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周弘:赏识教育的先驱者

周弘:赏识教育的先驱者

【摘要】:周弘的赏识教育历程陈静周弘1966届校友。1997年8月,周弘家长学校、赏识教育培训班成立。2002年9月,周弘应邀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讲学,赏识教育首次走出国门。同年,以周弘为首的赏识教育东南亚访问讲学团,出发至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受到当地教育工作者与广大民众的热爱与追随。赏识教育发展至今,周弘以他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科学与智慧的教育思想,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

周弘的赏识教育历程

陈 静

img56

周 弘

1966届校友。毕业后,先后做过南京机床厂工人、助理工程师,南京聋哑学校副校长。

首倡赏识教育。被中央教科所特聘为家庭教育专家。现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

在国内外多次演讲,深受群众欢迎。出版《赏识你的孩子》等多部专著。

1980年6月,随着女儿婷婷出生,周弘从此开始行上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育儿的艰辛历程,不但让他把女儿婷婷从一个三岁半仍是双耳全聋的女儿培育成如今的留美博士生和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也从此走上了对于亲子教育规律的探索之路。他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总结并倡导的赏识教育,二十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学校、社区、企业及政府单位传播,将赏识教育带进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并受到了广大父母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与广泛支持。

正是这种赏识的信念与精神,彻底改变了周弘的人生。

1995年,周弘在南京地区及全国各地做了数百场题为“父母曾是教育家,捡回您遗忘的宝藏”为主题的报告会,触动了无数中国父母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同年5月,在南京报告会的现场,周弘遇到了南京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他们的心灵上产生了共鸣与碰撞,赏识教育理念也孕育而生:“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都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信念;赏识教育是让人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积极面对挫折与失败,用‘全接纳’的思维面对人生的全新态度。”

1996年,周弘为首的三个家长成立了“民间聋童教育互助组”。

1997年8月,周弘家长学校、赏识教育培训班成立。

1998年,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不但得到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周弘出任主任。

我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评价说:“赏识教育给人的是一个法宝,让你由失败走向成功,由痛苦走向幸福。岂止儿童,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甚至国家之间,都渴望赏识与成功。赏识犹如阳光滋养万物生长,而赏识教育是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1998年4月,“南京周婷婷聋童幼儿园”成立。周弘决心用这套赏识理论,向人们揭示周婷婷的成功培养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教育规律。经过几年的发展,人们已欣喜地看到,“聋童幼儿园”出现了一批像婷婷一样的早慧聋童,并被人们誉为“周婷婷现象”。

1999年,《赏识你的孩子》一书出版发行,该书轰动全国各地,并成为赏识教育在父母心中受到赞誉的长期畅销书

2001年,在送婷婷去美国读研究生后不久,周弘带着他的赏识教育研究所进驻广州至今。

2002年,台湾版《赏识你的孩子》发行,轰动全台湾,被诸多知名媒体相继报道。

2002年4月,赏识教育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2年9月,周弘应邀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讲学,赏识教育首次走出国门。引发新马两国教育界的深度反思,新加坡教育部部长专程到中国考察做赏识教育实验课题的南京江浦行知小学。

2003年,周弘父女两人同时获得全球热爱生命奖,被授予“赏识老爸”称号,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题词:“赏识孩子,热爱生命”。同年,以周弘为首的赏识教育东南亚访问讲学团,出发至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受到当地教育工作者与广大民众的热爱与追随。

2003年3月,周弘应邀为中央党校举办的全国各地市教育局长、校长培训班上课。

2003年9月,赏识教育全国第一所实验示范学校在深圳宝安中英公学挂牌。

2004、2005年间,赏识教育为湖南贫困地区捐资助教。

2005年8月,河南省移动公司组织赏识教育讲座邀请周弘讲演,创新福利方式同时亦标志赏识教育开始走进企业。

2006年2月《赏识你的孩子》英文版,在新加坡出版发行。

2008年3月,赏识教育开启构建和谐团队的春天——和谐宣言发表暨党政工团成立。

2008年3月,为了将赏识教育“家庭和谐”理念服务到全国各地更多的家庭,赏识教育研究所成立专家研发小组,在现有培训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容与结构的调整,并围绕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研发了针对“孩子快乐学习、综合素质培养”的《好孩子加油站》课程与“陪伴成人心灵成长”的《老邻居俱乐部》课程。

2008年6月,赏识教育“恳谈会”召开,赏识教育全国推广人、讲师集聚广州,赏识教育研究所也成为培养赏识教育推广人才的摇篮。

同年,印尼文《赏识你的孩子》在印尼出版发行。赏识教育走入印尼家庭,造福更多人。

2009年4月,赏识教育国际学会筹备委员会在香港成立,预计11月在香港召开首次“国际赏识教育研讨会”。

……

赏识教育发展至今,周弘以他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科学与智慧的教育思想,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赏识教育团队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学校、社区、为家长、教师、学生开展了近3 000余场赏识教育的报告会。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广东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深圳卫视、河南卫视等各大电视台播出赏识教育的专题节目。《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新加坡《联合晚报》、《家庭》、《成功》、《商界名家》、《解放日报》、《华西都市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全国各大新闻媒介对赏识教育进行了追踪采访报道,多年来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股赏识教育热潮。

现今的赏识教育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在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而周弘也从一个普通的父亲,变成为华人父母心中伟大的父亲,他也被誉为是“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被大家尊称为“赏识老爸”。

周弘的理想是:让赏识理念走进中国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和团队。赏识理念能促进每一个人的自身和谐,夫妻间的婚姻和谐,家庭中的亲子和企业中的团队和谐,它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附录一:

开启心灵的钥匙 点燃生命的火种——赏识“赏识教育”

海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蒋敦杰

我与周弘老师神交已久,却未见过面;赏识教育听说过,也没得空具体了解。海南省教育厅最近想组织赏识教育专场报告会,责成我事先做一番调研,以便最终定夺。为此,我翻开了赏识教育的书。

在远离充满激情的年代和我这种少有激情的年龄,周弘写的这本近二百页的书,是美丽人生绽放的火焰,在我眼前跳动,在我心中点燃。我确实为周弘的父爱深受感动,为他的父爱智慧而折服。赏识教育是凝聚着他的追求、智慧、艰辛探索的结晶,是展现他的个性和成功的标志,也为他奉献的父爱智慧而折服。赏识教育是凝聚着他的追求、智慧、艰辛探索的结晶,是展现他的个性和成功的标志,也是他奉献给社会的精神财富。周弘老师从对女儿周婷婷的家教开始,进而自觉地在学校、社会教育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总结出来的教育孩子的真理,平凡而又重要。像阳光、空气,它在每个人身边,天天不可缺少,却看不见、摸不着,因而被忽略。周弘老师不仅重视了,看到了,摸着了,而且用赏识教育将它提炼出来,概括出来,用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显出来,用很有震撼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让人们理解、让人信服、让人接受,很容易让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周老师那里迁移到自己教育子女的思考和实践中。比如,爱孩子平凡而重要。鲁迅有一首小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菸菟。”高尔基也曾说,爱孩子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情。为人父母又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要爱得智慧、爱得理解、爱得切近、爱得有法、爱得让孩子感动,给孩子鼓舞、激励和唤醒,很多父母却难以做到。因为,这需要高屋建瓴,需要细致入微,需要情感智慧。高屋建瓴是洞悉时代对人的发展需要,细致入微是掌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情感智慧是爱的深刻和艺术。这就是赏识教育对孩子的爱与常人爱孩子的粗细文野的区别所在。我想,一个真心爱孩子的家长,一个肯用脑子教育孩子的教师和家长,从赏识教育中得到的收获可能意想不到。或者让你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让你振聋发聩,惊叹不已;或者让你怦然心动,跃跃欲试。

周弘老师自称赏识教育是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我欣赏他自己对赏识教育的这个朴实的定位和注释。他点明了赏识教育的价值和真谛,也给我们提示:

第一,素质教育不仅是发生在学校课堂上,而且也发生在孩子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它不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是父母长辈的责任。因为,教育最忌讳不系统,不协调,没有什么比对孩子要求不一致更有害于教育的了。

第二,赏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关联,都是立足于对人的发展和对生命个体的关爱和尊重。而尊重孩子,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需要,而获得认可与欣赏,是具有健康心灵的人都具有的心理需要。更多地欣赏、肯定别人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秘诀,也是教育的秘诀。当然,赏识教育对孩子的赏识,不是简单的认可、欣赏孩子的行为。它包含对孩子被认可和欣赏需要的尊重、提升和满足;也包括对孩子探究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等多方面需要的尊重、提升和满足。

第三,赏识教育强调承认差异,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你要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必须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灵和个性差异,你才可能尊重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知之深,爱之切。赏识教育对孩子的“赏”是建立在对孩子的“识”的基础上。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点燃孩子生命火焰的火种只能操在被孩子真正认可的知心朋友手上。

第四,赏识教育确认儿童发展的内在性。人的发展,靠人自我的觉醒和努力。从个体扩大到群体乃至由人所组成的社会,一概如此。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内在发展的界定,“发展越来越被看成是一种唤醒的过程,一个激发社会大多数成员创造性力量的过程,一个释放社会大多数成员个体作用的过程。”由此可见,对每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和赏识是这个过程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就孩子个体来说,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比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鼓舞、激励和唤醒。所以我们说,在素质教育的课堂,学习不仅是求知活动,而且是学生生命存在的方式,要进行有生命体验的教学。这种有生命体验的学习,不仅包括认知活动,还包括体验活动和感悟活动。因此,赏识教育倡导的让孩子自己领悟人生的智慧,体验成长的欢乐,这不仅是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重视的理念和方法。

我赏识“赏识教育”。

附录二:

周弘:赏识之道

《成功杂志》/记者 危娜

佛陀因面壁而成正果,老子因西行而得大道。漫长岁月之修炼,为求一个圆满;坎坷生途之独行,只为一个觉悟。

而他,周弘,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如果不是因为命运的逼迫,如果不是因为苦难的冲撞,他依然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位。

但是,上天给了他考验,给了他艰难的际遇,给了他一个双耳失聪的女儿。

其实,上天给了所有人考验,给了所有人苦难,只看你寻找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

面壁,让佛陀摆脱了轮回之苦,得到了一个天堂;西行,让老子保全了真正的智慧,著述了一部经典。

而女儿的不幸,让周弘学会了承受,由此而拥有了一个父亲真正的胸怀。正是这份胸怀,让周弘开辟了一条教育的蹊径,发现了另一种人生哲学——赏识之道!

永恒的父亲

从天堂到地狱只在旦夕之间,从幸福到悲哀不过一纸之隔。一纸诊断书,残酷地告诉周弘,他的女儿婷婷是一个双耳全聋的孩子。

绝望呀!当一位满怀期望的父亲好不容易从上天手中求来一个女儿的时候,却发现得到是一份永远的遗憾。那份怅然若失,那份悲从中来。那份轰然心碎,又岂是今天手中这支笔可以书写一二?

用周弘的话来说,当得知孩子的生命残疾了,做父母的心也残缺了。泪由心出,擦也擦不尽……

绝望中,也曾想过再生一个孩子。生第二个孩子的目的,是为了照顾第一个孩子。周弘想,如果再有了一个孩子一定要告诉他,你的生命是因为你姐姐的不幸而诞临,所以请你一定一定要善待你的姐姐。

可是,一位朋友语重心长地告诉周弘:如果再生一个孩子,第一个孩子的情况会更糟糕,她会以为你抛弃了她。聋哑孩子又不会讲话,只是生命无法复制,婷婷只有一个!面对着这个独一无二的珍贵生命,周弘下定了决心,要救婷婷!

路很长很长……

周弘背着女儿一边千山万水求医问药,一边千呼万唤教女儿发音。他对朋友说,哪怕一把火把我家烧得精光,只要能让女儿喊我一声“爸爸”,我就心满意足了。

多么平凡的愿望,又是多么奢侈的愿望!要实现这个愿望,几乎要寄希望于奇迹。但是,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生命残缺了,但生命的奇迹并不因此而湮灭,而只会更具光芒。同样,残障生命所拥有的代偿功能也是无比强大的。聋哑孩子虽然听不见,但是他们拥有超凡脱俗的视觉代偿功能!

这就是上帝的仁慈,关上了一扇门,却不忘打开一扇窗。一切只在于,你是否具有足够的领悟能力。而周弘,这位伟大的父亲,一眼就觉察了上帝为女儿留下的这一扇窗,这扇窗户,引渡光明,开启心灵!

接纳女儿失聪的缺憾,发挥女儿明眸的优势。周弘以书面语言系统作支撑,带动女儿的口语能力,称之为“母语玩字法”。用这种方法,女儿不到六岁,就认识了两千多汉字。

只看人生光明面!奇迹终会诞临。不断的鼓励与赏识,女儿不但成为了书面语言上的一个强者,还通过读唇语,说出了一口别人能听得懂的普通话

看着女儿以强者的姿态回归到健全的世界,作为父亲怎能不欣喜若狂?周弘发自内心地对每一位父母说: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

赏识与接纳!一位父亲对残障女儿生命的尊重与呵护,不但照亮了女儿一生。也点燃了赏识教育的薪火。(www.chuimin.cn)

越名教而任自然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追问了半个世纪;

平民教育专家晏阳初耗费了整整一生;

近代教育大师陶行知更是竭尽心智……

然而,整整一百年过去了,中国教育仍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飞越!邓小平曾痛心地说,改革开放的最大失误在教育!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周弘,这位平凡的父亲,用他对残障女儿的满怀怜爱,悟出了解决教育问题的新途径:教育即是培养良好而自然的生命状态!

这种良好而自然的生命状态,周弘谓之为好感觉。感觉对了,才会跟着感觉走,生命在好感觉中提升,才会越走越顺。

从小失聪的婷婷,在父亲为她营造的好感觉中,不断地提升。8岁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1 000位数字;10岁发表6万字的幻想小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哑少年大学生,直至赴美国留学,拿到教育管理硕士学位。一切都因为找对了感觉,好感觉的周婷婷,生命状态一直绿油油的。

那么好感觉从何而来?舒展的生命状态又因何而生?

周弘说,一切源于对生命的赏识!每一个生命,似乎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这个世上。

因为赏识,生命豁然觉醒;因为赏识,爱扑面而来。赏识教育的全部奥秘就是:行!你能行!

竖起大拇指,说声真棒!这一条“赏识”哲学的铭文,几乎铭刻在周老师慈爱的额上,幻化成无处不在的春风。

女儿生命的徐徐成长,让周弘觉察到了现代教育的误区:我们的教育总是在用完美主义的教条,极力把孩子变成一个并不完美的生命!

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那么多的责难,那么多的苛刻,那么多打骂,那么多的消极。孩子生命的自信、自然和自尊,就是这样一点点被消磨掉了!消减一分自信,就增添一分自卑;剥夺一分自然,就强加一分呆滞,当自信、自然和自尊都被吞噬之后,生命的灵性之根也就折断了。

悲哀呀!多少孩子灵性的生命,就这样在自卑、自责和自弃的镣铐中,禁锢了一辈子。永远无法焕发出生命最珍贵的能量——内在创造力。

二十年时光转瞬而去。在与女儿共同成长的岁月中,周弘的生命与智慧也不断地成长,先是从一名工厂的普通技术员调进南京聋哑学校当了副校长,然后办起了南京婷婷聋儿学校,成了一名四处演讲传播赏识教育的专家。他开始关注更多聋哑孩子的命运,关注更多健全孩子的成长问题。

命运多么富有戏剧性。从不幸到幸运,从无助到助人,从父亲到教育学者,周弘的生命因苦难而蜕变。

有人说,周弘是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其实他更是一位觉醒的人文教育倡导者。他以培养女儿的经验为坐标,意识到中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他用他的赏识哲学告诉每一个人,教育首先是生命的觉醒和文化的觉醒,是以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体验为内涵的人文文化。

真知如水

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

赏识之言,虽然柔若柳丝,却能将心化为春水。

这就是周弘的赏识教育演讲带给人的全部感受。

那张温然而笑的脸上,隐藏着一种天然的神秘。在演讲中,他对各种事态应变自如,不固执于一端,而又常有奇异之想,他清醒的眼睛深处有一种永远的梦幻,这就是境界。

是什么样的心灵体验,造就了此刻的境界;又是怎样的人生际遇,蕴育了今天的智慧?他的讲学言语之中,深藏着怎样的魔力?让人笑着笑着哭起来,哭着哭着又含笑;心酸过后却回甜,欢欣之中泪如雨……

掌声,一次又一次地响起!父母在哭,孩子在哭;老师在哭,学生在哭,在千人的泪海中,他的笑颜仍似昨日的春天。

这就是周弘,这就是民间教育家用生命凝化的神秘魅力。

他说,生命如水,万物是神。面对着台下的听众,面对着一个个渴求智慧和能量的万物之灵,怎能不将心全部交出?

亮晶晶呀!台下的眼睛。每一颗眼睛里都藏着造物主的最高之美,而灵性是它的化身。这一切怎不让人深深敬畏,又心存感恩?

激发万物之灵,不是理想,而是信仰。周弘在演讲中,表达自己,宣泄自己,把自己的思绪和智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赏识别人,又赏识自我,世上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快乐和满足?

真理像水一样流过心灵,但从不停留。真理是一种变化,在万千变化中,你掌握了规律,也就掌握了智慧。

道可道,非常道。言已尽而意犹未尽。正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智慧,赋予了周弘以新的使命——开辟心灵!

平衡是道

到哪里去寻找通往心灵的道路?

到哪里去寻找通往幸福的道路?

到哪里去寻找通往圆满的道路?

万般道路,殊途同归。真正的大道,来自于心灵的自我领悟。

在这种自我领悟之中,周弘用静观和默识来不断打破胸中块垒,促成意境上的一次次升华。

痛苦的成功,抑或平庸的失败,都算不上人生的圆满。那么,有没有欢乐而成功的人生?

周弘说,有!并且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这阶段,只不过有许多人忘记了,只有少数人记住了,从而造就了幸福的人生。

这个阶段就是学走路!学走路就是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爬起来……无论孩子们跌倒多少次,父母们都在旁边欢欣鼓舞,坚信孩子一定能行!

赏识并不意味着溺爱,相信并不意味着盲从。赏识是在给予精神生命无限鼓励的同时,也给予肉体生命不断考验。就像父母教自己的孩子学走路,在鼓励孩子的同时,并不因为心疼孩子的跌倒,而放弃让孩子再次进行学步的尝试和探索。正是父母们这份近乎于本能的赏识,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了走路,稳健地踏上了生命的征途。

但是,这段无限鼓励和相信的过程,很快就中断了。或者父母不再相信孩子能行,或者孩子不再相信自己能行。

得不到父母承认的孩子,在痛苦中奋斗,哪怕侥幸成功,也是痛苦的成功。

得不到自我承认的孩子,在逆境前退缩,哪怕机会近在咫尺,也依然裹足不前。

两种人生皆不幸福,完全是因为骨子里的自卑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痛苦中成功的孩子,稍不留神,自卑就变成自我膨胀,“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在逆境前退缩的孩子,稍受打击,自卑就变成自弃,顾影自怜,怨天尤人。

其实,人生最大的平衡就是既不自卑,也不膨胀。于是,周弘在他的赏识教育中提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上人,要做人中人,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才美好!

道,是一种平衡,而圆满则意味着和谐。赏识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重建人性中的平衡与和谐。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平衡不代表中庸,和谐不意味重复。善待自我的自卑,不代表甘于自卑;接纳人性的弱点,不意味不完善生命。

赏识教育的最终使命,就是唤醒人性的崇高,唤醒生命的品质。就像那本古老的经典《道德经》中所说的一样:道,就是使自己身正,静候命运的安排。

全放下,为天下

全放下,为天下!一切现世的利益,所谓的权威、显赫的名声都是转瞬即逝的。但是谁主宰了中国教育,谁培养了下一代社会精英,谁塑造了民族精神,谁就真正掌握了历史,创造了未来。

百年来,由于人文精神的沦丧,弱势民族的心头积压了深深的自卑感。而赏识教育的崛起,无疑是健全素质教育的另一新途径。

教育不应该固化为教条,学习不应该僵化为模仿。真正的教育,应该用理性和爱,为心灵开辟出更有意义的智慧空间。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一位父亲给予女儿的爱,而是中国人文教育的萌芽和家庭教育的觉醒,是中国教育冲破体制束缚、摆脱功利主义的第一股洪流。

这从民间聚集的智慧,由底层诞生的高贵,像海一样有力量!

周弘这一生,尝过作为听障孩子的父亲,尝过作为事业开创人的艰辛,尝过作为精神导师的成就感。正是这一生对百般体验的百般承受,周弘才真正堪以大任。无论悲喜,休说甘苦,在人生品格与理想抱负的承启与辉衬中,那所有的艰难和不幸,之于周弘,已尽在不言中。

在采访中,周弘一次又一次感叹:生命如水。我不过是一个平凡的父亲,我能有今天,只有满心的感恩。我只想用我的一点感悟唤醒普天下还深陷在教育误区的父母和教师,还孩子们一个生命的春天。

生命如水,最高的美德就像水一样。它泽润万物而并不企望得到什么。高境界的生命如水,宽博中有刚正,温润中见清奇。

当我问周弘:过多的忍让,不委屈么?过多的背叛,不痛苦么?

他回答,感谢这些年上天给我的苦难,我先是忍受苦难,再是享受苦难,最后是化解苦难。正是苦难本身锻炼了我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想想看,我多么幸运,不但享受过苦难,还从苦难之中得到了如此多的智慧。造物主给了我那么多,让我失去一点也是应该的。

周弘接着说,我们一天到晚做这个品牌,那个品牌,有没有想过,做出人格的品牌?树立人格的品牌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吃眼前亏。你付出你的善良,善良的人就在就在你身边;你付出你的诡计,诡计多端的人就在你身旁。反正人生就是要吃点苦,看你愿吃哪种苦;反正人生都是有得失的,就看你愿意舍弃什么?

不过,千万不要把生命中的金子丢掉了!

说完周弘笑了,声如洪钟,那是心里真正干净的人,处处透着精神的豁达。

世上得失从来不在半时半刻,人间福泽也不仅仅一朝一夕,往往要以百年、数百年计,而一批又一批赏识教育的开创者们已具如此深远智慧,诚属中国教育之福。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周弘个人的教育感悟,还是东方特有的人生哲学,它让成功者回望自己的过去,让失败者内省自己的优势,让正义者宽恕自己的敌人,让失意者重建自己的信心。

赏识教育是全民族的事,应该得到赏识的是整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