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心理与人体健康:心理生理学的重要性

心理与人体健康:心理生理学的重要性

【摘要】:心理与人体健康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一门研究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新科学———心理生理学,应运而生,且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医学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是受其精神与心理状况影响的。有50%的疾病是由精神与心理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因此,经常保持自己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事。要保护健康,延年益寿,就必须不断调节,平衡心理状态,预防由于心理的失调而导致健康受损与疾病的发生。

心理与人体健康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一门研究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新科学———心理生理学,应运而生,且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医学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是受其精神与心理状况影响的。有50%的疾病是由精神与心理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病、神经官能症、胃溃疡、慢性肝炎、支气管哮喘、糖尿病以及癌症等,大多与紧张、烦恼、悲伤、惊恐、焦虑、沮丧、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研究与临床观察证明,一切外在情况与心理变化,在肌体内部都会产生相应的反映。如:长期不良的情绪与心理,会在大脑皮层内形成病态“兴奋灶”,从而对皮层下的中枢发生影响,对人体的某些内脏器官产生抑制作用,使机体发生病变,诱使疾病的来临。中国医学就把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看成是致病的重要原因,《黄帝内经》中说:“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所谓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还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情绪与心理对健康的影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如当我们正津津有味地吃饭时,突然接到不幸的消息,顿时便使食欲全消,难以下咽,并感到胃部胀闷。因此,经常保持自己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事。

所谓健康的心理,是指个人活动要保持积极状态,适应各种环境,并经受得住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是很正确与科学的。

现今世界是一个快节奏、多信息、高效率的社会,竞争意识是当代人所具有的一个心理特征,加以客观上的种种不利条件,诸如生活环境差、工作障碍多,社会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都会使当代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并发展为心理疲劳,促使疾病的发生。

善于从被动的精神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精神状态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因此,就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积极的调节,使之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

感情转移:在遇到困难、挫折、失败、烦恼状态的环境时,善于转移注意力,暂避开这些不利因素,向有利于感情与情绪健康的方向转移,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多交朋友:多参加社会活动,避免把自己闭锁起来。要善于与人交流思想感情,以获取感情的共鸣与轻松感。

自知之明:多看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并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谦让,虚心,甘当配角。(www.chuimin.cn)

量力而行:面对生活实际,对不可能办到的事,不可要求过高、过急,且不可强求、硬拼、蛮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防止发生不切实际的幻想,避免使自己处于一事无成、心灰意懒的消极感觉之中。

兴趣广泛: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使自己兴趣多样化。如吟诗、作画、钓鱼、养鸟、弹琴、下棋、打球、学气功,打太极拳等都不妨涉猎,使自己心境始终处于积极、乐观的状态。

宽宏大量:遇事要冷静、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对人和善、善于容万家之见。

随遇而安:波折困难、病魔纠缠、婚姻不幸、工作困难、生活艰辛及天灾人祸,都难避免。当陷入这样一种不良的心态与环境时,就要善于处理对待。要随遇而安,尽力使这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消失与转化。

目标感:要有较长期的奋斗目标与计划,使自己每天处于一种追求的气氛之中,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这样心境才充实,愉快。

总之,心理疲劳催人老。要保护健康,延年益寿,就必须不断调节,平衡心理状态,预防由于心理的失调而导致健康受损与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