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红色旅游基本依托国内游客,国际游客所占市场份额较小红色旅游的旅游结构中以国内旅游占绝对优势。因此,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应着眼于国内旅游市场,也可以服务于国际市场。红色旅游地的游客职业构成也以干部、军人、学生为主。因此,红色旅游的游客行为是以观光游览、精神体验和接受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由于红色旅游活动的内容和目的有别于其他旅游活动,因而政治性因素对游客行为变化会产生明显影响。......
2023-12-05
二、对西藏旅游的描述与分析
西藏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对大多数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西藏旅游业也因此取得了平稳的发展。2006年以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西藏旅游”热,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
1963—1979年青藏铁路从西宁修到格尔木,并于1984年开始运营。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始施工,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努力,于2005年10月12日全线贯通,2006年7月1日,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同时开通至拉萨的列车,青藏铁路正式开始运营。青藏铁路北起西宁,南至拉萨,全长1 956公里,跨越青海、西藏两省区。青藏铁路的开通,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缓解了西藏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运力不足的困境,较好地解决了入藏难的问题。青藏铁路的开通,为“西藏旅游”热的形成和西藏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近年来西藏旅游总体情况
随着国内旅游热的升温,受西藏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前往西藏旅游的人群也络绎不绝,2004年旅游接待人次首次超过100万大关,以后逐年平稳增长,尤其2006年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游客入藏观光、摄影、登山、科考和探险,而且青藏铁路途经青海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昆仑山、羌塘大草原、纳木错等自然景区景点,青藏铁路沿线本身就是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旅游风景线,吸引着游客的目光。西藏近年来旅游总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1 西藏旅游业总体发展情况汇总表[37]
从近年来西藏旅游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西藏旅游业正处于稳定发展的良好时期,尤其是2006年青藏铁路的开通,为“西藏旅游”热提供了经济、安全、便捷、稳定的交通运输保障,使2007年西藏旅游有一个较大的突破:旅游总人数首次超过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8.5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首次超过10%,达到14.2%的水平。
2.近几年西藏旅游饭店业主要经济指标[38]
西藏旅游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入藏旅游人数的增加上,还体现在旅游服务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业绩以及旅游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经济指标上。下面针对西藏旅游饭店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其近几年的总体经营情况。
表2-2 西藏星级饭店主要经济指标(1)
从西藏星级饭店的主要经济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西藏2006年全部星级饭店数量有所减少,但三星及三星级以上中高星级饭店的数量是增加的,这说明西藏的星级饭店的硬件设施设备和软件服务水平还是有所提高的,这可以进一步从星级饭店客房数、床位数以及固定资产总额等指标上得到印证。2005、2006年西藏星级饭店的客房数和床位数都分别较上年有所增加,这说明西藏星级饭店的服务接待能力在持续稳步增长;而在固定资产总额这一经济指标上,2006年比2005年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增长率达到14.59%,剔除5%~7%的客房数、床位数等服务接待能力增长产生的影响外,说明西藏星级饭店在内部服务设施上相对来说有比较大程度的改观。
表2-3 西藏星级饭店主要经济指标(2)
① 客房出租数的计算为客房间数×客房出租率。
② 客房年出租间天数的计算为客房出租数×365。
图 西藏星级饭店客房年出租数和旅游总人数对比分析(www.chuimin.cn)
青藏铁路开通后每年入藏旅游人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2006年西藏旅游总人数达到245万,比2005年增长38.89%,但西藏星级饭店客房数较上年增长幅度很小,客房出租率还有所下降,由此推算出的客房出租天数和客房年出租间天数都较以前年度有所下降,这说明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入藏游客入住在非星级饭店、帐篷或是藏民家中。不考虑游客为深度体验西藏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而不入住星级饭店的因素,从星级饭店经营角度来说,西藏星级饭店应该通过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饭店的知名度,并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改善饭店淡季客房出租情况,提高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
表2-4 西藏星级饭店主要经济指标(3)
① 平均房价的计算为营业收入/客房年出租间天数。
②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为营业收入/从业人数。
从近几年西藏星级饭店的经营效益指标看,平均房价和营业收入指标的增长幅度很小,仅有不足4%的增长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不足5%,并没有和入藏旅游人数一样呈现较大程度的增长趋势。从星级饭店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需要深入挖掘星级饭店内部管理潜力,从改善设备设施和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星级饭店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二)西藏旅游的影响和作用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尤其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复杂,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震撼人心,人文景观具有民族特色,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极度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应在重点保护西藏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适度发展西藏旅游。
西藏旅游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为保护西藏旅游资源提供了资金
近些年来西藏旅游平稳发展,尤其是“西藏旅游”热兴起后,前往西藏旅游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们在西藏自治区游览过程中发生的住宿、餐饮、交通、门票、购物以及娱乐等各方面的支出都构成西藏的旅游收入,成为西藏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收入的增加,不仅使西藏旅游从业人员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了明显的改观,而且也为西藏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以西藏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布达拉宫为例,2007年前11个月的旅游接待人数已经达到101.3万人次[39],以每人100元门票价格为标准,粗略计算布达拉宫一年的门票收入至少应该在1亿元以上,这部分门票收入有相当比例将用于布达拉宫内佛堂经殿的日常维修和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从而为保护布达拉宫这一人类伟大建筑提供了资金支持。
2.提高了保护旅游资源的认识
在不断发展西藏旅游的过程中,人们对如何保护旅游资源、促进西藏旅游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逐步有了更深刻、系统的认识。以布达拉宫为例,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每天参观游览布达拉宫的人流如织,人们很快意识到川流不息的人群对布达拉宫的建筑和经卷、壁画等都将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如在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内,过多游客在宫内逗留,使土木结构的古老建筑在同一时间承载过重,不但会造成椽子木下垂或开裂、折断,墙体下沉或鼓闪、松动等,而且对地基也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威胁。经多方论证,布达拉宫从2003年起将每天的接待人数限定在2300人,黄金周期间增加300张浮动门票以满足旅游需求。同时为有效分流游客,减少旺季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对布达拉宫旅游接待产生的巨大压力,布达拉宫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门票淡旺季差异价格,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旅游旺季,门票价格200元/张;每年11月1日至第二年4月30日为旅游淡季,门票价格100元/张[40]。
3.促进西藏社会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西藏旅游也正与现代文明发生着悄然融合,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西藏旅游资源进行宣传和营销,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西藏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正逐渐揭开西藏神秘的面纱,对西藏有了更为直观、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那儿不仅有传统文明的深深烙印,也有现代文明的足迹;不仅有寺庙、毡房,也有高楼大厦;不仅有酥油茶、牦牛肉等传统饮食,也有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文化。
4.深入挖掘西藏旅游资源
尽管西藏的自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旅游景区景点大多位置偏僻遥远,且地处高海拔地区,含氧量低,紫外线照射强,对游客的身体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在旅游景点相对集中的自治区首府拉萨,游览活动以参观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大昭寺等为主,使得游客产生“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印象。为弥补西藏境内旅游景区景点布局分散的缺憾,需要深入挖掘西藏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婚庆、食物品尝、服饰穿着、歌舞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以提高旅游项目的趣味性,丰富西藏旅游资源。
“西藏旅游”热的兴起带动了西藏旅游业乃至西藏各行业的全面发展,不仅与食、宿、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相关的餐馆、饭店、交通等各行业取得可喜的业绩,而且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行业,如邮电、旅游商品加工等也迎来了发展良机,使西藏确立了合理的“三二一”型产业结构。西藏旅游业正成为西藏发展速度最快的支柱产业,在振兴西藏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藏旅游”经过4~5年的飞速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向游客适度展示西藏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更应该深入挖掘西藏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增强游客对西藏旅游的全面认识。
有关流行语折射的旅游文化的文章
(二) 红色旅游基本依托国内游客,国际游客所占市场份额较小红色旅游的旅游结构中以国内旅游占绝对优势。因此,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应着眼于国内旅游市场,也可以服务于国际市场。红色旅游地的游客职业构成也以干部、军人、学生为主。因此,红色旅游的游客行为是以观光游览、精神体验和接受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由于红色旅游活动的内容和目的有别于其他旅游活动,因而政治性因素对游客行为变化会产生明显影响。......
2023-12-05
同时红色旅游带来的客源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相关产业,从而扩大了扶贫和就业效果。如何有效保护老区的特有文化、提高老区人民的思想意识也是当前坚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023-12-05
从北京和上海两大机构评选出的上述旅游及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流行语所反映的旅游现象中,我们发现其中既包括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新产品,也包括旅游方式、旅游政策,以及各种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旅游事件。该组数据遥遥领先,占总额的50%,是旅游流行语反映最多的旅游现象。......
2023-12-05
在十大主流媒体流行语评选刚刚推出之际,某些媒体就开始评选旅游类流行语。其中,“假日经济”、“黄金周”、“带薪休假制”均属于宏观领域的大趋势,它们如此集中地反映在旅游领域中,说明了旅游在该年度主流事件与焦点问题中的重要性。与此相类似,上海文新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连续几年公布了各类流行语。......
2023-12-05
纳入旅游文化集丛的流行语涉及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机构、旅游热点、旅游管理、旅游法律法规等许多旅游领域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些问题统称为旅游文化。旅游是参与人数众多、涉及领域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
2023-12-05
笔者曾比较并分析了“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及研究状况在国内外的不同情况[10]。从本研究来看,所使用的概念是旅游文化的广义概念,所关注的问题也是将旅游总体上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考察。......
2023-12-05
很多地方把红色旅游列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2004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和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正式出台。2005年2月22日《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正式颁布实施。这一纲要是对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促使红色旅游的发展更加迅猛。......
2023-12-05
红色旅游兴起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社会长久以来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公民情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以参观游览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旅游又恰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部分,这样一来,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相对于其他旅游产品而言,非但不会因为大气候等原因出现大的下滑,相反会因为纪念日以及节庆而瞬间增长,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