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的爷爷奶奶们沿着城墙根儿一字排开;卖鱼的老汉硬是在人群脚下支开了一个小摊;平价剃头铺子,靠着里墙边儿摆开躺椅;擦鞋的女子们在瓮城里展开集团作业;时常还能见到一个中年人摆旧书摊,算是最安静的一个地摊儿了。然而遗憾的是,荆州的古城墙始终没有成为引人瞩目的旅游热点,也许是它的山水城池无法满足游客的猎奇心,也许是它的文化古韵跟不上社会浮华的快节奏。......
2023-12-04
南来车马北来船
珠玑巷本来叫“敬宗巷”,后来改称珠玑巷。据清代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记载:“珠玑巷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与珠玑绦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讳,改所居为珠玑巷。”
珠玑古巷
古代珠玑巷,离县城约30里,离大庾岭约50里。珠玑巷北面的大庾道,自古是入粤要道,珠玑巷当年是古驿道的一段,夹道成镇,又称沙水。《广东通志》中说:“沙水镇在保昌县东北三十里,宋嘉定中尝置沙水峄,后又转置沙角巡司于此。”
珠玑巷的兴起,与唐代名臣、韶关人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道分不开。在开凿这条古道之前,这里的路十分崎岖,新道开凿后,面貌一下子改变了。人们走长江水系至南康上岸,走90里陆路,便可下浈水,正如余靖所言:“马背九十里,坐而致万里”,大庾道成为南北交通最便捷的途径。(www.chuimin.cn)
当时,从岭北南下者,由江西大余上梅关,再走50里到珠玑巷,正好一日脚程。按珠玑的地势,一片平坡,是最好的歇脚宿营之地。此处驿站,正为脚程而设。此处有巡司,恐怕也有关口盘查,必须歇脚。而北往者,自南雄起程,到此30里,也正需要休息。有此独特地理位置,珠玑巷夹道成镇,每天往来客商达千人。自北宋始及其后历朝历代,商运勃兴,仅盐运挑夫就需10万人次。至于其他南来北往的客商、海外使者,更是无法计数。
意大利人利玛窦在其所著《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描述了1595年(明神宗二十三年)5月经过大庾岭时的所见所闻:“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像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
因此,珠玑巷上的服务业和商业,热闹非凡。这里客栈林立,商家栉比,极盛时期店铺超过千家。沙水湖上,楼亭歌榭夜夜笙歌;珠玑巷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从盛唐开元而下,直到清末粤汉铁路修筑之前,珠玑巷兴旺了一千多年。所谓“南来车马北来船,十部梨园歌吹尽”,正是当年兴旺的实录。
有关古城往事的文章
算命的爷爷奶奶们沿着城墙根儿一字排开;卖鱼的老汉硬是在人群脚下支开了一个小摊;平价剃头铺子,靠着里墙边儿摆开躺椅;擦鞋的女子们在瓮城里展开集团作业;时常还能见到一个中年人摆旧书摊,算是最安静的一个地摊儿了。然而遗憾的是,荆州的古城墙始终没有成为引人瞩目的旅游热点,也许是它的山水城池无法满足游客的猎奇心,也许是它的文化古韵跟不上社会浮华的快节奏。......
2023-12-04
珠玑巷的重新发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珠玑巷只是一条残旧的乡村里巷,沉睡在粤北乡野之中。每年到珠玑巷寻根的游客达几十万人之众。珠玑巷文化一景黄伟宗曾先后六次到珠玑巷,他笑说“每次都有新发现”,而对当年这条古巷重新发现的过程,他记忆犹新。他还特别提出,要开辟寻根旅游,并立即进行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活动,这个建议得到当地领导人的重视。......
2023-12-04
风水之镇阆中的历史,从当地出土文物来看,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留存下来的老城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此地众山众水汇聚,似万邦纳贡,形成“九龙朝圣”之势。袁天罡完成皇命之后,因留恋这里的山水地象,遂留居于此,在盘龙山建占星台,研究天象。也许,正是得益于这位中国风水学鼻祖的规划,阆中才得以风水之向建镇,历经百年而风貌犹存。......
2023-12-04
胡妃之祸与再次南迁珠玑巷景区里,有一座古朴的双龙桥。胡妃,是民间传说中的一名奇女子。众乡邻为逃胡妃之祸,大批南迁,胡妃为了不牵连四乡居民,深夜投井自尽。为纪念胡妃,珠玑巷人在珠玑巷南街建成了“贵妃塔”。“胡妃之祸”的传说,虽然说法有出入,但广泛见于广府民系族谱。散居在珠玑巷周围的百姓,不得不为躲避战乱而再次举家南迁。今天的珠玑古巷因此,胡妃的传说,承载着一段珠玑巷人南迁的惨痛记忆。......
2023-12-04
“人类学宝库”除古城外,崇武一带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惠东女”服饰了。“惠东女”服饰是惠安县东部几个乡镇妇女的特有服饰,此外她们还有着“长住娘家”等特有的风俗。这些都引起了中外许多人类学家、民俗学者的浓厚兴趣,从而让惠东一带被称为“人类学宝库”。一些小夫妻在结婚后不再遵循“长住娘家”风俗,父母和邻居对此也不再过多过问了。......
2023-12-04
光荣梦想与贫瘠生活率先而来的同济大学,搬进了位于镇首的东岳庙。李庄古镇今已有1460年建筑史,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持久艰苦的工作,固然能给李济带来事业上的荣光,然而却无法掩盖他在李庄生活的不幸。李庄的小摊虽然时运不济,有人长眠于李庄,但更多的学人则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学术生涯高峰期,即便是承受着疾病的折磨,抑或是贫瘠生活的困窘。......
2023-12-04
中国学术的临时避难所1939年7月,日本借卢沟桥事变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事。年底,国民政府迁址重庆,随之带动了一系列行政、学术机构的大规模内迁。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二中央研究院是国民政府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就化整为零,以所建制,陆续迁徙。真不知,是李庄发现了流离失所的中国学术,并赋予安身之所;还是中国学术发现了李庄,才将之带进了学术史。......
2023-12-04
弹丸之地的近代风云甘国宝画像。到了近代,在中西文化的激烈冲撞中,积聚了上千年士大夫传统的三坊七巷迸发出异常热烈的色彩,以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为代表的一批近代人杰,以他们的强国梦想和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让这片方寸之地的脉搏,同近代中国的莫测风云紧密相连。在甲午海战参战的10艘舰艇中,船政学堂学生任舰长的有9名,他们之中的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在此役中壮烈殉国。......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