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马艳丽:美丽天赋与努力的成功秘诀

马艳丽:美丽天赋与努力的成功秘诀

【摘要】:因受伤无缘比赛场的马艳丽,在他人的说服动员下,去了大上海散心。面对女领队,马艳丽将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马艳丽回了家,可上海时装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招收新模特的女领队却犯了难。拿到了冠军,马艳丽自然喜出望外,与此同时,马艳丽拿到冠军的消息很快在国内外传开。马艳丽总结自己的优点,最为突出的是有头脑,不盲从。马艳丽的事业走上了更为正规的道路,迅猛向前发展。马艳丽是第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

著名模特马艳丽:漂亮、天赋、机遇、努力,是我的成功秘诀。

“人生中,在某一方面败北并不等于满盘皆输,关键是要打起勇气,进军新的领域,在自己更适合的领域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马艳丽

马艳丽是从运动场走上t形台的。

你也许不相信,t形台上美若天仙的马艳丽当年是地地道道的乡下姑娘,只不过她的父亲在当地算得上一个文化人,是一名中学教师。

最初,马艳丽是因为个子太高而被“逼”上运动员之路的。10岁的时候,她已经长成了一节 62米的“傻”大个儿。做中学老师的父亲运用他从书本上得来的所有学问的总和,来为他的女儿做着未来的设计。对于与马艳丽一起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乡亲来说,身高腿长的最好出路莫过于当运动员了。这也是她父亲在她身上寄托的理想。

果然,从10岁到11岁,一年的时间里,马艳丽连跳几级,从乡里跳到县里,从县里又跳到市里,她高挑的个头儿令她一路闯关,成了周口市体工大队的一名专职排球运动员。

16岁时,马艳丽由排球场转到水上皮划艇运动项目,已经亭亭玉立的少女,那出众的美貌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但是,所有想多看她两眼的异性,无一例外地都惨遭冷眼“封杀”。户外水上运动晒得她猴似的又黑又瘦,闲暇时她沉默寡语,偶尔开启尊口,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带着火药味,既冲且狠,令男士们纷纷望而生畏,备感受伤!

“带刺的黑玫瑰”称号从此不胫而走。

转眼就到全运会了,马艳丽满怀信心一边训练一边期待着。遗憾的是马艳丽连1993年的第七届全运会的入场券都没得到。赛前过大的运动量使她扭伤了脚,不得不中止参赛。

别的队友都到运动场上实现理想去了,马艳丽被困在后方绕着自己团团转。她看到镜子里自己的脸黝黑黝黑,像一块点不着的湿煤炭,看不到一丝幸运的火光,看不到一丁点希望。除了失败的沮丧,没有别的东西。可惜,“黑玫瑰”满身的“刺儿”没有地方怒放,没有地方施展。

因受伤无缘比赛场的马艳丽,在他人的说服动员下,去了大上海散心。这是在1993年年底。虽说是第一次从中原河南来到缤纷十足的上海,马艳丽却提不起兴致,她闷闷不乐地在商场里胡乱逛游,琳琅满目的商品并不能斑斓她暗淡的眼神。

“楼上正在招聘模特,你想不想去试试?”一家商场里的服务员蓦然拦住了皱眉蹙额的马艳丽问她。模特?马艳丽以前倒是听说过这个词,但自己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她摇了摇头。“你瞧,你这么高的个头儿,身材又这么好,去试试又何妨?”服务员继续游说。

就这样,马艳丽真的被说动上了楼。面对女领队,马艳丽将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道完身世报上名,并不把事情放在心上,马艳丽就返回了河南乡下老家。

马艳丽回了家,可上海时装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招收新模特的女领队却犯了难。因为该公司有规定,招收范围只限上海市内,而马艳丽没有上海户口。招她,不符合规定;不招她,又不免遗憾——在领队此前见到的所有报名者中,马艳丽各方面条件都首屈一指。

回到父母身边的马艳丽几乎忘了上海之行,她的眉头继续拧着,不知道自己的伤势何时才能好转。离开皮划艇队吧,可七八年的汗水一朝割舍谈何容易。她的目光继续在运动之路上延伸,报喜鸟却从另一条路上飞来了——上海决定破例招收她这个“外地人”。(www.chuimin.cn)

在大家“去试一试”的劝慰下,1994年年初,对运动场依依不舍又感觉已没有多少希望的马艳丽提着简单的行装,到上海的公司来报到了。自此,马艳丽的生命就行驶在另一条轨道上了。

初到上海的马艳丽变得更加沉默。虽然公司破例录用了她,可似乎是天外之音的上海话她却一时难以适应,马艳丽常常走出旁若无人聊天的上海同事们的方言“包围圈”,退居一旁,像一只独自舔着自己伤口的小羊羔。

与做运动员相比,生活的清苦并没有太大改观,每月300元的工资除了吃饭还要交房租。马艳丽恐怕今生都不会忘记,在初到上海的那一年里自己的窘迫,为了省钱,她先后搬了七八次家。一间没有她高的阁楼,马艳丽在里面弯着腰上楼梯,弓着背作息起居,而这里,竟然是她住的时间最长的地方。

语言的隔阂,蜗居的环境,并没有影响马艳丽对于模特工作的热情。“马艳丽人品不错!”凡是与马艳丽有过接触的上海人,几乎众口一词,有口皆碑。除了马艳丽的先天优越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她自然质朴的河南人的性格,为她立足上海提供了空间。凭此,马艳丽赢来了许多机会。从名模之首到更广阔舞台上的“演员”。

1995年,上海举办首届国际时装大奖赛,在t形天桥上刚刚来来回回训练了不到一年的马艳丽受命担纲“主演”——她担起了公司拿奖牌的重任。

马艳丽有些发慌,她觉得身边队友都比她走得时间长并且走得好,但公司却坚定地推荐她报名参赛。面对迫在眉睫的“大战”,马艳丽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加班加点走台步!要知道,这一场国际性质的时装比赛的重要性,一点儿也不亚于她曾经因受伤而未能进入的那次全国运动会。

1995年的上海首届国际时装大赛,马艳丽在地区与全国性的两项预赛中,拿了两个亚军,最后决赛时却“锁定乾坤”似的拿到了冠军。

拿到了冠军,马艳丽自然喜出望外,与此同时,马艳丽拿到冠军的消息很快在国内外传开。一匹黑马,一步登天!

美女如云的模特界,先是干得好后又嫁得好的人大有人在。不能否认,有些美女仅仅把天桥看成是通往富商大亨怀抱的跳板!渴望好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本也无可厚非,但美女马艳丽在风光无限的模特圈打拼了近十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条。

马艳丽总结自己的优点,最为突出的是有头脑,不盲从。她为自己做的种种选择成为这个结论的最好佐证:在她获得国际大奖赛冠军红遍整个上海滩的时候,有人建议她的事业高峰应该定在北京!马艳丽知道自己能在上海打开局面已经相当不易,况且她非常不想离开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上海公司,但接下来的几年里,马艳丽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公司非全职的模特经纪公司,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她的事业向更高处发展。

1997年,以事业为重的马艳丽终于不再犹豫,接受了北京新丝路模特公司的邀请,成为这家公司签约的第一位首席模特。马艳丽的事业走上了更为正规的道路,迅猛向前发展。1998年、1999年,在由上百名专家参加评估的“中国十大名模”排名中,马艳丽连续两届位居全国模特评比之首。马艳丽是第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

1997年,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想——乡下女孩儿希望将来有很多很多漂亮服装的梦,马艳丽选择了进纺织大学学习时装设计专业。

紧接着,1999年和2000年年底,马艳丽推出了自己的时装品牌makyma,并举办了两次规模盛大的春夏服装展示会,马艳丽的名字开始跻身服装设计师行列。

现在的马艳丽,是许多女孩子眼中的时尚领袖,可多年以前,她却是个又黑又瘦的乡下姑娘。漂亮,天赋,机遇加上努力,马艳丽说,这就是她的成功秘诀。更为难得的是,她没有在一条道上走到黑,试想一下,如果她一味地在她并不擅长的运动项目上花时间,花精力,那么等待她的不仅是运动生涯上的停滞不前,而且很可能是她一生的一败涂地,哪会有一代名模的“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