受损严重,僧侣逃亡而日渐衰落。安史之乱爆发后,大批唐军东调平叛,吐蕃又乘机攻占陇右,秦州当地社会经济受到很大破坏,麦积山的佛事活动也是一蹶不振。
乾元二年(759)七月,由东都洛阳前往华州出任司功参军的诗人杜甫,因为途中目睹百姓的苦难、官吏的残暴,而自己又位卑言轻,无法实现政治抱负而苦闷不已。恰逢长安时的好友赞公在秦州来信称东柯谷西枝村美景,杜甫便毅然弃官,携全家经陇县、张家川、清水来到秦州西枝村,暂寄居于他的远房侄儿杜佑家,并打算在这修建几间草庐,以安度晚年。尽管生活艰难,但杜甫依然喜欢寻踪古迹、拜访朋友,《山寺》就是诗人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游览参观麦积山后乘兴而作:
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www.chuimin.cn)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颠簸流离,饱受生活磨难,但忧国忧民之心不改,为后世留下1500多首诗歌,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在寓居陇右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共写下了117首讴歌陇原秀美河山的诗篇,其中《秦州杂诗二十首》和近20首咏物诗集中描绘了天水的风土人情和文物古迹,许多景点如南郭寺、隗嚣宫、东柯谷等至今犹存。正是经过陇右地区生活的磨难,使杜甫诗歌从早期充满豪情壮志的浪漫主义色彩转向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百姓疾苦,从而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一举超越前人,成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为了纪念杜甫在秦州生活的这段历史,清初诗人宋琬利用出任分巡陇右道兵备佥事,驻节秦州的机会,精选杜甫秦州杂诗60首,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字迹,并请来兰州著名摹勒书法家张正言、张正心兄弟摹刻成碑,被称为“杜诗石刻”,立于秦州区玉泉观内。康熙年间,吴三桂叛乱,杜诗石刻也毁于兵火。乾隆年间,秦州知州王宽偶然之间发现了残毁的杜诗残碑,仅存4首160字,他专门写了《题二妙轩碑》一诗,首次提出了“二妙”的说法, “二妙”即指王书杜诗,万幸的是,宋琬杜诗石刻拓片一直在天水民间流传。1934年,冯国瑞先生在家乡首次看到拓本,并作《秦州杜诗石刻记》,详细考证了碑帖本末。1985年,天水市人民政府从周氏后人手中正式收藏了《二妙轩碑》拓本,并于1997年在南郭寺公园内建立“诗圣碑林”,将《二妙轩碑》拓本重新刻石,供人观览,使其成为天水文化标志之一,也是对诗圣杜甫的最好纪念。
有关带你走进麦积山的文章
北魏窟龛根据史书记载,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但目前究竟那些窟龛是后秦开凿,学术界还有很大争议。由于北魏建国于公元386年,本文权且将其归入北魏早期窟龛。北魏早期窟龛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一是利用天然崖面洞穴,略加以修饰,如位于中区西下部的57窟。这两种窟龛样式均来自洛阳地区,与龙门石窟北魏晚期的窟龛形制基本相同,也反映出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影响。......
2023-12-05
元代造像元代秦州地区政治中心转移至渭河上游的陇西、武山一带,而麦积山所处的秦岭山系一线处于宋、金交兵区域,当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些因素使得元代麦积山佛教事业再次萧条下去。宋代重修,元代分别在左龛内塑四臂观音1身,右龛内塑坐佛1身,均带有明显藏传佛教特征,其中以左龛内观音坐像最具代表性,椎形螺髻,面部表情神秘,短颈端肩、丰胸细腰,上身袒露,下着贴体长裙,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台之上。......
2023-12-05
玄高从小就很聪明,出家后学习十分刻苦,进步很快,15岁时便能为山僧说法。后来,他又来到麦积山,收徒授学,教习禅道。但太子拓跋晃却笃信佛教,奉玄高为师。本对佛教成见很深的拓拨焘听闻此言大怒,立即下令逮捕玄高。太平真君五年九月十五日,两人同时遇害,玄高时年43岁。......
2023-12-05
6.庾信的《散花楼赋》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为麦积山题写的对联中写道:“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这幅对联中的“文”就指庾信写的《散花楼赋》,其词藻华丽、行文优美,既颂扬了麦积山悠久的历史,又描绘了窟龛建筑的雄伟壮观,使人读后对这座神秘的佛国世界浮想联翩,无限神往,起到很好宣传作用,于老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矢,画龙点睛。......
2023-12-05
冯国瑞先生对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发现、发掘、宣传、维修等工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关注。1941年农历四月初八,在家乡休假的冯国瑞先生和地方六位好友相约一起徒步考察麦积山,此时的麦积山石窟人迹罕至,一片荒凉。1961年3月,麦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12-05
它很快被运用到佛教造像中去,这样就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佛教造像,它在形象上更接近于古希腊雕塑作品。但公元9世纪后出现的密宗佛像中,也有将佛陀头上加冠的样式,这与汉族地区佛教造像中的佛陀有很大差别,需要注意区分。这些形象多见于宋元以来的藏传佛教造像中。佛教传入中国后,各种反映七......
2023-12-05
伽蓝篇伽蓝,又名僧伽蓝摩,梵语samgh ā rama,意译为众园、僧园或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之园林,现一般指佛教寺院。一座完整的寺院包括塔、金堂(佛殿)、讲堂、钟鼓楼、藏经楼(图书馆)、僧房、斋堂(食堂)等七种建筑物,故也称为七堂伽蓝。隋唐以来,中国佛教宗派大盛,各种宗派的七堂伽蓝在配置上也略有不同,如禅宗伽蓝就由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库房、西净(卫生间)和浴室组成。......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