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麦积山西魏窟龛,古代仿殿堂风格,有显著特点

麦积山西魏窟龛,古代仿殿堂风格,有显著特点

【摘要】:西魏窟龛最显著的特点是大型仿殿堂窟的出现,稍早时期的殿堂窟主要体现在内部结构上,如开凿于西崖上部的135窟,俗称“天堂洞”,平面横长方形,平顶。这种殿堂窟样式对西魏大型窟龛影响很大,如麦积山东崖下部并列开凿的28、30窟在外观上也是如此,其窟内前室顶部甚至还有等距浮雕,并有三根竖向梁架。西魏小型窟多为平面横长方形或梯形,立面为圆拱顶敞口龛,龛内正壁筑一高佛座,两侧壁各砌一半圆形坛基,以安置造像。

西魏窟龛

西魏时期,由于麦积山地近国都长安,受到的影响也更为强烈。这一时期窟龛形制继续延用北魏的三壁三佛窟和三壁三龛窟,窟内四壁影塑造像消失,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顶部和地面,顶部由平顶逐渐演变为多重套斗顶,地面则多向下凿一圈方形浅坛台,这样通过狭小的甬道进入窟龛时,使人感到窟内空间更为宽敞。这类窟龛的典型代表如20、44、102、120、123、146、147等窟。

西魏窟龛最显著的特点是大型仿殿堂窟的出现,稍早时期的殿堂窟主要体现在内部结构上,如开凿于西崖上部的135窟,俗称“天堂洞”,平面横长方形,平顶。窟高4.60米、宽8.86米、进深4.68米,窟门方形,高2.25米、宽2.05米、进深2.10米,窟内正、左、右三壁正中各开一圆拱形浅龛,前壁上方并列开凿有三个略呈“品”字形排列的方形明窗,窟内顶部前侧甬门上方开凿一半圆形涡阙,长2.25米,宽1.20米,深0.88米。此类殿堂窟带有明显的北魏晚期向西魏阶段过渡特征,窟内形制已没有133窟那么复杂,开始有意摹拟殿堂建筑,但尚未出现仿木构件,为保证窟内采光,前壁还开凿有明窗。而时间上稍晚一些的127窟,内部则完全摹拟帷帐:平面横长方形,盝形顶,高4.50米、宽8.60米、进深5.00米,甬门方形平顶,高2.06米、宽2.07米、进深2.92米。窟内正、左、右三壁正中各开一圆拱型浅龛,窟内顶部呈覆斗状,仿帐架式结构,顶部四坡均呈梯形,正中呈横长方形,各个转角及壁面相交处均雕凿成仿木梁柱状,表面敷泥后再施以彩绘

43窟·平、立面实测图(www.chuimin.cn)

西魏成熟期的殿堂窟内外形式则发生了全新变化,外部为仿殿堂结构,内部摹拟平面马蹄形穹窿帐式结构,如中区入口处的43窟,俗称“魏后墓”,通高6.10米、面阔6.65米、进深7.30米。外部前廊为三间四柱式结构,立柱截面八角形,底部为圆形础柱,顶部承大斗,其上雕额枋,础头上浮雕有一斗三升式的火焰宝珠纹,额枋上有前出平伸的仿木檐椽。浮雕的屋顶已部分残毁,但正脊、鸱尾、戗脊、瓦垄等主要构件清晰可见。窟内部前侧为一高3.00米、面阔3.30米的平面马蹄形穹窿顶大龛,后侧为一盝顶龛,四壁浮雕有立柱、横楣及梁枋。这种殿堂窟样式对西魏大型窟龛影响很大,如麦积山东崖下部并列开凿的28、30窟在外观上也是如此,其窟内前室顶部甚至还有等距浮雕,并有三根竖向梁架。

西魏小型窟多为平面横长方形或梯形,立面为圆拱顶敞口龛,龛内正壁筑一高佛座,两侧壁各砌一半圆形坛基,以安置造像。代表性窟龛如西崖出口处的54、60窟。

28窟·实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