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小儿手部穴位定位与操作方法

小儿手部穴位定位与操作方法

【摘要】:图43 手掌侧穴位与治疗症状对照图肝经 定位:示指末节螺纹面。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大推三关。

脾经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及清脾经,统称推脾经。次数:100~500次。

图43 手掌侧穴位与治疗症状对照图

肝经 定位:示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次数:100~500次。

心经 定位:中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次数:100~500次。

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次数:100~500次。

图44 手掌线丘与对应器官

图45 手掌常见治疗点

肾经 定位:小指末节螺纹面。操作: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次数:100~500次。

图46 手背常见治疗点

大肠 定位:示指桡侧缘,自示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示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由虎口方向直推至示指尖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次数:100~300次。

小肠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从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从指根直推向指尖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推小肠。次数:100~500次。

肾顶 定位:小指顶端。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次数:100~500次。

肾纹 定位: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纹。次数:100~500次。

四横纹 定位:掌面示、中、环、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示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又称推四横纹。次数:各掐5次;推100~300次。

掌横纹 定位: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次数:各掐5次;推100~300次。

掌小横纹 定位: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掌小横纹。次数:100~500次。

胃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次数:100~500次。

板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次数:100~300次。(www.chuimin.cn)

内劳宫 定位:掌心中,屈指时中指与环指之间中点。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内劳宫;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称运内劳宫(水底捞明月)。次数:揉100~300次;运10~30次。

内八卦 定位: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为圆周。操作: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或运八卦。次数:100~300次。

小天心 定位: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掏,称掏小天心。次数:揉100~300次;掐、掏5~20次。

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定位: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操作: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反之,称运水入土。次数:100~300次。

总筋 定位:掌后腕横纹中点。操作:按揉本穴,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大横纹 定位: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操作:两拇指自掌后横纹中(总筋)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自两旁(阴池、阳池)向总筋合推,称和阴阳。次数:30~50次。

十宣 定位: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操作:用掐法,称掐十宣。次数:各掐5次,或醒后即止。

老龙 定位:中指甲后一分处。操作:用掐法,称掐老龙。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

端正 定位:中指甲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操作: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次数:掐5次,揉50次。

五指节 定位: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操作: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用拇、示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次数:各掐3~5次;揉搓30~50次。

二扇门 定位:掌背中指本根节两侧凹陷处。操作: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示、中指端按揉,称揉二扇门。次数:掐5次;揉100~500次。

上马 定位:手背环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操作:拇指端揉,或拇指甲掐,称揉上马或掐上马。次数:掐3~5次;揉100~500次。

外劳宫 定位: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用揉法,称揉外劳宫;用掐法,称掐外劳宫。次数:掐5次;揉100~300次。

威灵 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歧缝间。操作:用掐法,称掐威灵。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

精灵 定位:手背第四、五掌骨歧缝间。操作:用掐法,称掐精灵。次数:掐5~10次。

外八卦 定位: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处。操作:拇指做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外八卦。次数:100~300次。

一窝风 定位: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操作:指端揉,称揉一窝风。次数:100~300次。

膊阳池 定位: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操作:拇指甲掐或指端揉,称掐膊阳池或揉膊阳池。次数:掐3~5次;揉100~300次。

三关 定位: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示、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大推三关。次数:100~300次。

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操作:用示、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推)天河水;用示、中二指蘸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次数:100~300次。

六腑 定位: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次数:100~300次。