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华——马特洛索夫班的骄傲承宪康徐国华1954届校友。惊悉国华病重的消息,我立即陪同学校常务副校长梁尤能同志赶赴医院看望。国华卧在病床上已昏迷,周身发黄,了解病情后,梁副校长向医院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虽经努力,但抢救无效,国华于1997年4月6日逝世,享年59岁。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朱镕基院长4月7日在国华病逝报告上批示:“英年早逝,深表哀悼,谨致吊唁,并向家属表示慰问。”1956年4月国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23-12-05
我们马特洛索夫班
陈嘉富 王道慧 屈曼怡
陈嘉富
1954届校友。江苏冶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江苏省轧钢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道慧
1954届校友。江苏省煤炭工业总公司高级工程师,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
一九四九年的春天,我们这群天真无邪的少年,从民国时期的空军子弟学校和南京市第一初级中学走到一起来了。白下路八府塘畔一座古老的院落,成了我们魂牵梦绕的母校——南京市第七中学。
解放战争的狂飙、抗美援朝的烽火、社会主义革命浪潮,推动着我们前进。东方起了火、邻家窜进狼,美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朝鲜,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唇亡齿寒,刚经历解放战争的中国人民,又举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旗,向入侵者开战。当时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青少年,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军参干,前后有三批十多名同学走向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第一线。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一位好的班主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地下革命斗争的无名英雄、七中的好校长陈震东同志,他的坚强革命斗志、崇高的革命品质和优良的革命作风,时时在影响我们,激励我们。他是校长、学校党支部书记,担任现代革命史课程的教学,还兼任我们班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班主任的工作全是他亲自管理,同学们的周记,他工作再忙也要亲自过目,对每个同学的周记都要做点评,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与同学促膝谈心。他经常到班上来听课,了解教学情况。课外活动,体育锻炼,我们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我们40多名学生的学习、思想、工作情况他了如指掌。他给我们讲授中国现代革命史,既生动又联系实际。课堂上,让同学上台朗读革命先驱方志敏同志的《可爱的中国》,让大家理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改变中国的面貌,就要起来与旧社会抗争,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立志建设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陈校长还请来了累立战功,在淮海战役中一人俘虏近400名蒋军官兵的华东一级人民战斗英雄叶春景同志做报告,战斗英雄的事迹鼓舞我们,要努力学好本领,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时时准备着。
上世纪四十年代,前苏联卫国战争中涌现出马特洛索夫,保尔·柯察金、卓娅和舒拉等英雄,他们抗击入侵者德国法西斯的英勇事迹开始在中国流传。陈校长和副班主任王煦老师组织我们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等优秀文学作品,书中的卓娅、保尔和马特洛索夫成了我们的偶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尤其是读了《普通一兵》以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革命的激情在燃烧。在回答“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的身上。学习马特洛索夫的革命精神,争取做马特洛索夫式的人,给我们冠以“马特洛索夫班”的称号吧!经过学校研究、批准,我们的愿望实现了,同学们决心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是真正的马特洛索夫班的一员。倪顺祥同学用炭笔画绘出马特洛索夫画像高高地挂在教室前面黑板的上端;“马特洛索夫的名字,我们永远记在心……”的班歌,在同学中间传开。从此,南京七中有了一个学习英雄,积极向上的“马特洛索夫班”。
马特洛索夫班同学学习努力,成绩好,进步快,这和老师教导是分不开的,我们的老师都是那么优秀可敬。声调不高,身体瘦削的胡掌珠老师,她一走上讲台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每讲一个单元,总是先把要理解的关键,需要记忆的要点交代清楚,再拓展开来详细讲解,使同学们很快抓住这个单元的核心,于是枯燥变得有趣,记忆不再困难。吉星老师的手刚劲有力,只有在设计图上才能见到,他作图的基本功更令人叫绝,几何课上他徒手画的直线、圆是绝对规范,同学们很想学,但很难达到他这样的水平,吉星老师教我们数学的时间最长,从初中二年级教到我们高中毕业。除规定的代数、几何和立体几何以外,他还自编讲义,“开小灶”为我们讲授“数学归纳法”。吉星老师讲课条理分明,讲解细致,概念明确,同学们易于理解掌握。学理工科的同学对大学的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课程总有些发怵,但我们班的同学却没感到多大的困难,这和吉星老师给大家建立良好的三维立体概念大有关系。陈德瀛老师教物理课,善于引导我们对生活实际中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指导我们阅读课外读物以提高我们对物理课的兴趣。如有一次,同学见到杂技演员用双手点亮日光灯产生了兴趣,陈老师知道以后,在课堂上照样做了一遍,然后画出线路图,详细讲解了日光灯发光原理,接线注意事项。这一课,我们难以忘怀。我们还记得,七中大操场东北方的一角,曾经种了一片冬小麦,这是生物老师给我们讲授冬小麦春化、优良品种培育的试验田,若干年后我们这些老校友返校时还念念不忘张鹏老师指导我们做试验的这块小田地。语文老师程希圣精辟讲授鲁迅先生名著《药》的神态,至今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教体育的杜志圣老师是教我的老师中最年长的一位,但是他的教学总是那么有活力。除了一般的跑、跳、投掷等课程外,一些难度大的技巧运动如跨栏、撑竿跳高,他能详细讲解,分解动作要领、亲自示范,在他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同学们也能学会。杜老师对我们班的感情特别深,每位同学毕业后的去向、日后工作、生活情况他了解得特别清楚,毕业30多年,我们班在南京大学聚会,杜老师不但一一无误地叫出每一位与会同学的名字,还说出在校时有何运动特长,比赛得到了什么名次……
师长的教导,我们至今不能忘,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回南京探亲,要去七中看看,拜访老师。每逢同学聚会,都要请老师参加、再次聆听老师们的教诲。承宪康同学在北京听到吉星老师身体不好,打电话问候老师,还给老师寄来药品。有一次王道慧同学买生日蛋糕,售货员见到满头银发的老者买这么大的蛋糕,好奇地问:“老先生,你买蛋糕送谁呀?”“送给我的老师。”“哟!这么大把年纪了,还忘不了你的老师。真了不起!”是的,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我们的成长指出了正确方向,我们终生难忘。当年马特洛索夫班班歌是周老师组织创作的,每当我们同学聚会时,首先响起的就是“我们要学习马特洛索夫的一切,度过自己光辉的一生……”鼓舞人心的班歌。如今周启坤老师已是九十高龄的长者,他还在不断地耕耘,退休以后,他写了多部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的诗、词、曲著作,每当发表一部著作,他首先想到就是我们,赠送给马特洛索夫班的同学。
马特洛索夫班的同学,既不高大,也不神奇,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青少年,他们在老师的教导下,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在英雄人物的激励下,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在“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导方针下,努力塑造自己。同学们时时不忘记自己是马特洛索夫班的一员,一切言行要为集体添彩,绝不能拖班级的后腿,课堂上如此,文体活动如此,社会活动也是如此。记得一九五四年的夏初,长江中下游暴发大洪水,抗洪形势十分严峻,市政府动员大批工人、机关干部和学生奔赴抗洪第一线。当时恰逢我们面临高考复习阶段,但全班同学毫不犹豫,响应号召,冒雨前往雨花门外红光机械厂,围堤筑坝,抗击洪水,保卫国防工厂,白天抗洪,晚上坚持复习功课备考,经过努力,工厂免受洪水的侵害,保住了国家财产,同学也通过了高考,并取得了好的成绩。
建国初期的扫盲运动中“速成识字法”的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班的同学来到大光路上的南京机床厂帮助摸底、测试,对文化程度不同的工人师傅进行科学编班,促进了“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同学们还积极地参加居民委员的读报活动,同学们每周有1~2天的晚上到居委会给居民读报,讲形势,提高城市居民的认识能力,推动扫盲运动的深入开展。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热,同学们都能按时到达居委会,他们的行动受到居民们的热烈欢迎。
解放初期七中在八府塘畔,校址较小,运动场地不够用,教学楼前只有一块小操场,学生宿舍南边有一块操场与八府塘相连,这块较大的操场也仅够部分同学做早操之用。旁侧的八府塘是一个死水塘,污水充满水塘,又脏又臭,污染环境,又占据了好大一块地盘。学校决定填平八府塘扩建运动场。大家响应号召,积极地投入填塘建场的劳动,他们用板车从十几里外的雨花台运来一车车的砂石、泥土填进池塘。人多车少,不少同学就用箩筐一担一担地挑运。骄阳似火,晒红了同学们的脸,汗水浸透了同学们的衣衫,这都算不了什么,只要用我们的劳动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再苦再累我们也承担得了。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崭新的运动场建成了。臭水塘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百米跑道,两座篮球场和新添的体操器械。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运动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喜乐融融的情景。(www.chuimin.cn)
我们的班级活动丰富多彩。有一年暑假,班委按照同学们的意见,组织了一次野营活动,地点是中山陵。出发的当天,大家在学校集中,早晨七时出发,同学们轮流拉着满载帐篷、柴、米、炊具的板车,迎着朝阳向中山陵行进,滚滚的车轮,矫健的步伐,欢乐的歌声一路伴随我们,中午十一点,队伍到达了预定的目的地——水榭,于是大家动手架起了帐篷,支起了锅架,生火做饭,一阵忙碌过后,“开饭了”,这是我们第一次亲手做的饭菜,虽然火候不到位,饭似乎不太熟,但大家吃得特别香。野营的这段日子,我们充分接触大自然,组织游览,自己安排生活,操作炊事,洗衣浆衫,相互帮助,相互照顾,深刻理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含义,品尝了互助互爱的集体生活。野营活动结束了,同学们个个都显得成熟起来了。
“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大家对体育锻炼很重视,我们知道健康的身体在保卫和建设祖国中的重要性。早晨的早操,每天一节课的体育锻炼、体育课,我们都认真参加。坚持体育锻炼,全班同学都通过劳卫制规定的各项指标;坚持体育锻炼,同学们的运动水平得到提高。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全校运动会,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运动特长,无一例外地选项参加,经过一天竞赛,我们夺得了男子100米、1 500米、200米栏、跳高、跳远和手榴弹,女子800米、手榴弹、跳远和60米栏等项目的冠军和多项奖牌,最后获得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有一年的春天,学校举行越野赛跑,地点在中山陵,起点在中山陵大道与卫岗交叉口,终点在中山陵博爱广场,中间要翻越三个陡坡和多个弯道,整个路程是一个爬山式的向上运动,这是对运动员体力和毅力的考验。经过一番拼搏,我们班参赛的陈锦涛、刘富基、李翠英、王道慧、周国靖等同学,跑在竞赛队伍的第一集团,夺得越野赛跑的团体冠军。
南京七中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七中合唱队在南京市是出了名的,在音乐老师周启坤的指导下,多次获得全市中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特等奖。我们班的丁祖钺、赵长荣、陈嘉富等是合唱队队员,有的担任过合唱队指挥。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全班同学一个不少都参加,“祖国,伟大的祖国,你像金色的太阳升起在东方……”“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优美的旋律,嘹亮的歌声,焕发出青春活力,鼓舞着人们。歌声一结束,掌声雷动,我们的演出成功了,我们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李翠英、韦兴炎的双人舞“从草原到北京”,陈良材主演的话剧“夜店”,查全禄、陈锦涛的京剧,周国靖的钢锯独奏等出色表演,同样得到一片赞扬。
高中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结束,大家面临毕业后的去向,考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的选择。陈校长和王煦老师和我们促膝交谈,让我们认识到,国家的需要,人民的寄托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各种专业都是按国家需要而设置的,尤其艰苦专业,重工业、农业更需要有志者参与,在40多名毕业生中有13名选择了地质、采矿、冶金、石油和农业等专业,有19名同学去了北京,走进了北京地质、采矿、钢铁石油、农业、师范、外语和清华等重点大学,其中有3名同学去了留苏预备班,学习一年俄语后去苏联深造。其他同学分别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外语学院、体育学院,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师范学院,福建的厦门大学,沈阳的东北工学院,安徽的合肥工业大学,南京的南京大学、农业大学和航空航天大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间又是一个甲子,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和姑娘,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爷爷奶奶级的人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历经了1955年的“肃反”,1956年的“向科学进军”,1957年的“反右”,1958年的“大跃进”,1959年的“反右倾”,“四清”,直到1966年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在洪流中摔打磨炼,最终我们都坚定地走过来了。有的同学身陷囹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爱国爱民之心不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信念不变,在马特洛索夫的革命精神鼓舞下,他们坚强地从逆境中走了出来。马特洛索夫班的同学没有人因品质问题而犯错误,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李万程同学是七中首批青年团员,团总支副书记,思想活跃,学习刻苦,工作努力,是我们班的佼佼者。大学三年级,赶上1957年的劫难,在班级支部书记任上被划为“右派”,处理极其严酷,开除团籍,留校察看,被推入共和国罪人行列。毕业离校时孤单一人,没有好友的祝福,更没有温情的送别,往后的20余年在漫长的煎熬中度过来。身受磨难,革命意志不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焕发了他的青春,他的努力,他的奋斗,使他成为一名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荣获各种级别的奖励,在他60岁,已到退休年龄的时候,还获得全国地质行业最高奖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徐国华同学,初中在南京三中就读,是一名“调皮”的学生,在三中教书的父亲为改变他的“劣性”,特地将他转到七中读高中,来到了我们班上。老师们的教导,马特洛索夫班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环境,很快让“调皮生”转变成“三好生”,他还当上班的物理课代表的职务。毕业后考上了清华大学机械系,不久入了党,提前一年毕业去学校机械厂担任厂长。他提出学校办工厂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教学是目的,生产是手段,经济是基础”,把清华大学校办工厂建成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全工教学基地。1983年被调到管理系组织筹建经济管理学院,任管理工程系副主任,从事教学工作。他讲授的“管理学基础”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他编写的“管理学”等著作,受到读者的青睐,有的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他担任了很多社会工作,作为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他对我国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他担任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马特洛索夫班的同学在教育战线上也是人才辈出。中学时代全班“老第一名”陈良材,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毕业以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是安徽建筑工程学院的副院长、党委委员、教授。林庆曾同学是南京机械制造高等专科学校的副校长。蒋焕新同学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工学院副院长。张玉绵同学是青海医学院生物系主任。承宪康同学学生时代就担任清华大学团委领导工作,毕业后留校教书,是北京市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还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职务,至今仍在作贡献。查全禄、陈春来、兰鸿志、高齐家、李翠英、周国靖、闵益礼、应孟渊、葛秀茹、吕开明和邱炳炎等同学,他们在教育战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新人,春风桃李,栋梁辈出。他们是专家学者、高级教师、教授、副教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值得一提的是邱炳炎同学,从事40多年的教育工作,秉性良善,平易近人,治学严谨,创新求实,他以慈母之心接近后进学生,创造出一套经验感化学生,变后进为先进,让全班面貌大改观。因班主任的工作成绩显著,他被评为南京市模范班主任,江苏省、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第一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登上了北京天安门观礼台。
张炘中同学原来是清华大学机械系的学生,一九五六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研究运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学校将他转到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后从事智能软件研究,他在计算机中文排版方面做出成绩,先后完成七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机械工业部科技一等奖,在国内外刊物、国际会议上发表60余篇论文。
王蒨华同学中学毕业以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学习,毕业后留校教书,搞科学研究,进行“机车模拟器”研制。她教学优良,研究工作突出,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铁道部优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授。
蔡继陶同学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机械系,先后在化工部开阳矿务局机修厂、三门峡油脂化工厂工作,他组织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现场经验丰富,先后在工厂担任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三门峡油脂机械厂总厂厂长兼党委书记,1993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克华同学是我们的班长,他一贯学习努力、工作热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被保送到苏联留学,大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并授以机械工程师。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由于他的高超科技水平和优秀的对外科技合作能力,2000年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选举张克华为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科学院士。在纪念马特洛索夫班毕业50周年的纪念刊物上,张克华同学深情地写道:时隔50年,我们更加深深地怀念母校,是母校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母校的培育,让我们掌握了为国效劳的知识;是母校把我们锻炼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可敬可爱的老师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我们今天做出的成绩是和母校七中、和敬爱的老师分不开的,让我们以最崇敬的心情道一声,谢谢您,亲爱的母校七中!谢谢您,教育培养我们成长的老师们。
在艰苦行业工作的同学,不怕苦,不畏艰,经过实践的磨炼,在各自的岗位上闪烁着光芒。铁杆“煤黑子”王道慧同学,在煤炭安全生产工作中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地深入生产第一线,称得上是煤炭安全生产的忠诚卫士,被矿工兄弟称为安全生产专家。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干了一辈子采煤,如果有来世,一定还会和你们做同学,一定还要干采煤,因为采煤是一种牺牲自己的那份阳光,能给人们带来光明的崇高职业。余启华同学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工作在地质勘探第一线,身背着行装,高举着红旗,踏上层层的山峰,满怀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丰富的宝藏。他现在已经是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党委书记、勘探公司经理、大队科技委员会主任。余启华对七中、对老师、对马特洛索夫班特别有感情,1990年、1994年、1998年、2004年以及2008年的南京同学聚会,他从不缺席,他在南京的弟弟妹妹众多,每次回南京探亲,他在短暂的假期中总要抽出时间见见老同学,每逢春节,他都挨个打电话,给同学、老师送去一份祝福。你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能一辈子在深山老林为祖国探宝找矿,这全是母校、师长和马特洛索夫班的同学给我的力量,你说能不怀念他们吗!陈嘉富和陈锦涛二人,当年为了实现中国十五年赶上英国,年产1 070万吨钢,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考上了北京钢铁学院。今天愿望实现了,他们与冶金战线的同志共同努力,使中国的钢产量不仅提前赶上英国,而近几年中国钢产量已达数亿吨,成为世界第一的钢铁大国,他们是冶金专家、高级工程师,掌管着单位的冶金技术的副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农业战线上的高鸿昌、丁祖钺、周家宏,石油战线上的王怡德、方名圩,桥梁建筑上的王周云、吴球,矿业战线上的周兴邦,医疗战线上的孙琳、张燕云、屈曼怡、许佩琳、童正本,经济界的银行大亨韩昌福、何本南,航空航天战线上的刘富基、何淦延、陆纪龙、夏开瑶、高泽迥,机械行业的倪顺祥、李延寿、李孟然、李时伟,建筑战线的傅世魁、王传如,翻译界高级翻译王名达以及工会主席陈宝雄等,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所长、办公室主任、经济师、高级经济师、群众组织的领导人。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马特洛索夫班的同学做出了成绩,即使在平凡岗位上的同学,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骄傲地说,我们是好样的。我们为有这样的母校——南京七中而骄傲,为有这样的好校长、好班主任和敬爱的老师而骄傲,为有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而骄傲。辛勤园丁培育的花朵开满园,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2009年2月
徐国华——马特洛索夫班的骄傲承宪康徐国华1954届校友。惊悉国华病重的消息,我立即陪同学校常务副校长梁尤能同志赶赴医院看望。国华卧在病床上已昏迷,周身发黄,了解病情后,梁副校长向医院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虽经努力,但抢救无效,国华于1997年4月6日逝世,享年59岁。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朱镕基院长4月7日在国华病逝报告上批示:“英年早逝,深表哀悼,谨致吊唁,并向家属表示慰问。”1956年4月国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23-12-05
玉麟印象周和平宋玉麟1965届校友。一玉麟是太仓人。今天,“松石斋”已由玉麟代表家属交政府无偿使用,使之成为“宋文治艺术馆”的一部分,艺术馆里存有一批宋老生前捐献的他的代表作品和收藏的明清字画。玉麟在画上常题“太仓玉麟”或钤上“太仓”的印记,这是他心中藏着对家乡深情的见证。娄东有派今人传,玉麟是有这个责任和这个能力的。二玉麟的成功,得益于父亲宋文治先生,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2023-12-05
五十年同窗之谊天长地久半世纪师生情怀永不相忘——记“纪念南京七中高20班校友毕业50周年茶话会”的前前后后程嘉梓高中,难以忘怀的年代五十年前我们从南京七中高中毕业了。当2006年4月16日徐君义邀请校友到江浦相聚时,参加者已达到18人。这一提议得到校友们的一致赞同,并议定在母校举行。这就是我们筹备“纪念南京七中高20班校友毕业50周年茶话会”的缘由。至此,茶话会已准备就绪,只等嘉宾到来。......
2023-12-05
在欢庆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的同时,我们也迎来了母校七中命名六十周年。我们高兴地看到七中的好传统已汇入南航附中,并不断发扬光大。在母校建校75周年之际,衷心祝愿南航附中在新世纪更创辉煌,把学校建成火热、和谐的师生共同家园,锻造出一支更加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各类人才。母校也是我心中温暖、永久的“鸟巢”,将会飞出无数的小小鸟,飞向祖国各方,飞得更高、更远。......
2023-12-05
加强教研组建设为附中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李承惕李承惕原南航附中高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45年,担任学校数学教研组长,所在教研组多次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经过“青蓝工程”培养的前几批教师,目前都是附中数学教学的中坚力量,为附中可持续发展准备了人才。正因为学校领导的关心,全组老师的努力,我校数学教研组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为我校创省市重点中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愿附中今后得到更大的发展。......
2023-12-05
愿做追梦的人韩金龙韩金龙原我校体育教师。中日友好是一件易说难做的事。以世博会事务总长中村利雄为主的50余人,加上南京市原副市长张连发一行5人专程赴会祝贺。征得中日友好著名人士200余人的签名,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亲手将签名旗帜赠送中国奥组委官员。......
2023-12-05
献给我的母校陈周耀陈周耀2000届校友。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我挚爱的母校——南航附中,迎来了她七十五岁的生日。七十五年风雨兼程,七十五年桃李满园,身为一名永远的附中人,我衷心祝福母校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因为我们是直升,我们在附中的时间是整整六年。是附中给予了我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感恩母校,故土之情,令人终身难忘;感恩师长,父母之情,更令人终身眷念。......
2023-12-05
感谢母校何淑娟何淑娟1995届校友。来自母校徐老师一个关于校庆的电话,打破了原来平静的思绪。在母校的日子里,我得到了各位老师无私的帮助和教导。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大家都记得今年校庆的时候,也是曹老师从教二十年的纪念,我们已经约好一起替曹老师庆祝。感谢母校,给了我这样好的老师,这样好的同学,教会我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