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古城往事:阆中的风水之镇

古城往事:阆中的风水之镇

【摘要】:风水之镇阆中的历史,从当地出土文物来看,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留存下来的老城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此地众山众水汇聚,似万邦纳贡,形成“九龙朝圣”之势。袁天罡完成皇命之后,因留恋这里的山水地象,遂留居于此,在盘龙山建占星台,研究天象。也许,正是得益于这位中国风水学鼻祖的规划,阆中才得以风水之向建镇,历经百年而风貌犹存。

风水之镇

阆中的历史,从当地出土文物来看,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尚书·禹贡》云:禹分中国为九州,阆中属梁州;至商朝,属巴方;在周朝,属巴子国。公元314年,秦惠文王置八郡,在阆中筑城建县。由此,阆中县载入秦国三十一县的史册里。其中,除隋初避文帝父杨忠之讳,改阆中为阆内县外,二千三百多年来,阆中之名一直未变。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留存下来的老城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古镇的设计格局规整,以西街、北街交接处为中心,主干向东南西北辐射,正应“天心十道”之喻,穿插其间的是长长短短、肥肥瘦瘦的几十条小巷。街道巧借地势,东西向的多而长,南北向的少而短,但无论身处何方向,抬眼望去,都与远山相对。小巷两侧是顺其而上的古建筑,高低错落比邻接踵。这别有设计的建筑群落,绝非朝夕得以筑成。据《古今图书集成》597卷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曾有一位观星象的人报告说,西南千里之外有帝王之气。太宗害怕皇位难保,令袁天罡到西南测步王气。袁天罡由长安测步到阆中,果见盘龙山雄伟绵延,山上树木葱郁,云蒸霞蔚,护送龙脉的嘉陵江,活跃奔腾至此,销声匿迹。此地众山众水汇聚,似万邦纳贡,形成“九龙朝圣”之势。袁天罡于是命人凿断今锯山垭盘龙山的抬头龙脉,据说那里至今还留有“锯痕”。袁天罡完成皇命之后,因留恋这里的山水地象,遂留居于此,在盘龙山建占星台,研究天象。也许,正是得益于这位中国风水学鼻祖的规划,阆中才得以风水之向建镇,历经百年而风貌犹存。劈龙脉虽是野史小传,但阆中还真没有出过惊世骇俗的人物,安居乐业的当地人便将曾驻守过七年而死后安葬于此的张飞作为英雄来祭拜,立庙祭祀,即张桓侯祠(在唐以前称“张飞庙”,明代称“雄威庙”,清嘉庆年间才称“桓侯祠”),时至今日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www.chuimin.cn)

2005年8月6日,四川阆中古城,基督教堂。

阆中经历的年代固然悠远,但其长年养在四合之势的群山中,地理位置险塞,与外界过往亦不频密,进而难以跟上中原文化演进的脚步;但另一方面,相对独立的生活氛围,却催生出当地浓烈的宗教意识。中国的道教、印度的佛教、还有发源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以及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纷纷汇聚于此,圈地建筑,传教论道,在这一相对稳定的地域中,培养出一批批各自相安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