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茶饮料加工实例-软饮料工艺学

茶饮料加工实例-软饮料工艺学

【摘要】:主要用碳酸氢钠调节饮料的pH值,用量为0.005%时,茶饮料的pH值正好为6.0±0.2。

8.5 茶饮料加工实例

随着茶饮料的发展,各种花色品种的茶饮料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消费市场上。为阐明不同茶饮料的具体生产技术,本节以红茶饮料、薏仁大麦复合茶饮料为例,对其生产工艺、操作要点等具体工艺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8.5.1 红茶饮料

【工艺流程】

【工艺要点】

(1)茶叶 最常用的是红碎茶中的叶茶、碎茶、片茶或细末茶,也可选用条索细紧、匀整,色泽乌润或棕红的小种红茶或功夫红茶。要求红茶原料品质优良,不含杂质,无霉变,无异味。

(2)浸提 一般茶水比例为1∶20,温度保持在100~110℃,浸提时间30min,浸提时适当搅拌,可保证浸提充分。浸提时茶叶一般置于网袋或吊篮中,以起到粗滤的作用。

(3)过滤 常用双联过滤器或板框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去除茶汤中的残余茶渣及悬浮物等杂质。

(4)离心 将过滤后的红茶汤经迅速冷却,促使茶乳酪形成,再经离心分离茶乳,得澄清透明,色泽棕红,香气浓郁的红茶汤。将茶汤暂存于洁净的贮罐中,于冷凉处缓存。

(5)调配 根据每6kg红茶原料生产1000kg茶饮料计算,添加甜蜜素2.8kg、柠檬酸钠1kg、蔗糖30kg、山梨酸钾0.5kg、三聚磷酸钾0.2kg。各种添加剂分别溶解后加入茶汤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得到色、香、味俱佳的红茶饮料半成品

(6)均质 在25MPa的压力下进行均质处理,将饮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微细化,并使各种添加剂与茶汁充分混合而浑然一体,提高饮料的稳定性。

(7)杀菌 采用UHT杀菌,杀菌温度115℃,时间15s,并冷却到90℃。

(8)灌装 常采用热灌装,包装容器为PET瓶,灌装后迅速封盖,并经倒瓶机进行二次杀菌后冷却到常温。

(9)检验 对茶饮料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包括感官、理化、卫生及稳定性指标检验,若都能达到要求,则抽样批次产品均为合格产品,可以出厂上市销售。

8.5.2 薏仁大麦复合茶饮料(www.chuimin.cn)

【工艺流程】

【工艺要点】

(1)水质要求 生产茶饮料,水中的金属离子易与茶多酚结合生成沉淀,故要求浸提用水符合茶饮料生产的要求,不得含有铁、锰离子。

(2)浸提 选用当年的三级绿茶、去壳的薏仁及大麦为原料,将绿茶粉碎为0.3~0.5cm左右的碎末,薏仁和大麦均破碎为0.1cm左右的颗粒。浸提时料水比为1∶60,温度80℃,时间15min。搅拌提取,转速30~40r/min。

(3)转沉与过滤 茶饮料在低温下易产生冷后浑,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去除沉淀和转溶。但由于去除沉淀和转溶过程同时去掉了部分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等风味物质,往往使茶饮料变得淡薄无味或滋味不纯,所以工艺过程中除严格控制茶叶的浸提参数外,还采取将茶汤快速冷却、低温转沉,然后通过高速离心、过滤等方法将沉淀去除。操作条件为:冷却温度4℃、转沉时间30min、离心速度2500r/min、抽滤真空度0.06~0.08MPa。

(4)饮料pH值 茶饮料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高不宜形成茶乳,但促进茶多酚的氧化,汤色加深,影响色泽。主要用碳酸氢钠调节饮料的pH值,用量为0.005%时,茶饮料的pH值正好为6.0±0.2。当复合茶饮料的pH值为6.0±0.2时,饮料的风味和口感最佳。

(5)调配 按照配方要求,添加各种辅料,搅拌均匀。配方为:云雾绿茶0.6%,薏仁0.2%,大麦0.3%,蔗糖3%,碳酸氢钠0.005%,异抗坏血酸钠、甘氨酸、β-环糊精、绿茶香精、大麦香精、蜂蜜香精等适量。选用绿茶香精、大麦香精、蜂蜜香精三种香精复合,使产品既具有绿茶的清新,又有大麦的麦香和蜂蜜回甘的复合滋味。

(6)杀菌、灌装 采用超高温瞬时杀菌,避免出现因长时间高温而产生的熟汤味。杀菌温度135℃,时间15s,杀菌后冷却到85~90℃进行热灌装,并经倒瓶杀菌后冷却至常温。

(7)检验 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出库销售,要求产品茶多酚质量浓度≥600mg/L,咖啡因质量浓度≥90mg/L,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以20℃折光计)≥3.25°Bx,pH值为6.0±0.2。

思考题

1.茶饮料分为哪几类,有哪些功能性?

2.简述茶饮料(茶汤)的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

3.简述碳酸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

4.简述复(混)合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