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古城往事:择水而居,从里桩到李庄

古城往事:择水而居,从里桩到李庄

【摘要】:李庄的由来,即与此息息相关。自南溪上溯60华里的里程桩就在李庄下游北岸约15华里的一个叫凉亭子的地方。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天然的里程桩唤作“里桩”。渐渐地,李庄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路驿站:从宜宾经这里,去泸州、重庆,可直抵南京、上海。而李庄的存在,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北周时,南广县迁移到李庄镇所在地。

择水而居:从里桩到李庄

在没有公路、铁路和飞机等现代化交通的古代,最兴盛的莫过于河运交通。李庄的由来,即与此息息相关。据说,南朝萧梁时期的长江水运,每60华里设有一个里程桩,航船者或岸边拉纤者都用它来计算路程和工钱。自南溪上溯60华里的里程桩就在李庄下游北岸约15华里的一个叫凉亭子的地方。此处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水流湍急而不便泊船,恰好有一巨型石笋屹立崖岸,为图省事,人们便在上面刻字,用它代替本应人工设置的里程桩。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天然的里程桩唤作“里桩”。

渐渐地,李庄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路驿站:从宜宾经这里,去泸州、重庆,可直抵南京、上海。在李济旧居,就有这么一张老照片,上有一石笋,刻着“里桩”二字。不知是因为它的存在才有了传闻,还是因这传说后人才刻上了文字。当年,学者们来李庄,还依托过水路运输;而如今,这条长线航运已经终止了。

而李庄的存在,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里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属古僰国。梁代置戎州,兼置六同郡,辖僰道、南广两县,李庄属南广县。北周时,南广县迁移到李庄镇所在地(后因避讳隋炀帝,南广更名为南溪)。至唐宋,战乱不已,由于李庄地处坪坝,常受侵扰,南溪县治便迁到长江北岸的奋戎城,即现在的南溪县城。

转眼又是数百年过去,李庄于明代设镇,清代设里。康熙初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从广元入蜀赴任,一路行来,只见满目疮痍、人丁寥落,一幅百废待兴的光景。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川省招流反籍,移民复垦。“湖广填四川”的浩然移民之行,就此拉开了序幕。南方移民多是顺江而上,穿三峡、进重庆,而后分流至川西平原。作为岷江下游的重要码头,李庄一时成为重要的移民口岸。(www.chuimin.cn)

明清时期的兴建,基本奠定了李庄今日的人文风俗和建筑格局。这里有九宫十八庙,人文胜迹星罗棋布:明朝的旋螺殿,清代的奎星阁,精妙的白鹤窗,清幽的席子巷……斑驳旧迹,承载着李庄贤达荟萃的过往。一代学人傅斯年曾面之而心生感叹:“一邑中人文之盛,诗人辈出,先后相踵。”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一。营造学社创办于1929年,以中国古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营造学社会刊》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有巨大的贡献。

座落于李庄镇尾的临江楼阁奎星阁,是一座全木结构的三层建筑,曾被梁思成评价为长江上“从上海到宜宾二千公里中,建筑最好的亭阁”。沿此一字排开,则建有东岳庙、王爷庙、张爷庙、天上宫、慧光寺、禹王宫、巧圣宫、川祖寺等数十座寺庙。每日晨钟暮鼓,香火兴盛;每年从旧历三月东皇会开始,庙会市集便人声鼎沸。虽然李庄当时不过是个只有三千人口的小镇,但得益于良好的地理经济条件,其社区生活异常活跃,为此设立的公共设施和建筑也尤其丰富。当时的人们,可曾想到自己祭祖拜神烧香请愿之所,有朝一日会挪作他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