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南来车马北来船,古城往事

南来车马北来船,古城往事

【摘要】:南来车马北来船珠玑巷本来叫“敬宗巷”,后来改称珠玑巷。人们走长江水系至南康上岸,走90里陆路,便可下浈水,正如余靖所言:“马背九十里,坐而致万里”,大庾道成为南北交通最便捷的途径。有此独特地理位置,珠玑巷夹道成镇,每天往来客商达千人。至于其他南来北往的客商、海外使者,更是无法计数。沙水湖上,楼亭歌榭夜夜笙歌;珠玑巷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所谓“南来车马北来船,十部梨园歌吹尽”,正是当年兴旺的实录。

南来车马北来船

珠玑巷本来叫“敬宗巷”,后来改称珠玑巷。据清代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记载:“珠玑巷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与珠玑绦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讳,改所居为珠玑巷。”

珠玑古巷

古代珠玑巷,离县城约30里,离大庾岭约50里。珠玑巷北面的大庾道,自古是入粤要道,珠玑巷当年是古驿道的一段,夹道成镇,又称沙水。《广东通志》中说:“沙水镇在保昌县东北三十里,宋嘉定中尝置沙水峄,后又转置沙角巡司于此。”

珠玑巷的兴起,与唐代名臣、韶关人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道分不开。在开凿这条古道之前,这里的路十分崎岖,新道开凿后,面貌一下子改变了。人们走长江水系至南康上岸,走90里陆路,便可下浈水,正如余靖所言:“马背九十里,坐而致万里”,大庾道成为南北交通最便捷的途径。(www.chuimin.cn)

当时,从岭北南下者,由江西大余上梅关,再走50里到珠玑巷,正好一日脚程。按珠玑的地势,一片平坡,是最好的歇脚宿营之地。此处驿站,正为脚程而设。此处有巡司,恐怕也有关口盘查,必须歇脚。而北往者,自南雄起程,到此30里,也正需要休息。有此独特地理位置,珠玑巷夹道成镇,每天往来客商达千人。自北宋始及其后历朝历代,商运勃兴,仅盐运挑夫就需10万人次。至于其他南来北往的客商、海外使者,更是无法计数。

意大利人利玛窦在其所著《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描述了1595年(明神宗二十三年)5月经过大庾岭时的所见所闻:“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像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

因此,珠玑巷上的服务业和商业,热闹非凡。这里客栈林立,商家栉比,极盛时期店铺超过千家。沙水湖上,楼亭歌榭夜夜笙歌;珠玑巷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从盛唐开元而下,直到清末粤汉铁路修筑之前,珠玑巷兴旺了一千多年。所谓“南来车马北来船,十部梨园歌吹尽”,正是当年兴旺的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