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人体运动要确定观测对象及观测坐标系。在人体运动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是直角坐标系。常用的直角坐标系有三种:一维坐标系:直线运动,沿着一个方向运动,如一百米跑、游泳等。视频跟踪法是应用视频对人体的运动进行跟踪、捕捉和分析。图3-18摄影观察法人体运动属于非刚体运动的范畴,具有高度的非线性特点。......
2023-06-21
脚:人体的第二心脏
脚是人们行走与承重的器官,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运动脚趾有助于大脑的健康,把脚掌看作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趾活动少了,是腰痛等一系列“文明病”的病因之一。因此,要使身心健康,就应多动脚趾、多行走,让脚经常处于灵活状态。此外,一些科学家还认为脚与上呼吸道黏膜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旦脚着了凉,便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振抗能力削弱,易患感冒等疾病。其实,脚与全身健康的密切关系早在1400多年前就被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注意并提出“足下暖”的科学见解,认为脚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引起胃痛、腰腿痛、男子阳痿、女子行经腰痛、月经不调等疾病。其实,脚部及下肢的某些疾病,与脚部缺乏运动直接有关,那些腿部肌肉发达,腰膝健壮有力、脚弓富有弹性的人们,常常是使脚部处于经常运动状态中的人,因此要使脚底肌肉、筋膜、韧带、穴位、神经末梢更多地接触砂土草地与凹凸不平的卵石路面,并使之反射地调整人体全身功能,从而发挥保健、防病以及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与功效。
从老年医学、运动学来说,中国有句养生俗语:“人老腿先衰”、“腿勤人长寿”。确实,腿部灵活与否,往往是一个人是否衰老的一个信号,而腿与脚总相依相伴着,腿带动着脚,脚牵引着腿。衰老为什么先从腿开始,这是由于人体衰老时,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为脂肪所代替,不断失去造血功能,使骨头得不到良好营养,骨质因此缺胶而变得疏松、脆弱,影响神经调节的灵度,肌肉也因而变得干枯,失去光泽与弹性。一些著名的心脏病学家在为老年人诊病时,注意检查病人的腿,并认为腿肌肉坚实的人,必有一颗强壮的心脏,反之亦然。腿脚不勤、活动减少,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必然减弱,血液循环减慢,器官也逐渐萎缩、退化。人到45岁以后,腿部肌肉逐渐松弛。因此,中年时起注意脚腿的锻炼很重要,所以我国有养生之道中提出“安步当车”,“饭后百步走”其用意都是为了锻炼脚腿的。所谓“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视伤血”也是从反面提倡多运动脚腿的道理。
脚的锻炼方法很多:
健身走,这是一项大众化的体育锻炼活动,已成为当今十分流行的好方法,它不受场地、设备等条件限制,安全、简便,尤其对中老年人,更不失为一种十分有益的锻炼脚腿运动。国外科学家有一报告曾谈到上世纪80年代孩子的脚腿在逐渐退化着,其原因是车辆的发达,孩子们减少了步行的机会。健身走是调整人体代谢的“天然药物”,它对改善心脏功能,预防与推迟老年人常见的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发生十分有效,被认为是“强心的法宝”。成年人中某些肥胖症者,如每天坚持健身走一小时,减肥效果是很明显的。健身走男女老幼皆宜,但要注意科学方法,要有正确的姿势。我国有一句健身谚语:“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其中“行如风”即走路姿势应是步伐有力,挺胸昂首,举步稳重,犹如风行般劲疾。据医学专家们研究,在进行健身走的全过程应是全身放松,步幅均匀,呼吸自然,步态稳定,双臂应随步态自然摆动,身体始终保持平衡,速度适中。一般地说,老年人或体质较差者,每分钟以80步为宜,中青年人每分钟不少于100步。每天散步时间为20至60分钟,以身上微微出汗四肢发热为度。快速步行较适宜于中青年人,以每小时行走5~7千米,达到心率70%至85%为宜。
跑步:这是人们防病治病,增强体魄的一项健身活动,特别是慢跑更是风靡世界各国,并为中老年人所喜爱。中医学认为,人之所以不染病,全仗气血畅通,阴阳平衡,气血,即内在“元气”,它沿着一条无形的渠道循行全身,这些“渠道”便是经络。经络通则健,不通则痛,内通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的二十经络,分别通达人的指(趾)端,故四肢常动,便可活动十二经络,从而刺激内脏,并使大脑产生良好反应,而跑步便是四肢处于活动状况的一项健身手段。跑步对人体健康可以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预防动脉硬化、改善血液循环和锻炼保护心脏的功能。
骑车:自行车是当今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是一项健身的运动机械,目前我国已有五亿人骑车。骑车可使双腿不停地踩蹬、转动,对活动关节,加速心脏转动,增强血管壁弹性和血流量有好处。实践证明,经常骑车的人比不骑车的人患心血管病者减少一半,对经常伏案的人来说,骑车更是十分有效的、经济的一项健身手段。(www.chuimin.cn)
踢毽子:这是一项寓游戏、锻炼、比赛于一体的锻炼活动。它通过脚的活动,使全身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都处于活跃状态,可提高人们的肺活量、增强弹跳力、耐久力以及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
退步走:这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项别致的健身运动,推行这种退步走的锻炼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向后的活动量和调节躯干俯仰不平衡状况,预防驼背等现象的发生;它可以使腰部、背部、肌肉有规律收缩与松弛,改善腰部血液循环,促进腰部组织的新陈代谢。
水中跑步:这是最近有的科学家提出的一项健身活动。因为水中阻力比空气阻力大12~14倍,运动量大,但不剧烈,如长期坚持下去,对减肥,健身大有好处。
舞蹈:它集艺术、娱乐、运动一身,可以给人带来美育、心育、体育的熏陶。舞蹈不但适宜中青年人,也适宜于老年人。它介于步行与慢跑之间,以舞代步,随着舞曲的节奏旋律起舞,对松弛大脑、降低血压,消除神经衰弱症状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如跳上两小时的舞,就有近万步数,行程约2000多米,从运动量、强度、速度来看,不觉疲劳而有轻松、舒适之感,相似打了几套太极拳。近年来舞蹈从交谊舞发展为迪斯科舞,逐渐形成热潮。据一些科学家测定,人们在跳迪斯科舞时,每跳15分钟(约三支曲子)收集一次呼出的气体并进行成分分析,心率则由遥控的仪器来测定,其运动量相当于长跑8~9千米/每小时,游泳45~50米/每分钟,骑自行车20~ 25千米/小时等,其健身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论述脚的保健不能不涉及脚的“保姆”———鞋子,穿鞋是否科学卫生,对脚的影响颇大。据生理学研究表明,人脚在28~30℃之间最感舒服,低于此会影响血液循环,我国俗语中有“寒从脚底起”之说。脚的皮肤在鞋中的湿气散发量为20~ 50克/小时,为了使出汗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就要使鞋的湿气尽快透散出去,否则脚会变凉易感风寒而引起脚病。
有关人体奥秘与保健的文章
观测人体运动要确定观测对象及观测坐标系。在人体运动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是直角坐标系。常用的直角坐标系有三种:一维坐标系:直线运动,沿着一个方向运动,如一百米跑、游泳等。视频跟踪法是应用视频对人体的运动进行跟踪、捕捉和分析。图3-18摄影观察法人体运动属于非刚体运动的范畴,具有高度的非线性特点。......
2023-06-21
运动使骨的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得以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随着形态结构的变化,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抗折、抗压和抗扭转方面都有提高,这无疑对于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的提高都有好处。(二)肌肉与运动1.肌肉的结构和成分人体骨骼肌约有600余块,绝大多数附着于骨骼上。肌腹内分布有运动神经末梢,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动经此传至肌肉,支配肌肉活动。训练水平高的肌肉参加收缩活动的肌纤维可达到90%。......
2023-11-01
运动特征是指物体的运动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时空特征。通常把人体或器械的重心点作为质点,重心运动轨迹就是人体或器械的运动轨迹。路程只表明人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短,并不表明运动的方向。在跑步中,人体运动的长度都是按路程度量的,以完成规定的路程所需时间的确定。......
2023-06-21
氧化过程需要不断消耗O2,同时不断产生CO2,所以,氧的供应是实现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把组织代谢中产生的CO2扩散入血液,从而使动脉血静脉化。由此可见,从氧的运输角度来看,呼吸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三者构成了人体的氧运输系统。在人体运动中,肌肉收缩做功必然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供给依赖氧运输系统,因此人体运动与氧运输系统关系密切。图2-3-1氧运输系统示意图......
2023-11-22
运动可以提高脂质代谢过程,使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降低,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症的发生。体重超重、脂肪超量是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隐患。人体内脂肪贮量很大,脂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氧化供能,也是长时间肌肉运动的主要能源。研究表明,运动可加强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剧烈运动时,肌肉内的CP含量迅速减少,而ATP含量变化不大。......
2023-11-01
例如体重为50公斤的人乘坐电梯开始向上运动,到达一定速度之前,体重会变得比50公斤重。这是因为人类的体重与电梯向下的惯性力相加,超过了50公斤。属小型游禽,全长约40厘米。汤山位于南京中山门以东约28公里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泉眼群集,终年泉水汩汩,热气腾腾。汤山因泉而得名,因泉而著名。其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在内皮外面有一薄层结缔组织。......
2023-08-01
人体机械运动受人的意识支配,是思维这一高级运动的外部表现和直接目的;人体机械运动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等生物学因素的控制、调节和制约。由于人体结构是多环节的链式机构,因此人体机械运动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达到预定目标所进行的运动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人体的一切运动离不开肌肉的收缩,人体借助骨骼与关节的密切配合,产生了形体的无穷变化以及移动。......
2023-06-21
一般生理学与临床工作者均根据氧的消耗量来计算体内产热的情况,此方法称为间接热量计测热法。总之,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有直接热量计与间接热量计测热法两种。从测定的人体能量消耗的速率不仅可以了解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并且对于某些内分泌腺的疾病也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