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整个民国时期,甘肃始终处于动荡和战乱之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可谓疮痍遍野,民不聊生。民国时期的麦积山石窟全貌此时,远离城镇的麦积山石窟由于交通不便,已基本沦为荒山野寺,僧侣也仅数人。......
2023-12-05
8.明清时期的麦积山
明代佛教总体上仍分为汉地佛教和喇嘛教两大体系,由于统治者的导向问题,汉传佛教再次复兴,喇嘛教在内地开始走向衰落。由于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早年做过和尚,所以佛教在明代很受保护和支持,洪武元年(1368),明政府在南京天界寺设立善世院,由慧昙管领佛教,又置统领、副统领、赞教、纪化等职,掌管全国名山大刹住持的任免。后来又将寺院分为禅、讲、教三类,废除了宋元以来计僧卖牒的免丁钱,僧人一律发放度牒。洪武十五年(1382),仿照宋制建立各级僧官制度,各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并发放俸禄,具体负责各地寺院的主持任免、僧侣管理、信众出家等具体事务,在全国各级僧司造僧籍册,强化了对寺院监管。明中后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原因,再度出台鬻牒制度,即以纳费方式发放度牒,导致各地僧侣和寺院数量剧增,由此也再度引发寺院与百姓之间的土地之争,各地频见的寺庙香火田四至碑应是这一社会现象的真实再现。
明代秦州隶属陕西巩昌府,虽然天水的政治、经济、文化较元朝相比有一定发展,但由于远离京师,交通闲塞,在经济文化方面和中原地区比已相差很远,佛教作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但由于秦州地区深厚的佛教文化传统,明代秦州佛教仍有可圈点之处。如现存于麦积山瑞应寺钟楼的明成化二十年(1484)大铁钟铭文及崇祯十五年(1642)《麦积山开除常住地粮碑》上都有关于秦州僧官情况的记述,表明当时秦州设有僧正司,官寺为秦州城内的会福寺。此外,在秦州所辖各县中均有自己的官寺,如当时秦安官寺为兴国寺,清水官寺为安国寺。根据《直隶秦州新志》记载,当时秦州佛教寺院(含所辖各县)规模较大的有100多座,其中一些到今天依然是香火旺盛,仅麦积山周围就有甘泉寺、朝阳寺、荐福寺、灵应寺、净土寺、豆积寺等近十处,可见这一时期麦积山及周边地区佛教活动还是十分兴盛的。迄今麦积山瑞应寺仍保留有明代的护戒牒、西方公据、三世诸佛图、金刚经启请等木刻模板,都是麦积山明代佛事活动兴隆的历史见证。(www.chuimin.cn)
清代全面吸收明代政治制度,加强君主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大力崇奉孔子,提倡理学,实行文化专制。因此佛教也成为其强化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清朝皇室对藏传佛教的优崇在很大程度上被它看作是羁縻蒙、藏上层集团的工具。而对汉传佛教则采取严格控制措施。清代僧官制基本沿袭明代旧制,在京城设立僧录司,下设善世、阐教、讲经、觉义等职。各府、州、县各设僧纲、僧正、僧会一人,由地方官拣选,再经督抚、吏部确认后由该省布政司发给钦记。因此,僧官与地方官员的任命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执行世俗政权任务的工具。同时《大清律例》还规定不许私建或增置寺院,不许私度僧尼,严格执行出家条件,严厉制裁淫乱僧尼等,将佛教寺院的发展牢牢掌控在政府手中。秦州情况也大抵如此,据地方文献记载,当时秦州境内约有公私佛寺近80所。清政府在秦州设有僧正司,管理阖境佛事,全盛时僧官有40多人,分住瑞莲寺、会福寺、同仁寺、瑞应寺、陕西会馆、山西会馆、南郭寺、三台寺、水月寺、灵源寺等各处寺院,多是一些德高望众的僧人。清嘉庆、道光、咸丰年间,还曾在瑞莲寺、南郭寺、同仁寺等寺院中为出家者或在家居士举行过发放戒牒仪式,可见当时佛事活动还是比较频繁。而麦积山由于远离市区,交通不便,除每年四月初八佛诞节等特殊日子,信众、香客明显减少,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麦积山石窟的发展。因此,清代麦积山佛事活动较明代已显著衰落,而周边交通相对方便、人口较多的甘泉、街子、仙人崖一带佛事活动则变得繁荣起来,逐步取代了麦积山自古以来秦州地区佛教中心的地位。
护戒牒·清
有关带你走进麦积山的文章
但整个民国时期,甘肃始终处于动荡和战乱之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可谓疮痍遍野,民不聊生。民国时期的麦积山石窟全貌此时,远离城镇的麦积山石窟由于交通不便,已基本沦为荒山野寺,僧侣也仅数人。......
2023-12-05
明清造像明清时,麦积山步入衰落阶段,但窟龛、塑像、壁画的修缮和重绘并未停止,从事这项工作的主要是秦州当地和周边地区民众。菩萨像中,明代原塑仅见于东崖25窟中的弥勒造像,高3.10米,头戴饰化佛的宝珠冠,宝缯自耳后结花垂至双肩。麦积山明代修缮泥塑造像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沥粉堆贴”工艺,非常有特色。......
2023-12-05
明清时期壁画主要见于2、4、9、11、12、51等窟内,多为装饰性图案。其中价值较高的当属瑞应寺大殿左、右壁的明代彩绘和馆藏的清代纸板水陆牌画。这是明清时期麦积山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显密结合的佛教壁画作品之一。......
2023-12-05
第一节出版中心的北移小说作家以刻书为谋生之道,与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版业大盛的现象有关。由此可见,从明朝中期到明朝末年,小说的出版中心从福建渐渐转移到江浙一带。[6]出版中心的转移,原因是多方面的。嘉靖至万历年间,福建建阳是当时的出版中心,也是小说创作中心。明清之际南京书坊业繁盛,共计有九十三家。......
2023-11-29
元代造像元代秦州地区政治中心转移至渭河上游的陇西、武山一带,而麦积山所处的秦岭山系一线处于宋、金交兵区域,当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些因素使得元代麦积山佛教事业再次萧条下去。宋代重修,元代分别在左龛内塑四臂观音1身,右龛内塑坐佛1身,均带有明显藏传佛教特征,其中以左龛内观音坐像最具代表性,椎形螺髻,面部表情神秘,短颈端肩、丰胸细腰,上身袒露,下着贴体长裙,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台之上。......
2023-12-05
它很快被运用到佛教造像中去,这样就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佛教造像,它在形象上更接近于古希腊雕塑作品。但公元9世纪后出现的密宗佛像中,也有将佛陀头上加冠的样式,这与汉族地区佛教造像中的佛陀有很大差别,需要注意区分。这些形象多见于宋元以来的藏传佛教造像中。佛教传入中国后,各种反映七......
2023-12-05
元代佛教非常兴盛,由于与西藏地方政权的特殊关系,藏传佛教在元朝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根据统计,到至元二十八年,全国共有寺院4.2万所,登记在册的僧尼21.3万人,到元代中叶,僧尼总数约100万人。元朝境内的汉地佛教,以禅宗最为兴盛。35窟·坐佛·元元代虽有宽松的佛教政策,但麦积山并未从衰落中走出来,其香火远不及同处渭水上游的武山水帘洞石窟。......
2023-12-05
二是这一时期频繁的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僧侣的日常生活和佛事活动。在吐蕃贵族近百年统治中,秦州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这也可能是麦积山沉寂的根本原因。此后,由于吐蕃入侵,麦积山石窟陷入沉寂阶段,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唐大中年间。在这种有利于佛教发展的局面下,麦积山......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