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无风周行:探寻陶艺的乐趣与技艺

无风周行:探寻陶艺的乐趣与技艺

【摘要】:埴埏何以为乐附近有一个新开的陶艺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馆名“陶艺”,那就不是真的制作,而是去体验乐趣,于是本来实用的技术就成了高雅的艺术。也没有说到泥片包在瓦桶上的时候,还要用力和水拍打使熟,并不是包上就成,而拍打用力也是很累的,不像艺术那么轻巧。

埴埏何以为乐

附近有一个新开的陶艺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馆名“陶艺”,那就不是真的制作,而是去体验乐趣,于是本来实用的技术就成了高雅的艺术。仿佛满街的茶艺馆,茶而成了艺,便成为表演,在种种乔獐作智的延宕和规矩中,“茶”已经是次要的事情,“喝”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鸠占鹊巢的是“艺”,俗人如我总不耐烦这套,喝茶就喝茶,直奔主题便是。

看到制陶,不由得想起做瓦,做瓦也算是传统技艺,来源是很早的,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中《陶埏第七》记载制瓦方法,说“先以圆桶为模骨,外画四条界”,然后“用铁线弦弓”划泥一片,“似揭纸而起,周包圆桶之上”等等,与我当年在农村的做法并无不同,只是他在说到原料时,只是说“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没有说到对于真正的制瓦者来说,踩泥使熟才是最苦的事情,因为要牵了硕大的水牛一圈一圈地踩,足陷泥中,泥越粘拔脚越难,特别是还得小心翼翼,大水牛一翘尾巴,就要奋不顾身急急地用畚箕去接牛粪,否则牛粪入泥泥便不粘,不粘在割泥片时就会断开。也没有说到泥片包在瓦桶上的时候,还要用力和水拍打使熟,并不是包上就成,而拍打用力也是很累的,不像艺术那么轻巧。至于书后所画的做瓦图像,倒让我想起当年披星戴月在一个小平坝上牵牛踩泥、和水做瓦和砍柴烧窑的日子,尽管画中三人合作,而我只是一人。(www.chuimin.cn)

说实在话,尽管在这种工艺中也是延续了千年以上的“艺”,但那时绝没有发思古之幽情的兴趣和躲开现代喧嚣求清静的闲情,那种浑身是水满脸沾泥的日子,绝不是如今笑盈盈乐呵呵在陶艺馆里玩泥巴,唯一刻骨铭心到如今的,只是透澈心脾的饿,因为农村人都知道,踩泥打瓦是极容易饿的活计,偏偏那时粮食远不够饱餐。把生产制作当作消闲娱乐,本来是一种想像的境界,大凡有钱有闲的时候,常常是有这种闲情逸致的,就像鱼肉过剩的时候要吃野菜,雕梁画栋看惯的时候要去农村,现在好多地方旅游都有所谓的“农家乐”,其实哪里是农村人的乐,分明是城里人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