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的爷爷奶奶们沿着城墙根儿一字排开;卖鱼的老汉硬是在人群脚下支开了一个小摊;平价剃头铺子,靠着里墙边儿摆开躺椅;擦鞋的女子们在瓮城里展开集团作业;时常还能见到一个中年人摆旧书摊,算是最安静的一个地摊儿了。然而遗憾的是,荆州的古城墙始终没有成为引人瞩目的旅游热点,也许是它的山水城池无法满足游客的猎奇心,也许是它的文化古韵跟不上社会浮华的快节奏。......
2023-12-04
弹丸之地的近代风云
甘国宝画像。从乾隆二十年开始,甘国宝相继任贵州威宁、浙江温州、闽粤南澳总兵,功勋卓著。1938年的大洪水把甘家大院淹到一米多高,屋倒墙塌,位于文儒巷的甘国宝故居就这样被水吞没了。
绝少有地方能像福州的三坊七巷一样,随便一脚踏下去,你的脚印就必然和某一位风云人物的足迹重合。
这里,“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走过,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始人沈葆桢走过,功勋卓著的九门提督甘国宝走过,翻译《天演论》的启蒙思想家严复走过,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走过,中国报界先驱林白水走过……
郁达夫说,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皆“钟鸣鼎食之家”的地方。到了近代,在中西文化的激烈冲撞中,积聚了上千年士大夫传统的三坊七巷迸发出异常热烈的色彩,以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为代表的一批近代人杰,以他们的强国梦想和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让这片方寸之地的脉搏,同近代中国的莫测风云紧密相连。
从福州最繁华的商业区东街口踏入三坊七巷,最先进入游人眼帘的,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觉民故居——杨桥巷17号大厝。大厝的一边是福州人流如织的东百大厦,一边是近年落成的时尚社区“衣锦华庭”。落寞的外表下,是它风云激荡的往昔。如今大厝最初的主人是谁已无从知晓,可查证的是,林家从林觉民的曾祖父——一个别号叫崧甫的男人起,就开始了在这座大厝里的世居生涯。
1887年,林觉民诞生在这里的朱门灰瓦下。13岁的林觉民在家庭的期望下应童子试时,提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然后转身走出考场。两年后,林觉民进入全闽大学堂学习,自号“抖飞”。他还在今天的吉庇路办阅报所,放置《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供同乡翻阅。他曾在锦巷做过一次题为《挽救垂危之中国》的演讲,针砭时弊,慷慨激昂,全闽大学堂的一名学监听后,喟然长叹:“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1907年,林觉民负笈东渡日本求学,并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同在东京留学的,还有林觉民的堂兄弟林尹民和家住宫巷的同乡林文。
彼时,革命党人正筹备武装起义,“三林”积极参与。1911年,广州起义前夕,林文赶赴香港参与起义筹备,林尹民留日运输武器军火,林觉民则回福建选拔志士壮大起义队伍。林觉民随后带着召集来的二十余人从福州马尾登船前往香港。那时,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已有身孕。
抵达香港后,在广州起义前夕,抱着赴死的信念,林觉民给三坊七巷家中的爱妻写下遗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做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起义中,林觉民一路奋战,后力竭被俘,慷慨就义。林尹民和林文亦为广州起义而捐躯。
消息传到福州,林家为避免满门抄斩,匆忙卖掉大厝避祸他处。历史的不幸,却更加丰富了这大厝的色彩。将林家老屋买下的人叫谢銮恩,他的孙女谢婉莹,后来称冰心,小时候就在这房子里居住。79岁时,冰心写下《我的故乡》一文,仔细描写了这座房子。冰心的父亲谢葆璋,17岁时成为天津水师学堂的第一届驾驶班学生。后来他作为“来远”舰上的枪炮官参加了甲午海战。1927年,谢葆璋被任命为民国海军次长。(www.chuimin.cn)
而和冰心一样照耀文坛的另一位闽籍才女林徽因,也和这大厝关系密切。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林觉民的堂兄。
在林氏子弟受教的私塾里,曾先后来过两位林姓先生——林白水和林纾。1903年,林白水创办《中国白话报》。13年后,这位中国报业先驱为军阀所害。林纾则在1895年参加了公车上书,并从此成为中国新文化的先驱人物,先后译述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40多部世界名著,为国人打开了一扇西方文学之窗。
林纾进京会试时结识了同乡林旭。戊戌变法失败后,林旭被害,时年只有23岁,是戊戌六君子中最年轻的一位。林旭的妻子沈鹊应,也是福建船政大臣、两江总督沈葆桢的孙女,悲伤之中,坠楼自尽。林旭的家,就在杨桥巷南侧的郎官巷内。
同住郎官巷的还有晚年的严复,这位近代启蒙思想家住在如今的郎官巷16号。1866年的秋天,“求是堂艺局”(后称“福建船政学堂”)开始在福州城内张榜招生,严复成为第一届学生,学航海驾驶。
同在船政学堂就学的,还有后来成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詹天佑、著名造船专家魏翰、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等。在甲午海战参战的10艘舰艇中,船政学堂学生任舰长的有9名,他们之中的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在此役中壮烈殉国。
说到船政学堂,就不能不提到中国近代海军创始人沈葆桢。央视播放的电视剧《船政风云》中,即将离闽的左宗棠为请丁忧在家的沈葆桢“出山”主持船政,“三顾茅庐”。电视剧的“茅庐”,即沈家大院——三坊七巷里的宫巷11号大厝。
1866年10月,沈葆桢接管船政,在福州马尾购地200亩,建马尾船厂。同时创办船政学堂。这不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近代中国工业与海军人才摇篮”也由此诞生。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二女婿,林则徐的三子林聪彝和大女婿刘齐衔、三女婿郑葆中的家也都在宫巷中,郑家与沈家相对,刘家与沈家相邻。
在文儒坊19号门前,牌子上写着“林则徐母亲故居”。林则徐本人故居不在三坊七巷。文儒坊19号也是抗日名将陈季良故居。1937年9月,时任民国海军常务次长兼第一舰队司令的陈季良在江阴与日军狭路相逢。陈季良率4艘主力战舰和一些小军舰、小炮艇与日军优势兵力激战了两个月零一天,他腰部中弹不下火线,稍事包扎继续挂司令旗指挥战斗。1945年春,他腰伤复发在重庆去世。
在三坊七巷留下的名人足迹还不止以上这些,还有郭柏荫、陈宝琛……福州作家北北为此做了一个统计,结果也让她这个福州老市民也不免吃惊,“稍一数,竟达一百多人之众”。
是什么原因,让弹丸之地的三坊七巷,散发出如此的异彩?
有关古城往事的文章
算命的爷爷奶奶们沿着城墙根儿一字排开;卖鱼的老汉硬是在人群脚下支开了一个小摊;平价剃头铺子,靠着里墙边儿摆开躺椅;擦鞋的女子们在瓮城里展开集团作业;时常还能见到一个中年人摆旧书摊,算是最安静的一个地摊儿了。然而遗憾的是,荆州的古城墙始终没有成为引人瞩目的旅游热点,也许是它的山水城池无法满足游客的猎奇心,也许是它的文化古韵跟不上社会浮华的快节奏。......
2023-12-04
珠玑巷的重新发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珠玑巷只是一条残旧的乡村里巷,沉睡在粤北乡野之中。每年到珠玑巷寻根的游客达几十万人之众。珠玑巷文化一景黄伟宗曾先后六次到珠玑巷,他笑说“每次都有新发现”,而对当年这条古巷重新发现的过程,他记忆犹新。他还特别提出,要开辟寻根旅游,并立即进行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活动,这个建议得到当地领导人的重视。......
2023-12-04
风水之镇阆中的历史,从当地出土文物来看,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留存下来的老城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此地众山众水汇聚,似万邦纳贡,形成“九龙朝圣”之势。袁天罡完成皇命之后,因留恋这里的山水地象,遂留居于此,在盘龙山建占星台,研究天象。也许,正是得益于这位中国风水学鼻祖的规划,阆中才得以风水之向建镇,历经百年而风貌犹存。......
2023-12-04
南来车马北来船珠玑巷本来叫“敬宗巷”,后来改称珠玑巷。人们走长江水系至南康上岸,走90里陆路,便可下浈水,正如余靖所言:“马背九十里,坐而致万里”,大庾道成为南北交通最便捷的途径。有此独特地理位置,珠玑巷夹道成镇,每天往来客商达千人。至于其他南来北往的客商、海外使者,更是无法计数。沙水湖上,楼亭歌榭夜夜笙歌;珠玑巷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所谓“南来车马北来船,十部梨园歌吹尽”,正是当年兴旺的实录。......
2023-12-04
胡妃之祸与再次南迁珠玑巷景区里,有一座古朴的双龙桥。胡妃,是民间传说中的一名奇女子。众乡邻为逃胡妃之祸,大批南迁,胡妃为了不牵连四乡居民,深夜投井自尽。为纪念胡妃,珠玑巷人在珠玑巷南街建成了“贵妃塔”。“胡妃之祸”的传说,虽然说法有出入,但广泛见于广府民系族谱。散居在珠玑巷周围的百姓,不得不为躲避战乱而再次举家南迁。今天的珠玑古巷因此,胡妃的传说,承载着一段珠玑巷人南迁的惨痛记忆。......
2023-12-04
“人类学宝库”除古城外,崇武一带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惠东女”服饰了。“惠东女”服饰是惠安县东部几个乡镇妇女的特有服饰,此外她们还有着“长住娘家”等特有的风俗。这些都引起了中外许多人类学家、民俗学者的浓厚兴趣,从而让惠东一带被称为“人类学宝库”。一些小夫妻在结婚后不再遵循“长住娘家”风俗,父母和邻居对此也不再过多过问了。......
2023-12-04
光荣梦想与贫瘠生活率先而来的同济大学,搬进了位于镇首的东岳庙。李庄古镇今已有1460年建筑史,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持久艰苦的工作,固然能给李济带来事业上的荣光,然而却无法掩盖他在李庄生活的不幸。李庄的小摊虽然时运不济,有人长眠于李庄,但更多的学人则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学术生涯高峰期,即便是承受着疾病的折磨,抑或是贫瘠生活的困窘。......
2023-12-04
中国学术的临时避难所1939年7月,日本借卢沟桥事变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事。年底,国民政府迁址重庆,随之带动了一系列行政、学术机构的大规模内迁。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二中央研究院是国民政府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就化整为零,以所建制,陆续迁徙。真不知,是李庄发现了流离失所的中国学术,并赋予安身之所;还是中国学术发现了李庄,才将之带进了学术史。......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