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揭秘人体奥秘与保健,为您呈现的梦幻变形图画

揭秘人体奥秘与保健,为您呈现的梦幻变形图画

【摘要】:克库勒这一创举一直被传为科学史上的美谈。自然科学家在梦境中创造了许多奇迹,许多才华出众的艺术家、作家,也不乏类似的“创造梦”。曾被誉为“乐圣”的法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两百多首乐曲,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梦境中构思的。科学家揭示其奥秘认为梦是受着个人动机、思维、记忆和性格的影响与制约的。

梦境:人体内心的变形图画

梦境是人体内心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思想意识的变形图画,是被梳理过、扬弃过的感觉与印象。它曲折地透露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和命运、际遇,反映着人们现有的生活,以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憧憬与追求。有些梦境,看似荒唐,却表现着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

法国著名化学家奥古斯特·克库勒为寻找一种复杂的化学物质—苯分子的结构式,夜以继日奋战,仍然解不开其中之谜。有一天夜晚,精疲力竭的克库勒坐在火炉旁睡着了。朦胧中,他仿佛看到火苗在魔术似地变换着,一忽儿像条蛇,一忽儿又像原子。突然,那条十分活跃的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非常别致的圆圈,接着又在他们面前急速旋转,且直冲他而来,这突然的情景把克库勒从梦中惊醒,等他平静下来,回味着刚才发生的梦境时,茅塞顿开。他立即从“火蛇圆舞”的启示中恍然大悟,写出了苯的六角形结构式,并思路大开,一口气攻下了这个假设的推论。克库勒这一创举一直被传为科学史上的美谈。美国科学家古法义,专门从事橡胶研究,一次梦境中一人告诉他,在天然橡胶中加入硫磺之后,可使橡胶变软且富弹性,他醒后即进行试验,终于在世界上首次创造了硫化橡胶。发明家爱迪生一辈子有发明1328项。他说,在有限的睡眠时间里,他一直梦见自己在创造发明。勒奈·笛卡尔是现代科学思想之父,关于他的方法论,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在1619年的一个夜晚,从三个不连贯的梦境中构思成功的。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为了确定化学元素周期表,花了很长时间苦苦思索,最后的方案也是借助梦境完成的。马西亚斯也是在梦境中发现许多超导体。(www.chuimin.cn)

自然科学家在梦境中创造了许多奇迹,许多才华出众的艺术家、作家,也不乏类似的“创造梦”。这在我国古典诗词、戏剧电影中也屡见不鲜。“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助想象翅膀在梦境中经历瑰丽、美好的神仙世界,寄托自己渴望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思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用梦境来抒发自己对收复北方失地的盼望心情、爱国的壮志与宏伟的胸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诗人辛弃疾通过梦境书写了自己深沉的爱国热情及壮志未酬的抱负,表现了不可屈服的民族激愤和精忠意志。曹雪芹的《红楼梦》用“梦幻”作为此书立意的要旨,正如书的开卷所说的“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故将其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撰此《石头记》。”书中不少重要事件、情节、深邃的哲理都通过梦境来表现:宝玉游太虚幻境是在梦中,贾瑞毙命于淫是在梦中,秦可卿喻示凤姐是在梦中,黛玉谢世也在梦中。曾被誉为“乐圣”的法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两百多首乐曲,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梦境中构思的。

梦境之谜何在?科学家揭示其奥秘认为梦是受着个人动机、思维、记忆和性格的影响与制约的。那些长期专心致志从事研究与创作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大脑皮层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兴奋中心,在这一中心“仓库”贮存着为创造发明、创作所需要的足够量的信息。因此,即使在夜间睡眠的状态下,大脑皮层某些负责这项工作的细胞仍处于兴奋、活跃的境地而继续思考着白天的工作。在夜阑人静时,白天冥思苦想的大脑一旦松弛,潜伏着的灵感与预感———人的大脑所特有的高级思维状态得以乘“虚”而入,这时,许多创造、发明等奇迹便在脑中清晰地呈现出来。当然,这种“创造梦”、“创作梦”,绝不是任何人都能具有的,只有那些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日积月累,并贮藏着大量有价值信息素材的人才能拥有,才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而获得机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