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赐我力量:于出头处谋自由施岚施岚1993届校友。今天的我,回头看当年那个兴冲冲的,张望着未来的人生之路,又总迫不及待要去感受的少女,真的非常感激母校的大度和包容,感谢她保护了我自由的天性,赋予我自尊、自信,让我能为今天的人生之路做好准备。1989年,是南航附中前身“南京七中”成立四十周年,学校为了四十周年校庆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就是由我和张之洁配的话外音。广播站的成立,是桩校园盛事。......
2023-12-05
我与小红花
凌 成
凌 成
1965届校友。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副团长、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率团在国内外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难忘母校的舞台
我是七中1965届的高中毕业生。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时光转瞬已是我离开母校的第四十四个年头了。今年我们又迎来了母校建校七十五周年的盛大庆典,回顾在母校的学习和生活,真是令人思绪联翩,感慨万千,一种对母校感恩的情愫不禁油然而生。
虽然离开母校有四十多个年头,但我认为这四十多年没有辱没母校对我的培养和教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我就职于南京小红花艺术团,是该团的创始人之一,多年来,在这块培养艺术幼苗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的艺术人才,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国家的著名演奏家和国际级的艺术大师。由我指挥和训练的乐队和创作的音乐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少儿艺术大赛的金奖,我还率领小红花艺术团的小演员们几十次出访欧、亚、美的许多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掀起了阵阵“小红花”热,演出均引起了轰动,孩子们精湛的演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一代新人的精神风貌,为国争了光,扩大了江苏南京的影响,成为南京市的一张出色的文化名片,多次受到了中央及省、市政府的表彰。回顾这些历程,不由得让我对母校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无限的眷念,真是十分令人难忘,可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与当年母校对我们的培养分不开的。
我清楚地记得,在初中阶段的一次音乐考试中,我唱了一首“洪湖水浪打浪”,当时一位姓李的男音乐老师听完后,说:“你的音准和乐感很不错,跟我学二胡怎么样?”我欣然答应。李老师说琴先不要买,我们自己来做,于是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用一个铁皮罐头和竹木等材料自制了一把“土”二胡,就用这把“土”二胡,我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旅,没有想到,这也决定了我的人生道路。和李老师学习二胡时间不长,我的进步非常之快,一年多的时间我已能很像样地演奏《富马》、《良宵》等当时很热的乐曲,并能参加校艺术团的活动了。在参加校艺术团的活动中,音乐老师周启坤发现了我这个音乐苗子,他很热心地带我和陆自强同学到南艺去拜师,通过她的关系,我拜了南艺甘涛老师进一步学习专业的二胡演奏。甘涛先生是我们国家的一代弓弦大师,特别是在江南丝竹乐的演奏上更是一代宗师,造诣极深,在甘先生的教诲指点下,我的二胡演奏获得了质的飞跃,并以此为终身的职业,我现在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奏员了。母校的李老师和周启坤老师是我走上音乐道路的引路人,他们的师情和师恩令我终身难以忘怀。
母校不仅重视我们的学业,也很注重我们的课余生活,着力培养我们的特长和综合能力。学生会有文艺部和校艺团这样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学校有一个礼堂,它既是学生食堂又是全校集会的场所,礼堂有一个小小的舞台。当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它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但就是在这么一个小小的、简陋的舞台上,我们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陆自强同学曾是校文艺部的部长,我也曾任校民乐队的队长,每逢节庆日或周末,学校都要举办各种类型的文艺汇演和周末晚会。每到这时,都是我们大展身手的时机,这些活动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我们自己来操办。从策划到各种准备诸如服装、灯光、音响、布景等,都是由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那时的高三(3)班,在全校可是出了名的活跃,班上有许多吹拉弹唱和舞蹈的高手,能演出许多高难度的节目,如舞蹈《小刀会》、《丰收舞》,这在当时可是十分专业的舞蹈,还有多种器乐的独奏、合奏和独唱、对唱、合唱等。为了追求最佳的舞台效果,同学们自己导演,自己排练,自己制作舞台布景。记得在跳“丰收舞”时,为了营造新农村丰收的景象,同学们自己画了布景,片片梯田,稻浪滚滚,乡村的小屋上,炊烟袅袅,一派生机。烟的效果是由陈全洲同学躺在布景片的背后,边吸香烟边将烟从弯曲好的玻璃管中吐出来,还利用在物理课学到的电路并、串联的原理,造成了星光闪烁的效果。整个节目非常有意境,还真是那么回事呢。班上的文艺委员许桢存同学既能唱,又能跳,她的独唱《手拿碟儿敲起来》及班上的金嗓子金玉兰同学,多面手刘学祥同学的对唱《逛新城》等,在当时都是极受欢迎的节目,水准很高,放到现在,他们也可能成为大歌星呢。小小的舞台,汇集了同学们的热情、智慧和才干,极大地健康和活跃了同学们的身心。
母校的舞台啊,真的给了我们太多的欢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历练了我们的人生,我正是从母校的小舞台走向了人生的大舞台,它带给我们的是难以忘怀的情意和无限美好的记忆。
难忘怀,母校的舞台。
难忘的友谊之旅(www.chuimin.cn)
我一九六五年毕业于母校。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已过去四十多个年头了。我任职于南京小红花艺术团,这是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少儿艺术表演团体。我在这片培育艺术幼苗的园地里耕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艺术人才。多年来,我还带领着“小红花”的小演员们在世界多地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在许多国家掀起了阵阵“小红花”热,宣传了国家、宣传了南京。增进了与多国人民的友谊,扩大了江苏南京的知名度。“小红花”被称为南京这座文化名城的一张出色的文化名片,赢得了“可爱的萝卜头文化大使”、“了不起的艺术小天使”、“世界最出色的少儿艺术团”等美誉。
1993年,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应日本国际音乐交流公司的邀请,组成了南京少儿民乐团赴日本北部的岩手县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其中应岩手县政府的请求,为岩手县养老院进行了专场演出,这是一次非常特别而令人难忘的演出。
岩手县养老院坐落在群山脚下,四周绿树环绕,格外宁静,我们乘坐的大巴驶抵养老院时,医护人员早已在门口列队迎候。院长介绍说,养老院里住的多为孤寡残疾老人,院里条件虽然很好,但平时十分冷清,老人们非常寂寞。听说中国的“小红花”要来表演,早就激动了。他说,全院就像过节一样,许多医护人员自动放弃了休息,要保证每一位老人都能看精彩的演出。
当我们的小演员步入布置好的小剧场时,眼前的情景使他们一下怔住了。只见前排的老人们安静地坐在轮椅上,后面并列排列着几排活动的病床,一些危重病人躺在上面,有的还挂着药水。护理人员说,这些老人尽管行动困难,但听说中国的孩子要来演出,都固执地要求把病床移到剧场。为了防止老人们过分激动而产生意外,院方还专门成立了特别抢救小组,准备了医疗抢救器械,真是“戒备森严”。小演员们一出现,顿时引起了老人们一阵小小的喧哗。
我对孩子们说,今天的演出很有意义,一定要认真演好每一个节目。平时比较调皮的孩子此时好像懂事了,无声而迅速地做起了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帷幕拉开,演出在民乐小合奏《花好月圆》中开始,欢乐的乐曲,给老人仍带来了新鲜和兴奋。小演员接着为老人们演唱了江苏民歌《太湖美》和日本民谣《枫叶》,抒情优美的歌声强烈地感染了老人,台下响起一片欷歔声,许多老人泪流满面。小演员还为老人演奏了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古筝独奏《渔舟唱晚》和中国经典名曲《二泉映月》。娴熟的演奏技艺和优美而深沉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老人们的心,有的甚至哭出了声。一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硬是要看护人员把他扶坐起来,对着舞台竖起大拇指,虽然他说不出话来,但嘴角不停地颤动,表达他激动的心情。见此情景,小演员们也感动得哭了起来。应老人们的一再要求,小演员们又演奏了一首日本乐曲《红蜻蜓》,再次掀起感情的高潮,许多老人简直不能自已,护理人员更是不停地忙碌,为老人们擦洗泪水,抚摸胸口。小演员们跑下舞台,把一束束鲜花和从国内带去的小礼物赠送给老人们。有的老人把孩子拉到怀里,不停地哭着、说着,尽管语言不通,可大家的心是相通的。一位老人大声地喊叫起来,经翻译解说,我们知道了他是一名旧军人,他为50年前的那场战争表示歉疚,他说对不起,请原谅,愿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分别的时候到了,但仍有许多老人拉住孩子的手不让走,经护理人员反复解释,说“小红花”还要赶回去作一场演出,老人们才无奈地松开手。此时哭声一片,还能行动的老人们自动地走到门口,有的把转椅转到门口频频挥手道别,孩子们则依依不舍地走上汽车。汽车缓缓地启动了,养老院渐渐地远去,重新遮映在绿树环绕之中,我们似乎感觉到老人还在向我们挥手。平时喧闹的车厢此时却鸦雀无声,大家都还沉浸在那令人动情的一幕中。
1997年,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应美国华商总会的邀请,赴美参加香港回归祖国的盛大庆典活动。历时一个多月,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一直演到西海岸的洛杉矶,历经15个城市,演出了24场,在美国掀起了阵阵“小红花”的狂潮。观看演出的观众多为华人,他们为“小红花”的精湛演出而感到十分自豪,认为孩子们为祖国争了光。各地负责接待“小红花”的华人都兴高采烈地说,他们对“小红花”是只闻其名,未见其面,虽说凭着一股热情组织宣传和安排演出,可心里毕竟没底,担心演出效果不大。然而当“小红花”一亮相,观众都被镇住了,原定演出场次根本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但演出场次是定死的,不可能加场,一些人就开车追逐到下一个城市去看“小红花”的演出。一对美国夫妇观看了演出后,专门来到后台,找到我说:“孩子们演得太好了,真是太棒了,看到你们教育的孩子,真让我们羡慕也让我们嫉妒,联想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心里很难受”。许多观众说,在美国真是难得见到剧场里这样热烈的气氛。在旧金山演出后,旧金山市长派专人送来热情洋溢的祝贺信,将“小红花”的到来视为该市的光荣,并把“小红花”演出的当天定为旧金山“小红花”日。孩子们演到哪里,哪里的报纸和电台、电视台就掀起宣传的热潮,把“小红花”亲昵地称之为来自中国南京的“天才、神童与国宝”。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小红花”来到了美国东部美丽的港口城市波特兰市。据中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波特兰市的华人帮派较多,背景也较复杂,让我们一定注意和他们打交道要谨慎,不要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我们也挺紧张的。但演出当日却出现了令人想不到的效果,波特兰市第一次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不同信仰、不同背景的各团体华人第一次站在五星红旗下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奏响,表现了空前的团结。中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非常吃惊也非常高兴,他们说“小红花”的到来开创了当地华人工作的新局面。孩子们真是人小办大事。赴美演出的孩子们都成了小明星,演出结束后,要求与孩子们合影的家庭都排起了长队,观众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说,真是扬眉吐气,腰杆也硬了许多。
因篇幅有限,仅撷此几朵小花与校友们共享。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改革开放,使国家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感到作为中国人的光荣与自豪。
2009.3
母校赐我力量:于出头处谋自由施岚施岚1993届校友。今天的我,回头看当年那个兴冲冲的,张望着未来的人生之路,又总迫不及待要去感受的少女,真的非常感激母校的大度和包容,感谢她保护了我自由的天性,赋予我自尊、自信,让我能为今天的人生之路做好准备。1989年,是南航附中前身“南京七中”成立四十周年,学校为了四十周年校庆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就是由我和张之洁配的话外音。广播站的成立,是桩校园盛事。......
2023-12-05
浓墨圣手绘沧桑叶芳叶芳1992届校友。现为南京六中教师。课余积极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承担了理化生学生会主席职务。我理解了为什么年逾古稀的梁斌老师至今保留着我们中学时期的作文手稿,其中很多我们早已忘却,而他却如数家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经风雨七十载,浓墨圣手绘沧桑。......
2023-12-05
良好的口碑源于严谨实干——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李启东教授访谈纪录李启东1954届校友。长期从事核空气净化研究,荣获国家发明奖一项及部级科学进步奖五项。李启东,男,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通过教育部鉴定,成果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产量可达80吨,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前身是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成立于1958年,主要是培养原子能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从事有关的科学研究任务。......
2023-12-05
艺术道路上的探求者——记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王庆生教授董克信王庆生王庆生:1961届校友。上世纪90年代调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王庆生同志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爱好美术。王庆生无辜受牵连,被迫离开部队,在杭州农村一间仓库里栖身。20世纪90年代初,他奉调出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作为负责文学艺术的第一副厂长,他主要负责剧本的组织。目前他虽然从领导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却仍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懈地追求。......
2023-12-05
“学”与“教”王蒨华王蒨华1954届校友。多亏研制了机车驾驶模拟器,与社会和实践有了深一点的接触,在母校建校60周年之际,想与母校的老师和同学共同研讨如何“学”与“教”。我认为“教”主要是通过知识的讲授教学生如何“学”,“教”学生思考方法、发现问题的方法及归纳方法,学生有了正确合理的思考学习“方法”,才能够真正理解掌握你所教的知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受用一生。......
2023-12-05
超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中科院院士汪承灏汪承灏1951届校友。发表论文130篇,获国家级奖4项,科学院重要成果奖6项,200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86年任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至今,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2023-12-05
部队生活40年俞仁涛俞仁涛1960届校友。我1954年进入七中,1960年离开七中,保送进入解放军外语学院。努力工作,有所贡献离开七中后我有幸穿上军装,以后一直在部队工作,一生都献给了国防事业。但是,从中学到部队,一直比较重视身体健康,健康的身体为自己的工作和有质量的生活提供比较好的物质基础。......
2023-12-05
女指挥家郑小瑛董克信郑小瑛1941届校友。郑小瑛积极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在金陵女大,郑小瑛受到了革命的洗礼,终于在1948年底投奔解放区。不久,苏联来华的指挥家杜马舍夫在中央歌舞团开办了一个合唱指挥学习班,在全国挑选了20余名学员,郑小瑛有幸被选中,成为其中惟一的女性。走上指挥系的讲坛后,郑小瑛深感自己的不足。《苏联妇女》杂志也以“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为题,发表了专访文章。......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