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窟复原示意图平面马蹄形穹窿顶窟 这种窟型是北周新出现的一种样式,其源头系摹拟西魏28、30、43等殿堂窟的后室结构。......
2023-12-05
隋唐窟龛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外来佛教艺术在这一时期基本完成了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各个宗派为代表的佛教思想充斥着当时大大小小的佛寺。同时,由于宗教世俗化和寺院经济的发展,从京城到各地州县,佛寺成为新的佛事活动中心,北朝以来形成的石窟寺开凿之风明显受到影响,当然不排除区域性传统习惯和个别条件下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前者如地处西北沙漠腹地的敦煌,在唐代开凿了相当数量的窟龛。后者如武则天全力支持开凿的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及胁侍造像,但它们依然是当时寺院的组成部分之一。
隋代麦积山窟龛的开凿依然保持着一定规模,其工程量与北周相比也毫不逊色,主要体现为东崖上方5号窟的开凿,又称“牛儿堂”,距地高度约70米,系大型仿殿堂崖阁式建筑,三间四柱、前廊后室结构。通高9.0米、面阔15.0米、进深6.5米。前室平面横长方形,两侧原有各雕一根方形立柱,现已大部分在地震中塌毁,仅保留有左侧上方少许部分,可见柱头上承一侈口大斗。其上额枋及斗栱部分保存较好,额枋穿过斗底嵌入柱头卯口,其上雕一斗三升式斗栱,每间额枋之间均雕人字栱,其上雕散斗,横向等距排列,再上则雕通长替木和橑檐枋。前廊底部每间交接处凿“十”字形槽一个,原镶嵌有木质地栿,用以加固崖阁地面部分,前廊顶部进深2.60米,廊顶与各檐柱对应有抱头梁,明间及左侧间廊各雕有平棋四块。后室由三个列开凿的大龛组成,每龛均浮塑有尖拱形龛楣及圆形龛柱,柱头饰火焰宝珠,柱础为覆莲瓣形。其中正中主龛平面马蹄形,穹窿顶。高5.50米、宽5.90米、进深4米,龛内正壁凿一方形佛座,两侧沿壁面雕一倒“凹”形坛基。左、右侧大龛略小,为平面半圆形敞口大龛,尺寸相同,高3.30米、宽2.70米、进深1.60米,龛内均正壁设一方形佛座,左、右侧各砌一圆形低坛台。牛儿堂规模宏大,其建筑结构形式,特别是额枋及斗栱部分的处理远较北周时期复杂,这表明当时中国木构建筑艺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也可以说开启了中国唐代木构建筑辉煌时代的先河。(www.chuimin.cn)
隋代中小型窟龛以平面马蹄形穹窿顶窟为主,窟内正壁正中设一佛座,沿佛座两侧壁面多砌一圈低坛基,以安置胁造像,这种样式主要是受到了麦积山北周同类窟龛影响,代表性窟龛如24、37窟。
唐代仅初期还有一些营建活动,从现存迹象分析,主要延续和完成了牛儿堂(5号窟)的开凿,其龛外顶部壁画及左、右龛均为唐代完工,带有非常鲜明的唐代特征。此外,在散花楼前廊各龛之间上部还保留有部分唐代绘制的佛说法图和供养像。至于其本身开窟活动目前还不太清楚,但即使有,数量也不会太多,规模也不会很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地震和吐蕃入侵,秦州也因此失去了开窟的社会基础。直到唐朝末年,随着吐蕃统治的瓦解和唐朝政府对佛教的重新支持,才有迥觉大师等人前来麦积山对业已残毁的寺院加以修缮,重新开始了这里的佛事活动。可以说,从唐代以后,麦积山石窟再没有新的窟龛开凿,故不再对唐以后窟龛开凿情况加以介绍。
有关带你走进麦积山的文章
北魏窟龛根据史书记载,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但目前究竟那些窟龛是后秦开凿,学术界还有很大争议。由于北魏建国于公元386年,本文权且将其归入北魏早期窟龛。北魏早期窟龛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一是利用天然崖面洞穴,略加以修饰,如位于中区西下部的57窟。这两种窟龛样式均来自洛阳地区,与龙门石窟北魏晚期的窟龛形制基本相同,也反映出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影响。......
2023-12-05
元代造像元代秦州地区政治中心转移至渭河上游的陇西、武山一带,而麦积山所处的秦岭山系一线处于宋、金交兵区域,当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些因素使得元代麦积山佛教事业再次萧条下去。宋代重修,元代分别在左龛内塑四臂观音1身,右龛内塑坐佛1身,均带有明显藏传佛教特征,其中以左龛内观音坐像最具代表性,椎形螺髻,面部表情神秘,短颈端肩、丰胸细腰,上身袒露,下着贴体长裙,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台之上。......
2023-12-05
如庆阳北石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河南龙门等石窟寺中的礼拜窟多属于这种样式。敦煌莫高窟北区发掘成果表明,在北区窟龛中,相当一部分也是僧房窟。河北邯郸境内的南、北响堂山石窟。......
2023-12-05
冯国瑞先生对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发现、发掘、宣传、维修等工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关注。1941年农历四月初八,在家乡休假的冯国瑞先生和地方六位好友相约一起徒步考察麦积山,此时的麦积山石窟人迹罕至,一片荒凉。1961年3月,麦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12-05
它很快被运用到佛教造像中去,这样就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佛教造像,它在形象上更接近于古希腊雕塑作品。但公元9世纪后出现的密宗佛像中,也有将佛陀头上加冠的样式,这与汉族地区佛教造像中的佛陀有很大差别,需要注意区分。这些形象多见于宋元以来的藏传佛教造像中。佛教传入中国后,各种反映七......
2023-12-05
伽蓝篇伽蓝,又名僧伽蓝摩,梵语samgh ā rama,意译为众园、僧园或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之园林,现一般指佛教寺院。一座完整的寺院包括塔、金堂(佛殿)、讲堂、钟鼓楼、藏经楼(图书馆)、僧房、斋堂(食堂)等七种建筑物,故也称为七堂伽蓝。隋唐以来,中国佛教宗派大盛,各种宗派的七堂伽蓝在配置上也略有不同,如禅宗伽蓝就由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库房、西净(卫生间)和浴室组成。......
2023-12-05
6.庾信的《散花楼赋》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为麦积山题写的对联中写道:“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这幅对联中的“文”就指庾信写的《散花楼赋》,其词藻华丽、行文优美,既颂扬了麦积山悠久的历史,又描绘了窟龛建筑的雄伟壮观,使人读后对这座神秘的佛国世界浮想联翩,无限神往,起到很好宣传作用,于老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矢,画龙点睛。......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