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麦积山石窟:发现五代造像,具唐代造像风格

麦积山石窟:发现五代造像,具唐代造像风格

【摘要】:五代造像晚唐五代时期,随着唐朝政府收复陇右失地和佛教政策放宽,麦积山石窟又开始了佛事活动,但由于当时藩镇割据,秦州地方时局依然动荡不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麦积山石窟开凿造像的社会基础。目前,仅发现中区43窟造像大概塑作于这一时期。两身造像衣饰华丽,技法娴熟,颇具唐代造像遗风。

五代造像

晚唐五代时期,随着唐朝政府收复陇右失地和佛教政策放宽,麦积山石窟又开始了佛事活动,但由于当时藩镇割据,秦州地方时局依然动荡不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麦积山石窟开凿造像的社会基础。目前,仅发现中区43窟造像大概塑作于这一时期。43窟原是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寝陵,最初是否有塑像已无法得知,现存泥塑造像5身,浮塑4身,均为五代或宋初重塑。龛内正中塑一坐佛,通高2.50米,佛螺纹头髻,面形方圆,细长弯眉,两眼微睁俯视,口小嘴唇,大耳短颈,宽肩挺胸,内着偏衫,胸前衣带打结后下垂,外穿垂领式袈裟,双足各踩一圆莲台,倚坐于束腰方形佛座上,体态端庄,表情肃穆。佛背后壁面上分别浮塑双龙,龙首向外,高高昂起。双龙之间的背部浮塑2身供养菩萨半身像,均高0.50米,面相长圆似佛,桃形高发髻,戴冠饰,发髻于额部中分,散披于肩部。宝缯自耳后垂至双肩,颈部有三道弦纹,上身袒露,佩项圈、臂钏及手镯,其中左侧供养菩萨左手齐肩,持净瓶,右侧供养菩萨双手合什于胸前。两身造像衣饰华丽,技法娴熟,颇具唐代造像遗风。主尊坐佛左、右各塑1身菩萨立像,面容与供养菩萨相似,身躯略向内侧扭动,上身穿甲胄式圆领窄袖短襦,帔帛斜搭于左肩,并由向身后缠绕至腹前做结,下着紧身罗裙,外罩束膊半袖衣,胸和膝部装饰有涡旋纹,其余部位的衣纹也是繁缛多变。其中左侧菩萨左手平置于胸前,右臂自然贴膝下垂。右侧菩萨双臂置于胸前,双手互扣,神态恬静自然。特别是这两身菩萨弯腰扭头的姿态,充分展现出女性人体艺术之美。前壁两侧力士高分别为2.46米和2.54米,均束发戴花蔓式头箍,面形方正,额部凹凸隆起,凝眉突目,狮鼻阔口,一个双唇紧闭,一个张嘴呵斥。饰项圈及腕绳,上身袒裸,下著战裙,帔帛搭双肩向后飞扬,手持金刚杵或向后挥舞,双腿呈弓步站立于坛基之上。这两身力士像非常注重人体比例结构,手臂及腿部肌肉多处隆起,充满着力量感。整个造形动作夸张,大有气吞山河、威慑群邪之势。

43窟·胁侍菩萨·五代(www.chuimin.cn)

43窟·力士像·五代

这组造像与晚唐及宋代造像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充分汲取唐代造像艺术风格的同时,更加注重人体比例结构的把握,服饰处理上更注重块面效果,与北朝时期主要通过衣纹线来体现塑像气质的方式有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