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政策抉择

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政策抉择

【摘要】:据了解,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的投资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世界银行贷款,二是国债资金,三是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批准山西省从全省销售的煤炭和电力中征收的水资源补偿费。然而,黄河水千辛万苦引来后,这一皆大欢喜的局面并未出现。据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万家寨引黄局经过多次提升引来的黄河水,每立方米成本价已超过5元;再经呼延水厂处理,最后送到用户家中,仅成本价就在每立方米8元左右。

第二节 政策抉择的科学化与合理性

☞考查知识点与考察目标

识记:政策抉择科学化的含义与基本功能

理解:政策抉择的基本原则,政策抉择科学化的基本要求与表现形式

应用:运用公共政策相关理论,分析本案例中特定政策抉择的背景和过程,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经验与启示,并探讨如何才能做到决策抉择过程的科学化和合理性

过百亿引水工程“被”闲置背后[2]

2006年4月,在总投资103亿元、历时10年建成的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入晋”一期工程建成通水2年多后,由于建设规模偏大、供水区用水量增长缓慢,最终造成水价偏高、老百姓用不起高价黄河水,实际引水量不到原设计引水量的二分之一,工程能力被大量闲置。

巨资引来黄河水

山西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省份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3.8亿立方米,居全国倒数第二位;全省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为381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为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省水资源严重缺乏问题,山西省和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决定规划实施号称中国最大的引水工程——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工程从黄河大北干流万家寨水库取水,经偏关、平鲁、神池、宁武、静乐、娄烦、古交,到太原呼延村,贯穿山西省北中部地区,分别解决太原、朔州和大同三个主要工业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工程由万家寨水利枢纽、总干线、南干线、连接段和北干线组成。引黄工程是一项高难度、高科技的引水项目。工程线路总长452.4公里,其中,总干线44.4公里,南干线101.7公里,连接段139.4公里,北干线166.9公里。设计年引水总量12亿立方米,其中每年向太原市供水6.4亿立方米,向朔州市和大同市供水5.6亿立方米。而堪称“世界第一引水隧洞”的南干线7号隧洞长达43.5公里,比英吉利海峡隧洞还要长。

按照工程最初设计方案,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建设总干线、南干线和连接段,设计引水量每年6.4亿立方米,解决制约太原市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二期工程建设向朔州和大同市输水的北干线,设计引水量每年5.6亿立方米。据了解,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的投资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世界银行贷款,二是国债资金,三是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批准山西省从全省销售的煤炭电力中征收的水资源补偿费。其中,世行贷款为3.2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6亿多元),国债资金12.9亿元,水资源补偿费63.66亿元。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所引黄河水扬程高达636米,需经五级泵站提升,并需穿越隧道等,才能到达太原市。部分工程建设难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1993年,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开始实施,历时10年的艰苦努力,工程在2003年10月建成,并于10月26日开始向太原市供水。同时,由于“引黄”水需进行加压、消毒等处理才能进入城市管网,与这一工程配套建设的还有太原市呼延水厂。据一期工程规划,这一水厂设计日处理能力40万立方米、总投资13亿多元,也已全部建成。

水价过高

按有关部门当初的设想,“引黄入晋”一期工程建成后,引来的黄河水将很快把太原市每天大量超采的地下水置换出来,从而使太原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尽快得到遏制。然而,黄河水千辛万苦引来后,这一皆大欢喜的局面并未出现。据万家寨引黄局(简称“引黄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这一工程自从投入运行之时起就已具备向太原市年引水3.2亿立方米的能力,但是,截至2005年8月初,工程实际累计引来的黄河水,不过1.36亿立方米,其中实际供给太原市的仅有8300多万立方米,还有5000多万立方米在汾河水库里面存着。

据了解,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水价高是主要原因。据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万家寨引黄局经过多次提升引来的黄河水,每立方米成本价已超过5元;再经呼延水厂处理,最后送到用户家中,仅成本价就在每立方米8元左右。这一水价不仅远远超出了当地平均每立方米不到3元的综合水价,也远远超出当地城市居民和企业的可承受能力。(www.chuimin.cn)

具体说,对于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引来的黄河水,引黄局以每立方米2.28元的价格卖给山西省黄河供水公司;黄河供水公司的呼延水厂处理后,再以每立方米2.5元的价格卖给太原市自来水公司;太原市自来水公司通过城市管网仍以每立方米2.5元的价格卖给最终用户。在这一连串交易中,引黄工程管理局每引1立方米黄河水,亏损大约3元;黄河供水公司每处理1立方米黄河水,亏损1.6到1.7元;太原市自来水公司把水卖给最终用户,每1立方米也要亏损1.5元左右。这就形成了连环亏损的结果:引黄局引水越多,亏损越多;黄河供水公司处理引黄水越多,亏损也越多;自来水公司供水越多,亏损同样越多。

另外,偏高的水价,也使得太原市关闭自备水井的工作困难重重,相当部分企事业单位,仍以种种理由,坚持开采每立方米成本只需1.5元左右的地下水,造成太原市地下水超采的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意料之外

引水工程建设规模究竟需要多大,供水区需水量预测是关键。然而,据了解,投资高达百亿元的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其供水区需水量预测,竟然不是在工程开工前,而是在工程开工已经将近两年后才进行的。

按照原电力工业部天津勘测设计院的预测,太原市2000年的城市需水量将从1993年的3.43亿立方米增加到5.14亿立方米,到2010年将增加到7.37亿立方米,因此,“引黄”一期工程每年3.2亿立方米的引水量,加上本地可供水量,大致也只能满足太原市到2008年的用水需求。但实际上,由于太原市城市节水工作力度加大,以及工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原因,直到2003年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时为止,太原市城市居民和工业的用水量一直维持在1993年3.43亿立方米这一最高水平线以下,并未出现预期增长,从而使得工程设计引水规模客观上偏大。如此一来,工程实际引水量过小,缺乏规模效益,拉高了引水的单位成本,最终使得引来的黄河水成了“天价水”。

据了解,仅仅从2003年10月到2005年年底,山西省黄河供水公司累计亏损就已达1.2亿元。与此同时,自从开始供“引黄”水后,太原市自来水公司从过去的盈利大户一下变成了亏损大户:2004年,公司从上年盈利2000多万元突变为亏损3000多万元,2005年亏损则超过1亿元。如果没有财政大量补贴,黄河供水公司和太原市自来水公司,运转都将难以为继。

尽管水价严重倒挂,引水单位万家寨引黄局运转仍比较正常。个中原因主要是由于按照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的批复,山西省从全省销售的电力和煤炭中专项征收“水资源补偿费”,用于支撑万家寨引黄局的正常运转。事实上,据山西省物价局商品价格处有关领导介绍,为了使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山西省准备出台“万家寨太原供水区水价制定办法”,打算今后引黄工程引来的黄河水,其单位成本与当地居民及城市工业企业所能承受的综合水价之间的差价,继续用这笔专项资金来补偿,以使工程能保证按时还清贷款。

☞情景模拟

假如您是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相关政策抉择主体,您将如何组织该政策抉择过程,以确保政策方案必要的科学化与合理性?

☞案例思考

1.依据公共政策相关理论,本案例所反映的主要是一个什么公共政策现象或事件?

2.什么是政策抉择的科学化?为实现政策科学化,政策抉择过程一般应该实现哪些基本要求?

3.结合国情与案例材料,分析案例中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政策抉择过程的基本运行特征与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