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思想观念中的松树的共相、表象是思维共相的产生形成过程中,是从对其他事物的排斥和否定中形成的。但抽象思维的认识对象不受时间限制。理性的认识靠的是抽象思维、分别智,这种抽象的理性思维只有人才有,所以西方哲学称人为“理性的动物”。这种思维是超感觉的思维,是超越经验的高级思维。......
2023-12-04
一、人类的认识以知识为先导
人类作为高级生命而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的特点,是认识、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人类没有这样特殊的能力,人类的一切活动、一切文明成就将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一切进步和发展,没有一样不是人类思想、聪明才智的产物。
有人说:人类社会是人类的劳动创造的。这话不错,劳动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种。脑力劳动是指无形的思想意识活动,体力劳动指有形的肉体的活动。但人的体力劳动,首先是有意识的活人的活动,无意识的尸体是劳动不了的;其次,有目的的体力劳动是受健全发达的思想意识的控制和操纵的,不具备健全发达的思想意识的动物类,胜任不了人类的复杂劳动。从这种意义上讲,在人类的劳动创造中,人类的智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被称作因明二祖之一的法称,在因明《定量论》中提出了“人类一切成功的行动,必须以正确的认识为先导”的观点。
人类的认识作为人类的主要规定性,有先天性的条件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先天性的条件是指与生俱来的感官感觉功能和心识知觉功能、敏锐的感知反应能力和良好的可塑性等等。佛学中称人类的这种本具聪慧资质为俱生智,也称光明心续。“续”指前后相续不断之义。但人类的聪明才智,除了本能以外,都是在人类的社会环境和知识教育环境中获得的,佛教不承认“不学自悟”的外道邪说。因此,雪域三大遍知学者之一的萨迦班智达说:“不学若成遍知者,因果之理哪有准?”
人类后天知识的获得有不自觉的习染和自觉地学习所得两类。人类的母语、生存方式、生活习惯、待人处世、道德观念、宗教信仰、日常工作等许多知识本能和思想观念,都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知识信息环境中受熏染,潜移默化,不自觉地获得的。这类不自觉获得的熏习知识和观念,对人具有很大的渗透性和难以改变的稳定性,对人生具有重大的影响。
人品的变好变坏、人生道路选择的对错,社会环境熏习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类不自觉获得的知识都是凌乱无绪的,未经理智的分辨鉴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有很多错误的东西。一般缺乏知识、辨别防护能力不足之人,会产生不良后果,对这种社会习染的负效应,除提高人们的认识和理性素质外,别无对治良方。
读书学习和接受正规教育是提高认识、提高理性素质的必要条件。读书学习,接受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如下的特点:
(1)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的可靠性系数较高。因为人类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从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融入了无数智者学人的心血,是经过反反复复实践检验,被证明了的东西。一切新知、高科技都离不开人类历史所提供的丰富的智慧经验的母体和肥沃的生长土壤。从原始人类的落后性中就可以认识到,在现代人类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形成中,历史上人类一代代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因此,对人类历史传统文化,不加区别地一律否定排斥,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www.chuimin.cn)
(2)正规教育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全面性。如数学,若不先学加减乘除,就无法学懂代数、几何等。任何一种学科知识都各成系统,都有从浅到深的层次。不掌握系统知识,就像零件不全的机器一样,发挥不了知识应有的作用。
从人类知识的总体和局部关系来看,一切知识相互之间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和相互补充的作用,人类认识的局限性都是知识的局限性造成的。人类从总体上讲,认识是无限的,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就是佛教主张人类智慧达到极限,成遍知者的可行性理由。但从个体的人来说,获得知识的条件、寿命、精力都有限。因此,认识是有限的,所知事物也是有限的。
对具体的人来说,未知的范围永远大于所知的范围。遍知一切为目标,不断地努力,不停地超越已知的范围,逐步缩小未知的范围——这就是大乘佛教的终极目的。
阿底峡尊者说:
生命短暂知识领域广,自己能活多久难预料,
犹如天鹅水中取乳汁,选学自己需要之知识。
这里所说的需要的知识,对人类来讲,就是如何做人的知识和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具体的人的认识非常有限,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有目标地选择方向,力求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知识面狭窄而形成的偏见,有时比无知更可怕。“无知者可教,有偏见者难教”,即此之谓也。
但在思想观念中的松树的共相、表象是思维共相的产生形成过程中,是从对其他事物的排斥和否定中形成的。但抽象思维的认识对象不受时间限制。理性的认识靠的是抽象思维、分别智,这种抽象的理性思维只有人才有,所以西方哲学称人为“理性的动物”。这种思维是超感觉的思维,是超越经验的高级思维。......
2023-12-04
所以我将这节课定位于名著《西游记》导读课,让学生以此为窗口,走进名著《西游记》。课一开始我用读书的名言引入,引到课文《读书要有选择》一课上,由读书要选经典引到四大名著,由四大名著引到《西游记》,由《西游记》引到《三打白骨精》。课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而且做了大量的改编,把一些生动的细节都删掉了。所以读课文时,我将原著中的精彩片段适时补充进来,让孩子们感受到原著的魅力。......
2023-10-30
中职英语教材的内容既是未来职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又是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与该学科相关的职业类型及其发展现状与前景,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潜移默化地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中职英语第二册Unit 5 A job interview为例。......
2023-10-29
一切事物都有现象和性质两个方面,现象简称“相”、“法相”,性质简称“性”、“法性”。万物称“法”,这所谓的“法性”,就是万物的共性。从概念的性质上讲,法性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有为存在、有限存在的范围,与无限、永恒成了同一概念。所谓“法性恒常不变之义”,也要从概念的无限超越的内涵意义去理解。......
2023-12-04
佛学是一门建立在高度发达思维科学基础上的,以精深哲理为主要内容的高级人文科学,没有较高的语文、逻辑知识水平和良好的思辨能力,想了解其深理,只能被看做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实际上并无此可能。因此,语文可以说是一种知识含量很大、使用范围很广的一种综合知识。......
2023-12-04
以天地之性为本性,则吾人之性之良善获得了先天的保障。然而杨时虽不否认外向的求知有益于进学,但道德修养的要旨乃在内向的工夫,以反身格物阐发格物可见杨时之不同于程颐。整体上看来,杨时于程颢处继承较多,其思想理趣与程颢更为接近。潘富恩、徐余庆:《程颢程颐理学思想研究》,第210页。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元丰己未吕与叔东见二先生语录》,《二程集》上册,第30页。......
2023-11-20
也就是说,人们以感官为媒介认识到的客观存在之物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人类用感官和用科学的手段扩大和延伸了的感官所把握的世界只有一个地球,但在观念中可以有十亿地球组成的三千大千世界和无数大千世界组成的无量世界。哲学和宗教主要面对的是无形的观念世界和精神领域,由于对人类有物质的和观念的两种世界,“存在”这个概念也包括物质的和观念的两种存在。......
2023-12-04
同样一个词,同样一句话,说的人可以有多种意向,听的人可以有多种理解,如“真谛”和“假谛”(即俗谛)在佛法典藉中是最常见的词,但佛教大小乘哲学各派“二谛”的概念完全不同。我认为佛教各派的见解上的分歧、理论上的混乱,大多数也是概念术语上的不统一和个人理解上的差别造成的。......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