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藏传佛教认识论:量学概念与四边推理

藏传佛教认识论:量学概念与四边推理

【摘要】:与“存在”意义等同的“有”、“无”的对立面的“有”,是个空洞无物之虚“有”概念,这种意义上的“有”,与实有无常之物对立的观念性恒常之物是等同概念。“有”和“无”是相对的肯定和否定概念。

三、概念与四边推理

概念又分单独概念和交叉概念,如白色、黄色、圆形、方形等都是独立概念,如“红方块”是交叉概念,其中“红”是颜色,“方块”是形状。“色”、“形”是两种属性,同在一物之中,不一不异,便称“并存”或“交叉”。

“四边推理”就是分辨概念的一种方法,公式是:

是A非B,是B非A,既是A也是B,既不是A也不是B。

——“是色非形”如“红色”;

——“是形非色”如“方块”;

——“既是色也是形”如“红方块”;

——“既非色也非形”如“声音”。

有的事物只有二边,如有和无、是和非、恒常和无常等,这些都是矛盾概念——是A便非B,是B便非A,不存在既是A也是B,和既非A也非B的情况。如以“有”“无”而论,是“有”就非“无”,是“无”就非“有”,绝不存在既是“有”也是“无”,或既非有也非无的情况。因为“有无”只从实际存在的角度讲,是“有”就非“无”,是“无”就非“有”,凡是矛盾之物,绝不可能有中间状态——即似是而非的状态。

佛经中有很多“非有非无”、“非生非灭”、“非一非异”之类矛盾概念,那些不懂逻辑学的庸俗的解经家,因不懂矛盾事物不存在中间状态的道理,便将“非有非无”等语解释成神秘莫测的中间状态,真是可笑可悲。(www.chuimin.cn)

“非有非无”若指同一个对象,那就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有”和“无”的,如中观哲学中所说的:“诸法非有非无。”真正的含义是:诸法,自性非“有”,现象非“无”。

“诸法非生非灭”之意思是:诸法只是因缘所生,依因缘而灭,即非自性所生,也非自性所灭。

“非一非异”的意思是说:若有自性,只有两种可能性,或者与自身为“一体”,或者独立存在于体外,成为自身的“异体”。但实际上作为现象的“自身”和作为本质的“自性”,既非“一体”性存在,也非异体性存在。因为“一体”与“异体”都与理不通,由此可以证明自性本不存在。如此而已,别无他意。

一切法或者属“有”,或者属“无”,绝无“有无俱是”和“有无俱非”之物。但在非矛盾概念的关系中,“二者俱是”和“二者俱非”的情况存在。如“色”和“形”的关系中,就有“二者俱是”和“二者俱非”的情况。如“黑三角”是形色二者俱是的例子,如思想意识,既非形,也非色,属形色“二者俱非”的例子。矛盾概念是非此就是彼,非彼就是此,没有第三种可能。因此,对一方的否定,就是对另一方的肯定,对一方的肯定,就是对另一方的否定。如说瓶子是无常物,就否定了瓶子是恒常物。每一种事物它既然是存在之物,就必然不是非存在之物,既然是非存在之物,就必然不是存在之物。

但对立概念,却有中间状态,如“黑”和“白”是对立概念,同一个对象,既然是“黑”的,就不会是“白”的,既然是“白”的,就肯定不是黑的。但反过来说,不是“黑”的,未必就是“白”的,黑白之间还有许多中间色,如红、黄、蓝、绿等,不是“白”的,也未必就是黑的,除了黑白二色,还有其他颜色。非此即彼的二分法,只适应于矛盾概念。若遇上非矛盾性对立概念,就会犯概念外延不周延之过错。

这种对立概念的公式是:是A必定非B,是B必定非A,但非A,未必是B,非B未必是A。

又,“有”和“无”这两个概念,也是相对的,“有”未必就是实有,“无”也未必都是虚无。与“存在”意义等同的“有”、“无”的对立面的“有”,是个空洞无物之虚“有”概念,这种意义上的“有”,与实有无常之物对立的观念性恒常之物是等同概念。还有一个实有之“有”和与其相对的实无之“无”,这两种“有”和两种“无”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绝不能混为一谈。

对不同对象和同一对象的不同类属性讲,“有”和“无”并不矛盾,如说,“有山无水”、“有牛无马”之类的不同对象的肯定和否定,并不矛盾;同一对象的不同属性,如说“有鼻无眼”、“有相无性”也并不矛盾。“有”和“无”是相对的肯定和否定概念。肯定概念“有”,有时指实有,如说有山、有水、有人之类;有时并不指实有,如说有虚空、有自性、有人我、有法我之类。“虚空”是有的否定,自性、人我、法我之类纯属虚构,这类“有”,没有实在内容,只能说是一种观念性的存在的称谓。

“否定”也分绝对否定和相对否定两种。绝对否定是对否定对象的全分否定,如说“诸法性空”、“法性本空”、“人无我法无我”之类。相对否定是对否定对象的限制性否定,如说“夜间无阳光”,这句话只是否定了夜间有阳光,并未否定白天有阳光。又比如说“牛顿不是哲学家”,只是否定了牛顿是哲学家,但并未否定牛顿是物理学家。对“有”和“无”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有”和“实有”视为同义,把“无”和“虚无”视为同义,在佛法和哲学的理解上就会犯极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