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通信业女专家王萍:从人民军队走出的故事

通信业女专家王萍:从人民军队走出的故事

【摘要】:从人民军队中走出的通信业女专家——王萍徐彬王萍1950年参军,在部队任文化教员。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化作出了贡献,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应王萍校友之约,我很快找到她的家。这样她便成为当时七中参军参干中为数不多的一名女学生,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从人民军队中走出的通信业女专家——王萍

徐 彬

王 萍

1950年参军,在部队任文化教员。1954年考入南京第三军械学校,学习“雷达、导航”专业。1957年毕业分配到四机部7865技术处工作。1995年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工作。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化作出了贡献,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曾担任国际移动通信技术协会秘书长。

远洋风景小区是坐落在北京二环路上西直门附近的一个高档小区。这里高楼林立环境幽静,小区内绿树成荫,处处整洁,儿童活动区、社区活动中心等各种设施齐全,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好环境。应王萍校友之约,我很快找到她的家。一见面,一位精神饱满、风度翩翩的女同志便出现在我面前。她很健谈,因是母校来的校友,当然首先的话题便是南京七中在她心中的记忆。她告诉我:当时自己家就在七中校址——八府塘附近,初中是在七中读的书。1950年的一天,学校组织学生到五台山体育场听报告,内容是控诉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时犯下的滔天罪行,战火已经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中国人民的安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听完报告后,她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决心投笔从戎,报效祖国,于是主动报名参军。这样她便成为当时七中参军参干中为数不多的一名女学生,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她笑着告诉我:因为当时南京交通落后,市内少有公共汽车,她家中也没有自行车,15岁的她就是骑在大人的肩膀上被送到了部队。来到部队后,担任教员,整天和战士们一块儿出操、军训,教战士们识字、唱歌,和大家打成一片,很受战友的欢迎和爱戴。由于工作出色,1954年,在部队首长的推荐和批准下,她考入了位于南京的第三军械学校(现在南京理工大学),学习“雷达、电视、导航”专业,这在当时可是最前沿的科学啊!1957年,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我国的一级保密厂——四机部786厂担任技术工作;1961年调到四机部科技司技术发展处工作。她告诉我:部队的生活培养了自己坚强的性格,学校的学习,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www.chuimin.cn)

这时,外面的大门打开了,王萍校友的先生走了进来。因为我们已在电话联系时交谈过,互致问候后,他就回到自己的房间,让我的采访继续下去。我笑着问王萍:“您和您先生是怎样认识的?”王萍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一张照片给我看:这是一个用有机玻璃制作的扇形精致镜框,里面镶嵌着一张“彩色”照片——一位扎着牛角辫,身着军装,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徽和军功章的英姿飒爽的女战士微笑地注视着我,她是那样的甜美和端庄,恬静、幽雅的样子不禁使我仔仔细细地端详起来——“这是我在部队时的照片,”王萍告诉我。她笑着说:“无论在部队,还是军校,自己不乏许多追求者,我都一一谢绝了,当时,自己决心学校毕业以后再谈恋爱。我和先生是在一次去镇江时的火车上邂逅的,以后发展下去,两人风风雨雨,一直走到今天。”我算了算,两位“有情人”已相濡以沫地走过了“金婚”时代。我在心中默默地祝福他们永远健康、幸福!

“1995年,我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工作,应该说,这是我事业的高峰期。以后我一直从事通信专业标准化工作,并担任高级工程师。”王萍校友接着说:“在各级主管领导的帮助下,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各有关通信专业厂、所、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先后组织编制过各种通信终端、系统及主要元器件等国标、军标、行标。因此,也荣获过国家科技一等奖、部级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她笑着告诉我:“有人说我是‘女强人’,其实,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有工作狂的老太太罢了。生活和工作中都碰到过许多困难,但我能勇敢地面对,想办法克服。‘严格、认真、坚持不懈’是我的工作准则,而在工作中接受挑战是感到最快乐的事,一个项目完成后,我又会立即投入到另一个项目中,这样,使自己永不停步。从1995年到1999年,我和相关单位合作,先后组织召开了通信行业四次高科技技术交流暨演示会,探索‘标准化改革开放之路’,编制‘手机电池三项国家标准’等,我和所里的同事们一起进行各项高科技活动,为我国通信行业的标准化作出了贡献。香港回归前,我应邀去香港和英国,和他们的专家合作,在“华讯传通有限公司”的支持帮助下,组建了‘国际移动通信技术协会’,担任秘书长的工作。在他们编制和出版的《通信专刊》上,至今我还是编辑部特约顾问,著名的美国‘英特尔公司’在上海召开专业会议,还邀请我作为‘特约贵宾’参会。”

不知不觉中,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起身告辞时,提议在她家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拍下了她的近照。她执意要送我到西直门地铁站。北京的二月,仍是寒冬料峭,离开温暖如春的房间,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西直门大道上,仍感到阵阵寒意。我默默注视着这位已70余岁的老校友,想到她年轻时的美丽倩影以及她告诉我的许许多多动人的事迹,心中油然升起无限的敬佩和尊敬!挥手告别时,我一直目送着她,她的背影离我越来越远,而她在我心中却越来越高大,越来越高大……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